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吐铁2022-10-07 19:27:04
中药材“吐铁”。别名:泥螺(《纲目》),麦螺、梅螺(《闽中海错疏》),土螺(《医林纂要》)。出处:姚可成《食物本草》。生境分布:分布我国沿海一带,尤以东海为多。原形态:贝壳圆形,高10~19毫米,宽7~14毫米,质薄而脆,幼时白色透明,大时呈黄色,不透明;螺旋部不凸出,壳面平滑,具有许多细致的环纹和纵纹;壳口广大,长度与壳高相等。体柔软,长约40毫米,宽约1……...
查看详情 >> -
吊灯花2022-10-07 19:27:03
中药材“吊灯花”。别名:小鹅儿肠。生境分布:贵州。性味:酸,平。功能主治:清热解毒。 无名肿毒:吊灯花全草,马兰各适量,捣烂敷患处。 骨折:整骨后,用吊灯花全草、紫草、见血飞各等量,捣烂敷患处。别名:小鹅儿肠(《贵州草药》)。出处:《贵州草药》。生境分布:生于河边阴湿处或岩缝中。原形态:缠绕藤本。茎细,长2米左右。叶对生;有柄;叶片卵形,长4~5厘米,宽2.……...
查看详情 >> -
同形鳞毛蕨2022-10-07 19:27:03
中药材“同形鳞毛蕨”。出处:始载于《中国主要植物图说蕨类植物门》。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300800m的山坡林下。 资源分布:分布于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等地。原形态:植株高6080cm。根茎粗短而直立,顶端和叶柄基部密被棕褐、披针形鳞片。叶簇生;叶柄长2535cm,淡禾秆色,向上到叶轴和羽轴疏被棕褐色、线状披针形小鳞片;叶片长圆状披针形至披针形,长3……...
查看详情 >> -
吊兰2022-10-07 19:27:02
中药材“吊兰”。别名:硬叶吊兰、钓兰。性味:甘、微辛,平。功能主治:养阴清热,润肺止咳。用于小儿高热,肺热咳嗽,吐血,跌打肿痛。用法用量:0.5~1两,外用适量,捣烂敷患处。别名:桂兰、葡萄兰、钓兰、树蕉瓜、浙鹤兰、兰草、倒吊兰、土洋参、八叶兰、丛毛吊兰。生境分布:生态环境:各地广泛栽培,供作观赏。 资源分布:非洲南部。原形态:吊兰 多年生草本。根茎短而肥厚……...
查看详情 >> -
吉林乌头2022-10-07 19:27:02
中药材“吉林乌头”。出处:始载于《东北植物检索表》。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山地草坡、林边或红松林中。 资源分布:分面于黑龙江东部、吉林、辽宁千山以东。原形态:吉林乌头多年生草木,高80120cm。直根,暗褐色。茎直立,下部被伸展的黄色长柔毛,上部被反曲的黄色短柔毛。叶互生;叶柄长2030cm;叶片肾状五角形,长1217cm,宽2024cm,3深裂,中央裂片……...
查看详情 >> -
吴萸叶五加2022-10-07 19:27:01
中药材“吴萸叶五加”。别名:树三加。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10003300m的森林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陕西、安徽、浙江、江西、广西、四川、云南等地。原形态:灌木或乔木,高212m。枝暗色,无刺;新枝红棕以,无毛,无刺。叶有3小叶,在长枝上互生,在短枝上簇生;叶柄长510cm,密生淡棕以短柔毛,不久即脱落;小叶片长612cm,密36cm,中央小叶片椭圆……...
查看详情 >> -
含羞草2022-10-07 19:27:01
中药材“含羞草”。别名:感应草、喝呼草、知羞草、怕丑草。性味:甘、涩,凉。有小毒。注意:孕妇忌服。本品有麻醉作用,内服不宜过量。功能主治:清热利尿,化痰止咳,安神止痛。用于感冒,小儿高热,急性结膜炎,支气管炎,胃炎,肠炎,泌尿系结石,疟疾,神经衰弱;外用治跌打肿痛,疮疡肿毒。用法用量:5~8钱;外用适量,捣烂敷患处。别名:知羞草(《南越笔记》),怕羞草(《生……...
查看详情 >> -
吴茱萸叶2022-10-07 19:27:00
中药材“吴茱萸叶”。出处:《日华子本草》。原形态:植物形态详...
查看详情 >> -
吹风藤2022-10-07 19:27:00
中药材“吹风藤”。别名:构芭、双飞蝴蝶、牛奶藤。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1201300m的沟谷季雨林至灌丛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海南、广西、贵州、云南等地。原形态:小果微花藤 木质藤本。小枝压扁,被淡黄色硬伏毛,卷须腋生或生于叶柄的一侧。叶近对生;叶柄长13cm,被淡黄色硬伏毛;叶片薄纸质,长卵形至卵形,长617cm,宽311cm,先端长渐尖有时急尖,基……...
查看详情 >> -
和筋草2022-10-07 19:26:59
中药材“和筋草”。别名:大鸡肠草、鹅儿肠。出处:《湖南药物志》。生境分布:生于山坡草丛中。分布我国中部至西南部。原形态:多年生草本,长1~1.5米。茎细长,蔓性,多分枝,密被黄色细毛。叶对生,有柄;叶片卵状披针形、卵状椭圆形或长椭圆形,长1.5~3.5厘米,宽8~15毫米,先端尖,基部楔形,全缘,两面被细毛。花腋生,花萼5裂;阔披针形;花瓣5,白色;雄蕊10……...
查看详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