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丝桃2022-10-07 18:36:40

    中药材“金丝桃”。别名:金丝海棠、五心花。性味:苦,凉。功能主治:清热解毒,祛风消肿。用于急性咽喉炎,眼结膜炎,肝炎,蛇咬伤。用法用量:1~3钱。别名:土连翘、五心花(《湖南药物志》),金丝海棠、木本黄开口(《浙江民间常用草药》)。出处:《湖南药物志》。生境分布:分布我国南北各地。原形态:半常绿性灌木,高约70厘米。小枝圆柱形,秃净。叶对生,无柄,纸质,长椭……...

    查看详情 >>
  • 金丝木通2022-10-07 18:36:39

    中药材“金丝木通”。别名:山棉花、风藤草。性味:根、茎:甘、微苦,平。 花:淡,平。功能主治:根、茎:利尿消肿,祛风湿,活血化瘀。用于肾炎水肿,小便不利,风湿关节炎,闭经,跌打损伤,骨折。 花:止血,止带。用于鼻衄,崩漏,白带;外用治烧烫伤。用法用量:根、茎:3~5钱,外用适量,鲜根捣烂敷患处。 花:0.5~1钱,微火炒黄研末吞服,外用适量,烧灰存性,麻油调……...

    查看详情 >>
  • 野麦子2022-10-07 18:36:39

    中药材“野麦子”。出处:《重庆草药》。原形态:植物形态详...

    查看详情 >>
  • 金丝草2022-10-07 18:36:38

    中药材“金丝草”。别名:黄毛草、笔子草、猫尾草、笔尾草、金丝茅、竹蒿草。性味:甘、淡,凉。功能主治:清热,解暑,利尿。用于感冒高热,中暑,尿路感染,肾炎水肿,黄疸型肝炎,糖尿病,小儿久热不退。用法用量:0.5~1两。别名:猫毛草(《中国沙漠地区药用植物》),肥马草、枪草(《种子植物名称》)。出处:《中国沙漠地区药用植物》。生境分布:生于地下水位较高的沙地上、……...

    查看详情 >>
  • 野鸦椿花2022-10-07 18:36:38

    中药材“野鸦椿花”。出处:《福建民间草药》。原形态:植物形态详...

    查看详情 >>
  • 金丝藤仲2022-10-07 18:36:37

    中药材“金丝藤仲”。别名:银丝杜仲(《云南思茅中草药选》),嘿当杜(傣名)。出处:《云南思茅中草药选》。生境分布:生于密林箐边阴湿处。分布云南等地。原形态:常绿攀援状灌木。茎黄褐色,有白色乳汁,干后有弹性。叶对生,稀3枚轮生,卵圆形,先端渐尖,基部楔形,上面亮绿色,光滑无毛。花小,为疏散、顶生的阔圆锥花序;萼小,5裂,里面有腺体;花冠近钟状,喉宽而秃裸,裂片……...

    查看详情 >>
  • 金兰2022-10-07 18:36:37

    中药材“金兰”。生境分布:湖北、湖南、四川、华东。功能主治:清热,泻火。主治喉痛,牙痛。用法用量:鲜全草1两,水煎后加白糖服。别名:桠雀兰、头蕊兰。出处:始载于《中国高等植物图鉴》。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山地林下阴湿处。 资源分布:分布于西南及甘肃、江苏、浙江、安徽、湖北、湖南等地。原形态:金兰,陆生植物,高2045cm。具多数细长的根。茎直立,基部具35……...

    查看详情 >>
  • 金丝杜仲2022-10-07 18:36:36

    中药材“金丝杜仲”。别名:棉杜仲。性味:微苦、涩,温。有毒。功能主治:祛风湿,散瘀消肿。用于跌打损伤,腰腿痛,风湿疼痛。用法用量:3~5钱。别名:黄皮杜仲(《云南中草药》),棉杜仲(《云南中草药选》)。出处:《云南中草药选》。生境分布:生于山坡疏林中,或河谷岩石坡上。分布云南等地。原形态:常绿灌木,高可达4米。根圆柱形,橙黄色,韧皮部有银白色乳胶。小枝圆柱形……...

    查看详情 >>
  • 野黄麻2022-10-07 18:36:36

    中药材“野黄麻”。别名:甜麻、针筒草。性味:苦,寒。注意:孕妇忌服。功能主治:清热利湿,消肿拔毒。用于中暑发热,痢疾,咽喉疼痛;外用治疮疖肿毒。用法用量:0.5~1两;外用适量,鲜叶捣烂敷患处。别名:假麻区、水丁香、假黄麻、野木槿、雨伞草、长果山油麻、山黄麻、铁茵陈、藤连皂、土巨肾、野麻、络麻、针筒草。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荒地、旷野、村旁、路边、田边。 ……...

    查看详情 >>
  • 金丝藤2022-10-07 18:36:35

    中药材“金丝藤”。别名:大素馨花、香花藤。生境分布:云南。性味:苦,凉。功能主治:消炎,接骨。主治咽喉肿痛,尿闭,外伤出血,骨折,疮,疖。用法用量:3~5钱。外用适量研粉撒伤口,或鲜品适量捣烂复位后外敷固定,或鲜叶捣烂或研粉热水调匀外包。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林中或沙地。 资源分布:分布于海南、云南。原形态:攀援灌木,高14m。全株元毛。小枝圆柱形或具沟纹……...

    查看详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