-
蘘荷子2022-10-07 18:42:44
中药材“蘘荷子”。出处:《纲目》。注意:《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查看详情 >> -
莲座革菌2022-10-07 18:45:07
中药材“莲座革菌”。生境分布:生于树林内地上。性味:甘、平。功能主治:追风散寒,舒筋活络。备注:为山西太原“舒筋丸”原料之一。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阔叶林或针叶林中地上。 资源分布:分布于青海、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广东、四川、云南等地。原形态:子实体革质,漏斗状,中部层叠呈莲座状,高宽各达10cm。盖面浅米黄色至浅褐色,往往有辐射状皱纹。子实层平……...
查看详情 >> -
花生油2022-10-07 18:47:34
中药材“花生油”。性味:淡,平。功能主治:润肠通便。用于蛔虫性肠梗阻;外用穴位注射治肠炎,地图舌。用法用量:用于蛔虫性肠梗阻为4~8两口服;用于肠炎,地图舌均为穴位注射(足三里、上巨虚),每穴1毫升。别名:果油、落花生油。出处:出自《本草纲目拾遗》。生境分布:全国各地均有栽培。原形态:落花生 一年生草本。茎高3070cm,匍匐或直立,有棱,被棕黄色长毛。偶数……...
查看详情 >> -
翼首草2022-10-07 18:49:57
中药材“翼首草”。别名:棒子头、狮子草。性味:苦,寒。有小毒。功能主治:清热解表,清心凉血。用于感冒发热及各种温热病引起的发烧,心中烦热,咳血,吐血,尿血,便血。用法用量:1~3钱。备注:(1)在西昌地区匙叶翼首花等同裂叶翼首花使用。别名:帮子毒乌(藏名)。出处:《西藏常用中草药》。生境分布:生于高山草地、路边及石隙等处。分布云南、四川、西藏等地。...
查看详情 >> -
红芪2022-10-07 18:52:26
中药材“红芪”。别名:岩黄芪、黑芪。性状:本品呈圆柱形,少有分枝,上端略粗,长10~50cm,直径0.6~2cm。表面灰红棕色,有纵皱纹、横长皮孔及少数支根痕,外皮易脱落,剥落处淡黄色。质硬而韧,不易折断,断面纤维性,并显粉性,皮部黄白色,木部淡黄棕色,射线放射状,形成层环浅棕色。气微,味微甜,嚼之有豆腥味。贮藏:置通风干燥处,防潮,防蛀。炮制:除去杂质,大……...
查看详情 >> -
竹(鼠留)子牙2022-10-07 18:54:46
中药材“竹(鼠留)子牙”。别名:竹鼠。出处:出自《陕西中草药》。生境分布:生态环境:栖息于山坡竹林的洞穴中营地下生活夜晚活动,喜食竹子的地下茎,也吃竹笋及其他植物的果实和种子。 资源分布:分布于陕西、甘肃、福建、湖北、广东、广西、四川、云南等地。原形态:竹鼠,体形粗壮,呈圆筒形。成兽体长一般小于38cm,尾长67cm,体重500800g。头部钝圆,吻较大,眼……...
查看详情 >> -
矮醋栗2022-10-07 18:57:09
中药材“矮醋栗”。别名:黄果矮茶藨。出处:始载于《拉汉种子植物名称》。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2300m左右的山坡上。 资源分布:分布于四川巴郎山。原形态:黄果矮茶蔍 落叶灌木,无刺,高约1m。小枝细弱,带红色。单叶,互生;叶片圆形或卵圆形,长约2.5cm,3浅裂,侧裂片较小,基部平截或微心形,边缘具钝齿,无毛或疏被绒毛。花单性,雌雄异株;花序总状,直立……...
查看详情 >> -
白婆婆纳2022-10-07 18:59:27
中药材“白婆婆纳”。生境分布:东北、华北。性味:苦,凉。功能主治:消肿止血。主治痈疖红肿。用法用量:外用适量,鲜品捣烂敷患处。出处:始载于《中国植物志》。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草原及沙丘上。 资源分布:分布于黑龙江、内蒙古。原形态:白婆婆纳 一年生草本,高1540cm。全株密被白色绵毛,星白色,仅叶上面较稀而呈灰绿色。茎数支丛生,直立或上升,不分枝。叶对生……...
查看详情 >> -
猪脬2022-10-07 19:01:45
中药材“猪脬”。别名:猪尿胞(《急救方》),猪胞(《圣济总录》)。出处:《纲目》。原形态:动物形态详...
查看详情 >> -
炸腰果2022-10-07 19:04:02
中药材“炸腰果”。别名:镰叶解宝树。性味:苦、涩,寒。功能主治:止血。外用治外伤出血。用法用量:粉末撒布患处。别名:镰叶解宝叶。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疏林灌丛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云南等地。原形态:镰叶扁担杆 灌木或小乔木。嫩枝被黄褐色软茸毛。叶互生;叶柄长35mm,被茸毛;叶片革质,带形,略弯斜或伸直,长1318cm,宽23cm,先端渐尖,基部钝,上面除……...
查看详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