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栗叶2022-10-07 19:11:42
中药材“栗叶”。出处:《滇南本草》。功能主治:①《滇南本草》:...
查看详情 >> -
木防己花2022-10-07 19:14:00
中药材“木防己花”。生境分布:生态环境:1.生于山坡、灌丛、林缘、路边或疏林中。 2.生长环境与木防己相同。 资源分布:1.分布于华东、中南、西南以及河北、辽宁、陕西等地,尤以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各地常见。 2.分布于广西、贵州、云南等地。原形态:1.木防己 木质藤本。嫩枝密被柔毛,老枝近于无毛,表面具直线纹。单叶互生;叶柄长13cm,被白色柔毛;叶片纸质至近革……...
查看详情 >> -
扁豆花2022-10-07 19:16:16
中药材“扁豆花”。性味:甘,平。功能主治:解暑化湿,止泻,止带。用于中暑发热,呕吐泻泄,白带。用法用量:1~3钱,鲜者加倍。别名:南豆花(《广东中药》Ⅱ)。出处:《本草图经》。生境分布:全国大部分地区有产。主产浙江、安徽、河南。性状:干燥花呈扁平不规则三角形。下部有绿褐色钟状的花萼,萼齿5,外面被白色短毛。花瓣5片,皱缩,黄白色或黄棕色,有脉纹,未开放的花外……...
查看详情 >> -
山萝花2022-10-07 19:18:32
中药材“山萝花”。生境分布:浙江、江苏、云南及甘肃以东南北各地。功能主治:全草:清热解毒。主治痈肿疮毒。用量0.5~1两。 根:泡茶,有清凉之效。别名:球锈草。出处:始载于《中国植物志》。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山坡、疏林、灌丛和高草丛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东北、华东及河北、山西、陕西、甘肃、河南、湖北、湖南等地。原形态:山萝花,一年生直立草本,高1580c……...
查看详情 >> -
小檗2022-10-07 19:20:47
中药材“小檗”。别名:三颗针、狗奶子、酸醋溜、刺刺溜、刺黄连、刺黄柏。生境分布:均生于干燥的山坡或石灰岩地区向阳坡地灌木丛中。前两种分布于陕西、甘肃、江西、湖北、四川、贵州及云南等省。后两种分布于东北、河北、山西、内蒙古及宁夏等地。原形态:1、豪猪刺常绿有刺灌木,高1~2米。茎丛生,老枝灰黄色,具槽;幼枝淡黄色,表面散布黑色细小疣点,刺3叉,长2~3.5厘米……...
查看详情 >> -
大风药2022-10-07 19:23:03
中药材“大风药”。别名:叶青、纤序鼠李、皂布叶、染布叶。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1800m以下的疏或密林中,或灌丛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西南及浙江、江西、福建、湖北、湖南、广东、海南、广西、西藏,台湾有引种。原形态:尼泊尔鼠李 直立或藤状灌木。枝无刺,幼枝被短柔毛,后脱落,小枝具多数明显的皮孔。叶互生;叶柄长1.22cm,无毛;叶片厚纸质或近革质,大小异……...
查看详情 >> -
地血香2022-10-07 19:25:18
中药材“地血香”。别名:大饭团、梅花钻、风藤(《广西中草药》),吹风散、大风沙藤、大钻骨风、冷饭团、绣球香、通血香(《云南思茅中草药选》)。出处:《云南思茅中草药选》。生境分布:多生于林谷中。分布云南、贵州、广东、广西等地。原形态:木质大藤本,长6~10米。嫩枝褐色,老茎栓皮层松而厚,内皮红色,清香。叶互生,纸质;卵状椭圆形至阔椭圆形,长8~17厘米,宽3~……...
查看详情 >> -
双剪菜2022-10-07 19:27:34
中药材“双剪菜”。别名:蕤参。生境分布:贵州。性味:辛、苦,温。功能主治:祛风除湿,补虚。主治脚气病,劳伤虚弱。用法用量:3~5钱。别名:蓑参。出处:《贵州草药》。生境分布:生于草坡。分布贵州等地。原形态:多年生攀援草本。茎细长。叶对生;有柄;叶片狭披针形,长1.5~3.5厘米,宽2~7毫米,先端渐尖,基部阔楔形,全缘,两面均有绒毛,边缘较密。花腋生,1~2……...
查看详情 >> -
刺楸树根2022-10-07 19:30:12
中药材“刺楸树根”。别名:刺五加(《贵州民间药物》)。出处:《四川中药志》。化学成分:根含多糖,水解后得半乳糖醛酸、葡萄糖、阿拉伯糖、半乳糖、鼠李糖、木糖。水溶性多糖有葡聚糖和果胶质。性味:①《四川中药志》:...
查看详情 >> -
仙桃草2022-10-07 19:32:39
中药材“仙桃草”。别名:蚊母草。性味:甘、苦,温。功能主治:活血,止血,消肿,止痛。用于吐血,衄血,咯血,便血;外用治骨折,跌打损伤,淤血肿痛。用法用量:3~5钱;外用适量,鲜品捣烂敷患处。别名:水蓑衣、英桃草、小头红、蟠桃草、接骨仙桃、无风自动草、接骨草、小伤力草、小虫草、地胡椒、病疳草、八卦仙桃草、旱仙桃草、小将军。出处:本品以水蓑衣之名首载于《救荒本草……...
查看详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