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麦秸2022-10-07 19:23:05

    中药材“大麦秸”。出处:《纲目》。药理作用:大麦秸中,含有多糖成分,初步动物试验,具有抗癌作用。归经:入脾、肺二经。性味:味甘苦,性温,无毒。功能主治:消肿,利湿,理气。(性味以下出《本草再新》)。复方:治小便不通:陈大麦秸,煎浓汁频服。(《简便单方》)。临床应用:治疗心绞痛:将大麦根须制威片剂内服,一般每次100~200毫克(2~4片),少数用300毫克,……...

    查看详情 >>
  • 大风子油2022-10-07 19:23:04

    中药材“大风子油”。别名:大枫油(《普济方》)。出处:《纲目》。性状:本品在常温下为黄色或棕黄色脂肪油,在25℃以下即凝结成类白色的软块,比重0.940~0.960(25℃)。气微弱,味微辛烈。性味:辛,热,有毒。注意:本品有毒,内服伤血损目,且易引起呕吐,不可轻用。功能主治:攻毒,杀虫。治麻风,疥癣。 ①《本草备要》:...

    查看详情 >>
  • 大风药叶2022-10-07 19:23:04

    中药材“大风药叶”。别名:纤序鼠李叶。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1800m以下的疏或密林中,或灌丛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西南及浙江、江西、福建、湖北、湖南、广东、海南、广西、西藏,台湾有引种。原形态:尼泊尔鼠李 直立或藤状灌木。枝无刺,幼枝被短柔毛,后脱落,小枝具多数明显的皮孔。叶互生;叶柄长1.22cm,无毛;叶片厚纸质或近革质,大小异形,小叶近圆形或卵……...

    查看详情 >>
  • 大风子2022-10-07 19:23:03

    中药材“大风子”。别名:麻风子。毒性:本品有毒,内服、外用常致恶心,呕吐,胸腹疼痛,严重者可出现溶血,肾炎,肝脂肪变性等病变。解救方法:洗胃,导泻,服活性炭。胸腹疼痛,可用镇痛剂,溶血可口服硫酸低铁及注射卡古地铁,必要时输血。炮制:大风子霜:取净大风子,去壳,碾碎,用吸油纸包裹,炕热或蒸热后,压榨去油,再研粉即得,可供内服。性味:辛,热,有毒。功能主治:祛风……...

    查看详情 >>
  • 大风药2022-10-07 19:23:03

    中药材“大风药”。别名:叶青、纤序鼠李、皂布叶、染布叶。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1800m以下的疏或密林中,或灌丛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西南及浙江、江西、福建、湖北、湖南、广东、海南、广西、西藏,台湾有引种。原形态:尼泊尔鼠李 直立或藤状灌木。枝无刺,幼枝被短柔毛,后脱落,小枝具多数明显的皮孔。叶互生;叶柄长1.22cm,无毛;叶片厚纸质或近革质,大小异……...

    查看详情 >>
  • 大麦奴2022-10-07 19:23:02

    中药材“大麦奴”。生境分布:生态环境:寄生于大麦和青稞的果穗上。 资源分布:分布于全国产大麦和青棵地区。原形态:大麦坚黑粉菌寄主的整个花序被侵染后,每个籽粒变成了一个孢子堆,内含的黑色粉末即黑粉孢子,原垣孢子圆形至卵圆形,暗褐色,表面光滑,(3.97.2)μm×(3.96.5)μm。归经:心经。性味:辛;寒。功能主治:清热解毒。主热病发热;服丹石中毒。用法用……...

    查看详情 >>
  • 大麦2022-10-07 19:23:02

    中药材“大麦”。别名:麰(《广雅》),倮麦,麰麦(陶弘景),牟麦(《纲目》),饭麦、赤膊麦(《医林纂要》)。出处:《本草经集注》。生境分布:全国各地均有栽培。原形态:一年生草本,高60~100厘米。秆直立,光滑无毛。叶鞘无毛,有时基生叶的叶鞘疏生柔毛,叶鞘先瑞两侧具弯曲沟状的叶耳;叶舌小,长仪l~2毫米,膜质;叶片扁平,长披针形,长8~18厘米,宽6~1B毫……...

    查看详情 >>
  • 大靛根2022-10-07 19:23:01

    中药材“大靛根”。出处:《生草药性备要》。性味:《生草药性备要》:...

    查看详情 >>
  • 大青盐2022-10-07 19:23:01

    中药材“大青盐”。别名:青盐、石盐、戎盐。原形态:呈方块形和不规则的多棱形,直径约0.5~2厘米。青白色至暗白色或略带黄色,半透明,多数颗粒有一至数个小孔洞。质硬,可溶于水。微臭,味咸。性味:咸,寒。功能主治:凉血,明目。用于吐血,衄血,尿血,外治目赤肿痛,牙痛。用法用量:3~5分。外用适量,研末搽牙或化水漱口洗目。别名:戎盐、胡盐、秃登盐、阴土盐、寒盐、冰……...

    查看详情 >>
  • 大青根2022-10-07 19:23:00

    中药材“大青根”。别名:臭根、野地骨(《福建民间草药》),土地骨皮(《江西民间草药验方》)。出处:《福建民间草药》。生境分布:生于荒地、低丘陵地的草丛中或疏林下。分布安徽、江苏、浙江、福建、台湾、广东、广西、江西、湖南、贵州、云南等地。原形态:路边青,又名:大青(《别录》),淡婆婆(《植物名实图考》),青草心,山尾花、山漆、猪屎青、鸭公青、鸡屎菜、鬼灯火、牛……...

    查看详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