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鸡脚2022-10-07 18:35:31
中药材“金鸡脚”。别名:鹅掌金星草、鸭脚草、鸭脚掌、鸭脚香、三角风、鸡脚叉、三叉剑、七星草。性味:苦、微辛,凉。功能主治:祛风清热,利湿解毒。用于小儿惊风,感冒咳嗽,小儿支气管肺炎,咽喉肿痛,扁桃体炎,中暑腹痛,痢疾,腹泻,泌尿系感染,筋骨疼痛;外用治痈疖,疔疮,毒蛇咬伤。用法用量:0.5~1两;外用适量,鲜品捣烂敷患处。别名:辟瘟草、鸭脚金星草、独脚金鸡、……...
查看详情 >> -
钩藤根2022-10-07 18:35:30
中药材“钩藤根”。出处:《闽东本草》。归经:《闽东本草》:...
查看详情 >> -
钩藤2022-10-07 18:35:30
中药材“钩藤”。别名:双钩藤、鹰爪风、吊风根、金钩草、倒挂刺。性状:本品茎枝呈圆柱形或类方柱形,长2~3cm,直径0.2~0.5cm。表面红棕色至紫红色者具细纵纹,光滑无毛,黄绿色至灰褐色者有时可见白色点状皮孔,被黄褐色柔毛。多数枝节上对生两个向下弯曲的钩(不育花序梗),或仅一侧有钩,另一侧为凸起的疤痕;钩略扁或稍圆,先端细尖,基部较阔;钩基部的枝上可见叶柄……...
查看详情 >> -
钉头果2022-10-07 18:35:29
中药材“钉头果”。生境分布:华北、云南有栽培。功能主治:全株:浸剂治小儿肠胃病。 茎:作催嚏剂。 叶:可治肺结核。出处:始载于《新华本草纲要》。生境分布:我国华北及去南栽培,原产地中海。原形态:灌木。全株具乳汁;茎被微毛。叶对生龙活虎或轮生;叶片条形,长610cm,宽58mm,先端渐尖,基部渐狭面成叶柄,无毛,叶缘反卷;侧脉不明显,聚伞花序生于枝的顶端叶腋间……...
查看详情 >> -
钗子股2022-10-07 18:35:29
中药材“钗子股”。别名:牛角兰、寄生兰、鹿角草、吊竹。功能主治:散风祛痰,解毒消肿。用于风湿性关节炎,胸胁受伤,痈肿,喉头炎等。用法用量:3~5钱,水煎服;外用鲜草捣烂敷。别名:金钗股、三十根(《本草拾遗》),松寄生、虫寄生,海斑虎(《质问本草》),檀香线、锡朋草(《福建民间草药》),磹竹(《闽东本草》),龙须草(《实用中草药》)。出处:《本草拾遗》。生境分……...
查看详情 >> -
钻地风2022-10-07 18:35:28
中药材“钻地风”。别名:桐叶藤、利筋藤。性味:淡,凉。功能主治:舒筋活络,祛风活血。用于风湿筋骨痛,四肢关节酸痛。用法用量:3~5钱。备注:(1)散血藤为同属植物白背钻地风Schizophragma hypoglaucum Rehd.形态相似,与钻地风同等入药。别名:迫地枫(《药材资料汇编》),桐叶藤(《浙江天目山药植志》)。出处:《...
查看详情 >> -
铁杆地柏枝2022-10-07 18:35:28
中药材“铁杆地柏枝”。别名:地柏枝[陕西]、一柱香。性味:甘、微辛,温。功能主治:化痰止咳,止血。用于外感咳嗽,肺结核;外用治外伤出血。用法用量:2~3钱,大剂量可用至1两。外用适量研粉敷患处。别名:地柏叶、小凤尾草、地柏枝、小叶鸡尾草、大肥草、一炷香、臁疮药、风水草、金钱草、山蕨岩。出处:本品始载于《植物名实图考》,以地柏叶为名,云:“山坡多有之,高四五寸……...
查看详情 >> -
钻天杨2022-10-07 18:35:27
中药材“钻天杨”。别名:笔杨、箭杆杨、白杨树。生境分布:各地栽培。性味:苦,寒。功能主治:凉血解毒,祛风除湿。 主治风湿疼痛,脚气肿:树皮泡酒服。 高血压:树皮1两,水煎服。 烧烫伤:枝适量,烧成灰,加冰片少量,用香油调匀,涂患处。 肝炎,痢疾,感冒:鲜树皮2~4两,水煎服。 疥癣秃疮:树皮烧炭,香油调搽,一日数次,或树皮、花熬膏用。生境分布:生态环境:喜光……...
查看详情 >> -
铁栏杆2022-10-07 18:35:27
中药材“铁栏杆”。别名:野叶子烟。性味:辛、微苦,平。注意:服本品期间,不宜吃豆腐等发物及腥辣食物。功能主治:解毒,杀虫。用于急性阑尾炎;外用治对口疮,杀臭虫、虱子。用法用量:0.5~1两;外用适量捣烂敷患处。别名:野叶子烟。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1900m以上的山坡草地、灌丛或路旁。 资源分布:分布于广西西部、贵州西南部和云南。原形态:塔花山梗菜 半……...
查看详情 >> -
钻秆虫2022-10-07 18:35:26
中药材“钻秆虫”。别名:高粱条螟[成虫名]、高粱钻心虫。生境分布:东北各地。功能主治:凉血,解毒。主治便血。用法用量:0.5~1钱。出处:《东北动物药》。生境分布:分布东北、华北、华东及广东、广西等地。原形态:成虫体长1.2~1.4厘米,展翅2.4~3.4厘米。头、胸部背面灰黄色,腹部黄白色。前翅灰黄色,翅外方右多数暗褐色条纹,外缘翅脉间有7个小黑点。后翅银……...
查看详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