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松球2022-10-07 19:13:16

    中药材“松球”。别名:松实(《别录》),松元(《重庆草药》)。出处:《纲目拾遗》。化学成分:种仁含蛋白质15.3%,脂肪63%,碳水化物13%。性味:《别录》:...

    查看详情 >>
  • 峨山雪莲花2022-10-07 19:17:50

    中药材“峨山雪莲花”。性味:辛、苦,凉。功能主治:清热利湿。用于尿路感染,小便混浊,白带多。用法用量:2~4钱,水煎服,或炖肉服。出处:《四川中药志》。生境分布:生于山地草坡上。分布四川等地。产四川。原形态:为多年生直立草本,具短而粗壮的地下茎,在冬季被多数的鳞叶。须根粗。叶基生,倒披针形至长方形或卵形,长5~10厘米.宽1.5~3厘米,先端钝尖,基部渐窄并……...

    查看详情 >>
  • 小金牛草2022-10-07 19:20:05

    中药材“小金牛草”。别名:细金牛草、小金不换、七寸金、紫背金牛、紫花地丁[广东]。性味:甘、微苦,平。功能主治:散瘀止血,化痰止咳,解毒消肿。用于咳嗽胸痛,肺结核,咳血,尿血,便血,月经不调,跌打损伤,小儿麻痹后遗症,肝炎,毒蛇咬伤。用法用量:3~5钱。别名:小兰青、细叶金不换、细金牛草、金牛草、小金不换、七寸金、瓜子金、红丝线、紫背金牛、紫花地丁。生境分布……...

    查看详情 >>
  • 女儿红根2022-10-07 19:22:19

    中药材“女儿红根”。别名:鸭公青(《草木便方》),鸭公头、消黄散(《贵州民间药物》。出处:《分类草药性》。生境分布:生于土坎或荒坡上向阳处。分布云南,四川、贵州等地。原形态:云南勾儿茶,又名:青龙草(《草木便方》),女儿红茶(《分类草药性》),女儿茶(《天宝本草》),碎米藤、泛银子。 攀援灌木,长可达3~5米。小枝光滑,疏生黑点,浅褐色或橄榄色。叶互生,纸质……...

    查看详情 >>
  • 夜明砂2022-10-07 19:24:34

    中药材“夜明砂”。别名:蝙蝠屎、天鼠屎、檐老鼠屎。炮制:焙干用。归经:入肝经。性味:辛,寒。功能主治:清热明目,活血消积。用于夜盲症,白内障,角膜云翳。用法用量:1~3钱。备注:(1)夜明砂为肝经血分药,具有清肝热、散瘀血的功效,在临床上主要用于目疾,尤以治肝热目赤、白睛溢血(即眼球膜下出血)的效果较好,能使瘀血消散;眼目清明。可用本品单味炒微焦,研细,每天……...

    查看详情 >>
  • 吕宋果2022-10-07 19:26:51

    中药材“吕宋果”。别名:加穵弄、宝豆(《本草补》),苦果(《药材资料汇编》)。出处:《纲目拾遗》。生境分布:分布菲律宾、越南、泰国。都自菲律宾等地进口。原形态:大型木质藤本。叶对生,革质,光滑,矩圆形或椭圆形,长8~20厘米,先端锐尖,基部楔形或略圆、有明显的3条基出脉。花白色,大多生于上部叶腋;花萼短小,有齿;花冠管状,长不及1厘米。果实圆形,灰白色微带黄……...

    查看详情 >>
  • 匙叶草2022-10-07 19:29:10

    中药材“匙叶草”。别名:海赤芍、海萝卜、海金花、土地榆(《福建中草药》)。出处:《福建中草药》。生境分布:生于海滨地带。分布我国沿海各地。原形态:多年生草本。根肉质,肥厚。茎单一,高20~40厘米,下部呈红色。根生叶簇生呈莲座状,匙形,长3~5厘米,宽1.3~1.7厘米,先端钝,有一突尖,基部渐狭成具翅的柄,基部及叶脉呈红色,无毛。圆锥花序顶生,多次两歧分枝……...

    查看详情 >>
  • 偷筋草2022-10-07 19:31:55

    中药材“偷筋草”。别名:四川报春花。生境分布:湖北、四川。功能主治:活血散瘀。主治跌打损伤。用法用量:全草泡酒服。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33004500m的高山湿草地、草甸和杜鹃丛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四川西部(康定、沪定、九龙、木里)和云南西北部(永宁。中甸)。原形态:多年生草本。全株无粉。根茎粗短,具多数长根。开花时叶丛基部无鳞片;叶柄散开,叶柄通……...

    查看详情 >>
  • 乌榄核2022-10-07 19:34:14

    中药材“乌榄核”。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5401280m的平原、丘陵、山地杂木林中,常有栽培。 资源分布:分布于福建、台湾、广东、海南、广西、云南等地。原形态:乌榄 常绿大乔木,高1016m。有胶粘性芳香的树脂。树皮灰褐色,平滑;小枝褐绿色,无毛。奇数羽状复叶互生,长3065cm;小叶1521枚,革质,长圆形至卵状椭圆形,长515cm,宽3.57cm,……...

    查看详情 >>
  • 黑红菇2022-10-07 18:25:19

    中药材“黑红菇”。别名:稀褶黑菇、大黑菇、黑蘑菇、蘑菇。生境分布:生于阔叶林内地上。分布于陕西、江苏、安徽、福建、湖南、云南。性味:微咸,温。功能主治:追风,散寒,舒筋,活络。别名:稀褶红菇、大黑菇、黑蘑菇、稀褶黑菇、猪仔菇、火炭菌、火炭菰。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阔叶林地,夏、秋季单生或群生。 资源分布:分布于吉林、江苏、安徽、福建、江西、湖北、湖南、广东……...

    查看详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