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黄粱米2022-10-07 18:26:33
中药材“黄粱米”。别名:竹根米(《千金·食治》),竹根黄(《唐本草》)。出处:《别录》。原形态:梁为禾本科植物粟的一种。植物形态详...
查看详情 >> -
鸬鹚肉2022-10-07 18:29:00
中药材“鸬鹚肉”。别名:水老鸦(《本草衍义》),摸鱼公(《纲目拾遗》),鱼鹰(《中国动物图谱·鸟类》))。出处:《雷公炮炙论》。生境分布:营巢于芦苇丛中或矮树、峭壁上。广布我国各地。经驯养后可使捕鱼。原形态:体长约80厘米。嘴狭长呈圆锥形,上嘴两侧有沟,尖端有钩,下嘴有小囊。上嘴黑褐,上嘴边缘和下嘴灰白,具砖红色斑。虹膜翠绿色,眼先橄榄绿色,缀以黑色斑点;眼……...
查看详情 >> -
银扁担2022-10-07 18:34:52
中药材“银扁担”。出处:《陕西中草药》。生境分布:生于沟边草地或山坡。分布陕西、甘肃、四川。原形态:多年生草本。根纺锤形,深褐色,具多数须根。叶互生,2回3出复叶;小叶片菱状倒卵形或斜倒卵形,边缘具钝圆齿。聚伞花序顶生,具花2~5朵;花序轴被柔毛,基部具叶状总苞,中部以上具线状总苞。花紫色,大而美丽;萼片5个,辐射对称,椭圆形,与花瓣同色或异色,短于距;花瓣……...
查看详情 >> -
通光散2022-10-07 18:38:17
中药材“通光散”。别名:乌骨藤、大苦藤、通关散、黄木香、下奶藤。性味:苦,寒。功能主治:止咳平喘,通乳利尿,抗癌。用于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乳汁不通,小便不利,癌肿;叶外用治痈疖疮疡。用法用量:3~5钱。备注:(1)云南个别地区以同科南山藤属植物南山藤(中华假夜来香)Dregea sinensis Hemsl.混称通光散。别名:奶浆藤(《贵州药……...
查看详情 >> -
装饰卷柏2022-10-07 18:40:37
中药材“装饰卷柏”。别名:缘毛卷柏、毛鹿卷柏、大理卷柏。出处:始载于《蕨类名词及名称》。生境分布:生态环境:常生在草地、灌丛下或林缘的岩石上。 资源分布:分布于山西、陕西、四川、云南等地。原形态:茎匍匐,侧枝有时直立,常密集成丛,高约5cm。叶二型,互生,在枝两侧及中间各2行;侧叶斜卵形,长1.21.5mm,宽0.81mm,基部不相等,先端渐尖,边缘有白色膜……...
查看详情 >> -
藏鮡肉2022-10-07 18:43:04
中药材“藏鮡肉”。出处:始载于《中国药用动物志》。生境分布:生态环境:栖息于急流水中的石下和石隙间。以环节动物和幼虫为食。 资源分布:分布于我国雅鲁藏布江及其邻近的水域。原形态:藏鮡,体延长。体裸露无鳞。侧线不明显,头平扁,眼小,侧上位。吻圆。须4对:鼻须1对且基部呈“V”型;上颌须1对,基部扩大呈“T”型,下颌须2对。口大呈弓形,下位。背鳍I,6棘刺弱。脂……...
查看详情 >> -
荭草花2022-10-07 18:45:27
中药材“荭草花”。别名:水荭花(《摘元方》)。出处:《纲目》。性状:干燥花序,花多数,攒簇成穗,花被5瓣,淡红色或带白色,初开时常呈扁形的半开放状态。功能主治:治心、胃气痛,痢疾,痞块,横痃。 《纲目》:...
查看详情 >> -
花叶九节木2022-10-07 18:47:53
中药材“花叶九节木”。别名:牙齿硬。生境分布:云南。性味:苦,凉。功能主治:清热解毒,祛风利湿,镇静,镇痛。主治细菌性痢疾,肠炎腹泻,咳嗽,癫痫,肾炎,膀胱炎,风湿性腰腿痛。用法用量:0.5~1两。别名:驳骨草、小功劳、百样化。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杂木林中阴湿处及山坡下部。 资源分布:分布于广西。云南等地。原形态:毛九节 矮小常绿灌木,高约1m。茎黄褐色……...
查看详情 >> -
美丽风毛菊2022-10-07 18:50:16
中药材“美丽风毛菊”。别名:漏子多吾[藏名]。生境分布:青海、甘肃、云南。功能主治:清热解毒,祛风。主治流行性感冒,咽喉肿痛,麻疹,荨麻疹。用法用量:1~2钱。别名:漏子多吾(《陕甘宁青中草药选》)。出处:《陕甘宁青中草药选》。生境分布:生于海拔较高的草原、路边、山脚。分布西藏、青海、甘肃、云南等地。原形态:多年生草本,高4~10厘米。根茎粗厚,木质化,上端……...
查看详情 >> -
红梗草根2022-10-07 18:52:45
中药材“红梗草根”。别名:红升麻根。原形态:异叶泽兰 多年生草本,高12m。茎直立,圆柱形,被长毛,上部有散生的细红色斑纹,基部淡褐色或紫色。叶对生,有时上部叶互生;叶片3全裂,少有浅裂或半裂,但花序下的叶不裂,裂片长椭圆形、椭圆状披针形或披针形,两面被柔毛及腺点,但上面的毛少而稀呈绿色,下面灰白色毛密而呈淡白色,边缘有粗锯齿,具短柄;中裂片较大,长49cm……...
查看详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