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夜合花2022-10-07 19:24:38

    中药材“夜合花”。别名:夜香木兰(《广州植物志》)。出处:《植物名实图考》。生境分布:分布广东、广西、福建、台湾等地。产广东、广西。原形态:常绿秃净灌木,高2~3米。叶互生,椭圆形至长圆形,长7~18厘米,宽3~6.5厘米,全缘,先端尾状渐尖,基部长楔形,背卷,网脉两面均极明显凸起,革质;叶柄长5~10毫米。花单一,顶生,白色,极香,直径3~4厘米;花梗粗壮……...

    查看详情 >>
  • 大半边旗2022-10-07 19:24:38

    中药材“大半边旗”。别名:岩凤尾草。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林下。 资源分布:分布于广东、海南、广西、云南等地。原形态:陆生蕨类植物,植株高50120cm。根茎横走,顶端及叶柄被钻形鳞片。叶革质,近簇生,二型;叶柄栗色至深棕色,具4棱,在羽轴上面两侧隆起的狭边上有锯齿状小突起,其余光滑;孢子叶片长圆形或长圆状披针形,二回半边羽状深裂;裂片三角形或半三角形,长……...

    查看详情 >>
  • 大刺儿菜2022-10-07 19:24:37

    中药材“大刺儿菜”。别名:大蓟,绛策尔那布(藏名)。出处:《西藏常用中草药》。生境分布:生于山野荒地及路旁。原形态:多年生草本,高50~100厘米。茎直立,上部分枝,被疏毛或绵毛。叶互生,基部叶具柄,上部叶基部抱茎,叶片羽状分裂有刺。头状花序大,单生或数个聚生枝端,密被绵毛;总苞片外层顶端具长刺;花红色。瘦果,冠毛羽状。性味:甘苦,凉。功能主治:凉血,止血,……...

    查看详情 >>
  • 大一箭球2022-10-07 19:24:37

    中药材“大一箭球”。别名:龙须草、绣球草、一包刺、一包金。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1001500m的山坡草地或沼泽地。 资源分布:分布于长江流域以南各地及台湾。原形态:刺于莞,多年生草本,高3060cm。根茎极短。秆丛生,直立,圆柱形,具细条纹。叶基生,钻状线形,短于秆,宽23mm,先端渐狭成三棱形。苞片410,叶状,长0.74cm,下部密生缘毛。头状花……...

    查看详情 >>
  • 大九节铃2022-10-07 19:24:36

    中药材“大九节铃”。别名:艾叶酸蔹藤、牛角天麻、铜皮铁箍。生境分布:云南。性味:辛、涩、微麻,微寒。注意:孕妇忌服。功能主治:接筋骨,止血消炎,止痛。主治骨折,刀枪伤,烧伤,痈肿。用法用量:根研末,每次1~2钱,日服2次,白开水送服。外用适量捣烂敷患处。出处:《云南中草药》。生境分布:生于山坡陡崖上。原形态:藤本。茎有卷须,与叶对生。根串珠状纺锤形。叶互生,……...

    查看详情 >>
  • 大乌金草2022-10-07 19:24:36

    中药材“大乌金草”。别名:大乌金草、毛乌金、乌花草、土细辛、水细辛、大细辛、白三百棒。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山区林下阴湿坡地。 资源分布:分布于江苏、安徽、湖北、四川、贵州及云南等地。原形态:长毛细辛 多年生草本,全株密生白色长柔毛(干后变棕色)。根茎长可达50cm,斜升或横走,地上茎长37cm。叶对生,12对;叶柄长1022cm,有长柔毛;芽胞叶卵形,背……...

    查看详情 >>
  • 大剑叶木2022-10-07 19:24:35

    中药材“大剑叶木”。别名:竹节兰、点点领[傣]。生境分布:云南。性味:甘,平。功能主治:祛风除湿,通经活络,补肾壮阳。主治风湿性关节炎,腰腿痛,阳痿,膀胱炎,产后大流血。用法用量:1两,水煎服。别名:竹节兰,占点领(傣名)。出处:《云南思茅中草药选》。生境分布:生于热带密林中。分布云南。原形态:常绿亚灌木,高约50~100厘米。茎有节。叶稍肉质,5~8片聚生……...

    查看详情 >>
  • 夜明砂2022-10-07 19:24:34

    中药材“夜明砂”。别名:蝙蝠屎、天鼠屎、檐老鼠屎。炮制:焙干用。归经:入肝经。性味:辛,寒。功能主治:清热明目,活血消积。用于夜盲症,白内障,角膜云翳。用法用量:1~3钱。备注:(1)夜明砂为肝经血分药,具有清肝热、散瘀血的功效,在临床上主要用于目疾,尤以治肝热目赤、白睛溢血(即眼球膜下出血)的效果较好,能使瘀血消散;眼目清明。可用本品单味炒微焦,研细,每天……...

    查看详情 >>
  • 夜花藤2022-10-07 19:24:33

    中药材“夜花藤”。别名:吼喃浪[傣语]。生境分布:云南、福建、广东、广西。性味:微苦,凉。功能主治:凉血止血,消炎利尿。主治咳血,咯血,吐血,便血,外伤出血。用法用量:3~5钱,水煎服。外用研粉敷。本品配雅红隆(锡生藤)研粉外用,止血效果好。别名:吼喃浪(傣名)。出处:《云南思茅中草药选》。生境分布:生于河岸、林边灌木丛中。分布云南、广东、福建等地。原形态:……...

    查看详情 >>
  • 大乌泡2022-10-07 19:24:33

    中药材“大乌泡”。别名:大红黄袍、乌袍。性味:苦,凉。功能主治:清热利湿,止血接骨。用于感冒发热、肠炎,痢疾,咯血,衄血,风湿骨痛。用法用量:0.5~1两。外用适量,捣烂敷患处。别名:倒生根、黄水泡、无刺乌泡、糖泡叶、马莓叶(《贵州草药》)。出处:《贵州草药》。生境分布:生于路旁灌木丛中。分布四川、云南、贵州等地。原形态:灌木,高2~3米。茎和叶柄以及叶下面……...

    查看详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