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羽叶三七2022-10-07 18:50:04
中药材“羽叶三七”。别名:竹根三七、扭子七、黄连三七、花叶三七。性味:甘、微苦,温。功能主治:滋补强壮,散瘀止痛,止血。用于病后虚弱,肺结核咯血,衄血,闭经,产后血瘀腹痛,寒湿痹痛,跌打损伤。用法用量:1~3钱。别名:纽子三七(《中国药植志》),复羽裂参(《中国种子植物分类学》),羽叶竹节参(《中药志》),黄连三七(《四川中药志》)。出处:《中国药植志》。生……...
查看详情 >> -
红瑞木2022-10-07 18:52:33
中药材“红瑞木”。别名:椋子木。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6002700m的杂木林或针、阔混交林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东北、华北及陕西、甘肃、青海、山东、江苏、浙江、江西等地。原形态:落叶灌木,高3m。树皮紫红色;老枝血红色,无毛,常被白粉,cm;叶片卵形至椭圆形,长49cm,宽2.55.5cm;侧脉56对。分辩率房状聚伞药序顶生;花小,黄白色;萼坛状,裂……...
查看详情 >> -
竹沥2022-10-07 18:54:53
中药材“竹沥”。炮制:将新竹去节劈开,置火上烧之,收集两端滴出之汁,即为竹沥。性味:甘,凉。功能主治:清热豁痰。用于中风痰壅,肺热喘咳,热病烦躁。用法用量:0.5~1两。别名:竹汁(《本经》),淡竹沥(《别录》),竹油(苏医《中草药手册》)。出处:《本草经集注》。生境分布:大部分地区均产。原形态:植物形态详...
查看详情 >> -
短柄枹栎虫瘿2022-10-07 18:57:16
中药材“短柄枹栎虫瘿”。别名:青杠转。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602000m的山地杂木林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华东及陕西、甘肃、河南、湖北、湖南、四川、贵州等地。原形态:落叶乔木,高达10m,或呈灌木状。幼枝被疏柔毛,后渐脱落。叶互生;叶柄长24mm,无毛;叶片革质,生于枝顶端,长椭圆状倒卵形或倒卵状披针形,长510cm,宽24cm,先端急尖或渐尖,基部……...
查看详情 >> -
白头翁2022-10-07 18:59:35
中药材“白头翁”。别名:毛姑朵花、老婆子花、老公花。性状:本品呈类圆柱形或圆锥形,稍扭曲,长6~20cm,直径0.5~2cm。表面黄棕色或棕褐色,具不规则纵皱纹或纵沟,皮部易脱落,露出黄色的木部,有的有网状裂纹或裂隙,近根头处常有朽状凹洞。根头部稍膨大,有白色绒毛,有的可见鞘状叶柄残基。质硬而脆,断面皮部黄白色或淡黄棕色,木部淡黄色。气微,味微苦涩。炮制:除……...
查看详情 >> -
猪肝2022-10-07 19:01:52
中药材“猪肝”。出处:《千金·食治》。原形态:动物形态详...
查看详情 >> -
灰贯众2022-10-07 19:04:10
中药材“灰贯众”。别名:蜈蚣草。出处:《湖南药物志》。生境分布:生石灰岩缝中。分布云南、四川、湖南、湖北、安徽、广东、台湾等地。原形态:多年生草本,高20~90厘米。根状茎直立,连同叶柄基部密生披针形鳞片。叶簇生;叶柄长5~10厘米,基部以上禾秆色,疏生鳞片;叶片披针形,纸质,长15~25厘米,中部宽2.5~3.5厘米,基部几不变狭,近光滑,一回羽状;中部羽……...
查看详情 >> -
泡桐果2022-10-07 19:06:32
中药材“泡桐果”。出处:河南医学院《医药科研资料》3:20~32,1972。化学成分:果实含桐酸、脂肪油、黄酮类、生物碱。药理作用:①止咳作用 小鼠服毛泡桐果煎剂或泡桐果乙醇提取物均有明显的止咳作用(二氧化硫或氨水引咳法)。 ②祛痰作用 麻醉犬口服毛泡桐果煎剂,气管分泌量并不增加。小鼠腹腔注射泡桐果乙醇提取物则有明显祛痰作用(酚红法)。泡桐叶泡沫提出物亦有祛……...
查看详情 >> -
梨皮2022-10-07 19:10:53
中药材“梨皮”。出处:《滇南本草》。性味:《四川中药志》:...
查看详情 >> -
林问荆2022-10-07 19:13:12
中药材“林问荆”。出处:始载于《东北草本植物志》。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林缘、森林草地及灌丛杂草中。 资源分布:分布东北、华北等地。原形态:多年生草本,高2060cm。根茎细,黑褐色。春季孢子囊穗的茎褐色,不分枝,有轮生钟形叶鞘。叶鞘齿膜质,红褐色,每23齿连接成34宽齿,呈卵状三角形永存。孢子囊穗长椭圆形,有梗,钝头,长1.2208cm;每盾状孢子叶下有……...
查看详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