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羊藤2022-10-07 19:27:31

    中药材“古羊藤”。别名:苦羊藤、南苦参。性味:苦、微甘,凉。注意:本品叶和种子有毒,据广西上思、东兴地区反映,误食叶可引起头晕,腹痛。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散淤止痛。用于感冒发烧,肠炎,痢疾,胃痛,跌打肿痛,毒蛇咬伤。用法用量:1~2钱。别名:老鸦咀、毛青才(《南宁市药物志》),南苦参(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奶藤、马达、红马连鞍、虎阴藤(《南方主要有毒……...

    查看详情 >>
  • 台湾千金藤2022-10-07 19:27:30

    中药材“台湾千金藤”。别名:兰屿千金藤。出处:始载于《台湾药植志》。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山野。 资源分布:分布于台湾。原形态:台湾千金藤 多年生草质藤本。枝径约1cm,具沟纹,皮褐色,小技下垂,光滑,淡绿色。叶柄长79cm;叶片纸质或革质,光滑,广卵形,广三角形椭圆形,长910cm,宽8.59cm,先端有短尖头,全缘,或微卷,成盾状,具12辐射脉。雄花序……...

    查看详情 >>
  • 叫姑姑2022-10-07 19:27:30

    中药材“叫姑姑”。别名:莎鸡(《诗经》),纺织娘、叫哥哥(《虫荟》),大蟋蟀(《民间常用草药汇编》)。出处:《民间常用草药汇编》。生境分布:分布江苏、浙江、山东、福建、四川、广东、广西等地。原形态:体长约5~7厘米,绿色或褐色。头部较小,复眼1对,触角丝状,由30余环节组成,呈黄褐色。前胸前狭后阔,前胸背侧片基部以黑色为多。翅膜质,长达尾端,前翅往往纵列有黑……...

    查看详情 >>
  • 古山龙2022-10-07 19:27:29

    中药材“古山龙”。别名:黄藤、黄连藤。性味:苦,寒。功能主治:清热利湿,解毒止痛。用于预防流行性感冒、钩端螺旋体病,治急性胃肠炎,细菌性痢疾,扁桃体炎,支气管炎,疟疾;外用治眼结膜炎,皮肤湿疹,脓疱疮,阴道炎。用法用量:0.5~1两;外用适量。别名:黄连藤(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出处: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生境分布:生于大山森林谷地或山腰密林中……...

    查看详情 >>
  • 古钩藤2022-10-07 19:27:29

    中药材“古钩藤”。别名:半架牛、牛奶藤、大暗消、大叶百叶藤、白浆藤、白马连鞍、牛角藤、断肠草[广西]。性味:苦,寒。有毒。功能主治:舒筋活络,消肿止痛,解毒。用于腰痛,腹痛,跌打损伤,骨折,痈疮,癣。用法用量:每服1分,研末冲服,或泡酒服。外用适量,捣烂或根、叶研末敷患处。别名:白叶藤(《药学学报》(9):,561,1963),白马连鞍、牛角蘑,断肠草(《广……...

    查看详情 >>
  • 台湾泡桐2022-10-07 19:27:28

    中药材“台湾泡桐”。出处:始载于《中国植物志》。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2001500m的山坡灌丛、疏林及荒地。 资源分布:分布于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湖北、湖南、广东、广西、贵州。原形态:台湾泡桐 小乔木,高612m。树冠伞形,主干矮;小枝褐灰色,有明显皮孔。叶柄较长,幼时具长腺毛;叶片心脏形,大者长达48cm,先商具锐尖头,全缘或35浅裂或有角,两……...

    查看详情 >>
  • 古钮菜2022-10-07 19:27:28

    中药材“古钮菜”。别名:白花菜、扣子草(《广州植物志》),七粒扣、五地茄、乌疔草、耳坠仔(《福建中草药》)。出处:《南宁市药物志》。生境分布:分布我国南方各地。原形态:一年生直立草本,有分枝,秃净或近秃净,高约1米。茎纤弱,绿色。单叶互生,卵形至矩圆形,长4~8厘米,先端渐尖,基部短尖。边近全缘,或有不规则角状的粗齿,质薄,上面深绿色,有小点,下面淡绿色,叶……...

    查看详情 >>
  • 可爱花2022-10-07 19:27:27

    中药材“可爱花”。别名:对节菜、牛七。出处:始载于《中国种子植物科属词典》。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190800m的山坡、林下或灌丛中。赤有栽培。 资源分布:分布于广东、海南、广西贵州、云南。原形态:喜花草 灌木,高70150cm。无毛或近无毛。叶对生;叶柄短;叶片卵形至椭圆形,长1020cm,宽58cm,先端长渐尖,基部渐狭成柄,边缘有不明是为的钝齿;……...

    查看详情 >>
  • 台湾牛奶菜2022-10-07 19:27:27

    中药材“台湾牛奶菜”。出处:始载于《中国高等植物图鉴》。生境分布:分布台湾大平山等地。原形态:除嫩枝的茎皮被2列毛和花梗、花萼外部、花冠内部上,全株无毛。叶对生;叶柄长1.52.5cm,顶端具丛生小腺体;叶片卵圆形或卵状长圆形,长811.5cm,宽4.56.5cm,先端渐尖,基部浅心形或圆形;侧脉约4对,弧形上升,未到叶缘即同甘共苦结。伞形状聚伞花序腋生,着……...

    查看详情 >>
  • 叩头虫2022-10-07 19:27:26

    中药材“叩头虫”。别名:跳百丈(《纲目拾遗》),跳搏虫、膈膊虫(《中国医学大辞典》),跳米虫、蛷(《动物学大辞典》),剥剥跳(《系统动物学》)。出处:《纲目》。原形态:体细长而略扁平,长约18毫米,浓栗色,有光泽,密被金黄色短毛。头部扁平,头顶有三角凹洼,具复眼一对。触角雄虫11节,锯齿状;雌虫12节线形,长可达鞘翅末端。前胸后方,有角状突起,与中胸嵌合。翅……...

    查看详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