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轮蒿2022-10-07 19:35:00
中药材“三轮蒿”。别名:白头蒿。生境分布:四川、云南。性味:微涩,温。功能主治:清暑,镇痛,补虚。主治中暑腹痛,肺痨。用法用量:1~3钱,开水吞服或泡酒服。别名:白头蒿(《贵州民间药物》)。出处:《贵州民间药物》。生境分布:生于荒坡。原形态:多年生草本,高35~50厘米。根茎短,有须状根。茎丛生,幼时密被白色绵毛。叶互生,线形,长2~2.5厘米,宽1.5~2……...
查看详情 >> -
黑大豆花2022-10-07 18:25:42
中药材“黑大豆花”。出处:《纲目》。功能主治:《纲目》:...
查看详情 >> -
鹧鸪菜2022-10-07 18:28:09
中药材“鹧鸪菜”。别名:蛔虫菜、乌菜、石疤(《中国经济海藻志》)。出处:《纲目拾遗》。生境分布:我国广东、福建、浙江沿海均有分布。原形态:藻体丛生,长1~4厘米,紫色(干燥后黑色),叶状,扁平而窄细,不规则的叉状分歧,常自腹面的分歧点生出假根,借以附着于岩石上。节间为窄长椭圆形,节部缢缩。叶片的中央部位有长轴细胞,延伸至顶端,形成明显的中肋。中肋的分歧点常生……...
查看详情 >> -
鸡肝2022-10-07 18:29:22
中药材“鸡肝”。出处:《别录》。化学成分:食部每100克含水分75克,蛋白质18.2克,脂肪3.4克,碳水化物2克,灰分1.4克,钙21毫克,磷260毫克,铁8.2毫克;维生素A50900国际单位,硫胺素0.38毫克,核黄素1.63毫克,尼克酸10.4毫克,抗坏血酸7毫克。 关于维生素含率,另有谓每克含抗坏血酸总量0.28毫克,其中还元型的0.21毫克;胆碱……...
查看详情 >> -
鲎肉2022-10-07 18:30:33
中药材“鲎肉”。出处:《嘉佑本草》。生境分布:分布福建、广东一带海中。原形态:东方鲎,又名:鲎鱼(《广志》)。 体长70余厘米,宽约30厘米,全体深褐色,头胸及腹部各有1坚硬的甲壳被覆。头胸部背甲广阔如马蹄形,背面有3条纵脊,中央1条的前端有单眼1对,两侧纵脊上,各有复跟1对。腹面有口,口缘有附肢6对,除第1对螫肢,由3节组成外,其它各肢,均有6节;第2对为……...
查看详情 >> -
马尿泡2022-10-07 18:31:44
中药材“马尿泡”。别名:羊尿泡。性味:辛、苦,寒。有小毒。功能主治:解毒消肿。外用治无名肿毒。用法用量:取适量水煎洗患处。别名:唐冲嘎保(藏名)。性状:本品呈长圆柱形,稍有弯曲,长10~25cm,直径1.3~3cm,少数成不规则状。根茎部分短,长2~3cm,表面暗棕色或淡棕黄色,顶端有数个圆柱状的茎基痕及少数叶柄残痕,近根头处常有明显环状。主根粗壮,表皮淡黄……...
查看详情 >> -
阳桃2022-10-07 18:34:04
中药材“阳桃”。别名:五敛子、杨桃、三敛、三廉子。性味:根:酸、涩,平。 枝、叶:酸、涩,凉。 花:甘、平。 果:酸、甘,平。功能主治:根:涩精,止血,止痛。用于遗精,鼻衄,慢性头痛,关节疼痛。 枝、叶:祛风利湿,消肿止痛。用于风热感冒,急性胃肠炎,小便不利,产后浮肿,跌打肿痛,痈疽肿毒。 花:清热。用于寒热往来。 果:生津止咳。用于风热咳嗽,咽喉痛,疟母。……...
查看详情 >> -
野麦子2022-10-07 18:36:39
中药材“野麦子”。出处:《重庆草药》。原形态:植物形态详...
查看详情 >> -
走马芹2022-10-07 18:38:57
中药材“走马芹”。别名:野白芷。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山谷、林下、沟边的草丛或丛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内蒙古及新疆等地。原形态:多年生草本,高12m。根圆柱形,粗壮,棕褐色。茎中空,有细纵棱,光滑无毛。叶为二至三回三了同苷羽状全裂,基生叶有长柄;茎上叶叶柄长817cm,叶柄下部膨大成兜状叶鞘,宽至6cm,光滑无毛;叶片轮子廓宽三角状卵形,长1115(20)……...
查看详情 >> -
蓖麻子2022-10-07 18:43:46
中药材“蓖麻子”。性状:本品呈椭圆形或卵形,稍扁,长0.9~1.8cm,宽0.5~1cm。表面光滑,有灰白色与黑褐色或黄棕色与红棕色相间的花斑纹。一面较平,一面较隆起,较平的一面有1条隆起的种脊;一端有灰白色或浅棕色突起的种阜。种皮薄而脆。胚乳肥厚,白色,富油性,子叶2,菲薄。无臭,味微苦辛。毒性:蓖麻子所含蓖麻毒素7毫克或蓖麻碱0.16客即可使成人致死,儿……...
查看详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