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黄瓜2022-10-07 18:26:46
中药材“黄瓜”。别名:胡瓜、勤瓜、王瓜、刺瓜、[黄瓜藤、黄瓜秧、黄瓜霜]。生境分布:全国各地。化学成分:种子含多种氨基酸:β-吡唑丙氨酸(BPyrazolyalalanine.C6H9O2N3)、缬氨酸等。性味:黄瓜:甘,寒。 黄瓜藤:苦,平。功能主治:黄瓜:清热利尿。主治烦渴,小便不利;外用治烫火伤。 黄瓜藤:消炎,祛痰,镇痉。治腹泻,痢疾,癫痫...
查看详情 >> -
黄独零余子2022-10-07 18:26:45
中药材“黄独零余子”。别名:狗嗽子(《福建民间草药》)。出处:《中国药植图鉴》。性状:珠芽呈圆球形,径约2厘米。外皮棕褐色,上有淡棕色、细小之颗粒状突起,径约1毫米。除去外皮后,显青绿色,内肉呈黄白色,新鲜的切开后断面有粘液渗出,片刻即渐转深黄色及至淡黄色。味微苦。性味:《福建民间草药》:...
查看详情 >> -
黄河裸裂尻鱼2022-10-07 18:26:45
中药材“黄河裸裂尻鱼”。别名:湟鱼、小嘴巴鱼。出处:始载于《中国药用动物志》。生境分布:生态环境:栖息在缓流或静水中。于深水区越冬。以着生藻类和植物腐屑等为食。 资源分布:分布于黄河上游及其四川、甘肃、青海靠近黄河的邻近水域。原形态:黄河裸裂尻鱼,体延长,稍侧扁。头锥形,吻钝圆。口下位,横裂或呈浅弧形。下颌具有锐利的角质层。唇细狭。无触须。咽头齿成行,铲状或……...
查看详情 >> -
黄瓜根2022-10-07 18:26:44
中药材“黄瓜根”。出处:《纲目》。性味:《四川中药志》:...
查看详情 >> -
黄稔根2022-10-07 18:26:43
中药材“黄稔根”。别名:木夕。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2001760m的山谷、山坡密林中或林缘阳湿处。 资源分布:分布于广东、广西、云南等地。原形态:灌木或小乔木,高达7m。有时呈攀援状灌木。多分枝,小枝圆柱形,无毛。叶对生;叶柄长约5mm;叶片纸质或坚纸质,披针形、卵状披针形至宽卵形,长78.5m,宽23.5m,先端尾状渐尖,基部钝或近圆形,表面无毛,……...
查看详情 >> -
黄水藨叶2022-10-07 18:26:43
中药材“黄水藨叶”。出处:《贵州民间药物》。生境分布:生于山沟、林缘、路边,分布陕西、四川、浙江、江西、贵州、云南、湖北等地。原形态:山泡刺藤,又名:光叶高梁泡、倒盘龙、黄水藤、小米藨、酸藨、黄莓刺、黄花藨、光蓬蔂。 半常绿蔓性灌木,茎有棱,散生钩状刺,幼时有密毡毛或近无毛。叶互生,卵形至长椭圆状卵形,长7~12厘米,先端渐尖,基部心形,边缘有圆齿牙及波状浅……...
查看详情 >> -
黄瓜藤2022-10-07 18:26:42
中药材“黄瓜藤”。出处:《滇南本草》。性味:①《四川中药志》:...
查看详情 >> -
黄疸树2022-10-07 18:26:42
中药材“黄疸树”。别名:刺黄连、树黄连、土黄连(《广西中药志》),长叶小檗、土黄柏(《中国高等植物图鉴》),三颗针(《广西中草药》)。出处:《江苏药材志》。生境分布:生长于林下、沟边。分布广西、江西、江苏、浙江等地。产于广西、江苏等地。原形态:落叶灌木,高约1~3.5米。茎多分枝,枝有细沟纹,并具针刺,刺通常不分叉,偶为三分叉,长1~2.5厘米。叶簇生;倒披……...
查看详情 >> -
黄石脂2022-10-07 18:26:41
中药材“黄石脂”。别名:黄符。出处:黄石脂始载于《本经》,列为上品。 1.《吴普本草》云:“或生嵩山(今河南登封县北),色如豚脑、雁(《别录》作‘鹰’,一作‘莺’)雏。采无时。”2.《品汇精要》云:“黄石脂,文理腻,缀唇者为上。质类滑石酥软,色黄。”据古本草所述黄石脂与赤石脂、白石脂性状相同,性味功效亦相类似(见“赤石脂”条),仅颜色不同而已,这是因五石脂的……...
查看详情 >> -
黄瘤孢2022-10-07 18:26:41
中药材“黄瘤孢”。别名:黄麻球孢霉。生境分布:生态环境:多见于夏雨连绵的季节。 资源分布:分布于华东、中南及河北、四川、云南等地。原形态:黄瘤孢菌 菌丝分枝,有横隔,近透明无色,匍匐着生。分生孢子梗顶生,孢梗短,多分枝。分生孢子生于孢子梗短枝的顶端,球形,金黄色,壁有瘤突,1218μm。其有性世代是赤壳亚科金孢菌Hypomyces chrysospermus……...
查看详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