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番石榴叶2022-10-07 19:00:02

    中药材“番石榴叶”。别名:鸡矢茶(《广西中药志》)。出处:《南宁市药物志》。化学成分:叶含β谷甾醇、三萜类。又含槲皮素、番石榴甙、无色矢车菊素、长生甙、番石榴酸、萹蓄甙(一说不含有)。并含挥发油丁香油酚等。性味:《广西中药志》:...

    查看详情 >>
  • 番石榴子2022-10-07 19:00:02

    中药材“番石榴子”。出处:出自《岭南采药录》。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荒地或低丘陵上。我国华南各地栽培,常见的逸为野生者。 资源分布:分布于福建、台湾、广东、海南、广西、四川、云南等地。原产南美洲。原形态:落叶乔木,高510m。树皮浅黄褐色,嫩枝四方形,具白色短毛,老则脱落;芽密被白色短毛。单叶互生,稀有轮生,矩圆状椭圆形至卵圆形,长512cm,宽35cm,……...

    查看详情 >>
  • 疏叶当归2022-10-07 19:00:01

    中药材“疏叶当归”。别名:疏叶独活、红果当归、猪独活、骚羌活。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23003000m的山地草丛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甘肃、四川等地。原形态:多年生草本,高30100cm。根圆柱形,长达15cm,灰黄色,微有香气。茎光滑无毛。基生叶及茎生叶均为二回三出式羽状分裂。叶柄长1030cm,叶鞘长47cm,半抱茎,边缘膜质;叶片长1217cm,……...

    查看详情 >>
  • 番薯2022-10-07 19:00:00

    中药材“番薯”。别名:朱薯(《闽书》),山芋、甘薯(《群芳谱》),红山药(《农政全书》),香薯蓣、红薯(《汲县志》),金薯(《甘薯录》),番茹、土瓜(《纲目拾遗》),地瓜(《闽杂记》),红苕(《广州植物志》),白薯(《岭南草药志》)。出处:《纲目拾遗》。生境分布:我国各地均有栽培。原形态:多年生蔓状草质藤本,秃净或稍被毛,有乳汁。块根白色、黄色、红色或有紫斑……...

    查看详情 >>
  • 番荔枝叶2022-10-07 18:59:59

    中药材“番荔枝叶”。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现全球热带地区均有栽培。 资源分布:我国浙江、福建、台湾、广东、广西、云南等地有栽培。原形态:落叶小乔木,高35m。多分枝,树皮薄,灰白色。叶互生,排成两列,椭圆状披针形或长圆形,长617cm,宽27cm,先端急尖或钝,基部阔楔形或圆形,下面苍白绿色。花单生或24朵聚生于枝顶或与叶对生,长约2cm,青黄色,下垂;萼片3……...

    查看详情 >>
  • 番石榴果2022-10-07 18:59:59

    中药材“番石榴果”。别名:拿(火巴)果、嗽叭果。原形态:落叶乔木,高510m。树皮浅黄褐色,嫩枝四方形,具白色短毛,老则脱落;芽密被白色短毛。单叶互生,稀有轮生,矩圆状椭圆形至卵圆形,长512cm,宽35cm,揉之有香气,革质,先端圆或短尖,基部钝至圆形,全缘,上面深绿色,叶脉微凹或平坦,嫩时疏生短毛,下面浅绿色,疏生小腺体,密被短柔毛,主脉隆起,侧脉711……...

    查看详情 >>
  • 番石榴树皮2022-10-07 18:59:58

    中药材“番石榴树皮”。原形态:落叶乔木,高510m。树皮浅黄褐色,嫩枝四方形,具白色短毛,老则脱落;芽密被白色短毛。单叶互生,稀有轮生,矩圆状椭圆形至卵圆形,长512cm,宽35cm,揉之有香气,革质,先端圆或短尖,基部钝至圆形,全缘,上面深绿色,叶脉微凹或平坦,嫩时疏生短毛,下面浅绿色,疏生小腺体,密被短柔毛,主脉隆起,侧脉711对,亦隆起,斜出将近叶缘而……...

    查看详情 >>
  • 白花丁香2022-10-07 18:58:54

    中药材“白花丁香”。生境分布:我国有栽培。原产欧洲。原形态:灌木或小乔木,高达7m。小枝、叶柄、叶片两面、花序轴、花梗和花萼均无毛,或具腺毛,老时脱落。小枝棕褐色,疏生皮孔。单叶对生;叶柄长13cm;叶片卵形、宽卵形或长卵形,长313cm,宽29cm,先端渐尖,基部截形、宽楔形或心形,上面绿色,下面淡绿色。花两性;花序轴疏生皮孔;萼齿锐尖至短渐尖;花冠白色,……...

    查看详情 >>
  • 白鬼笔2022-10-07 18:58:18

    中药材“白鬼笔”。别名:鬼笔、鬼笔菌。生境分布:夏秋两季雨后,产生在林内地上。分布于山西、山东、安徽、广东。炮制:采摘后切去粘臭的菌盖,用水冲洗干净至无臭气,晒干或鲜用。性味:甘,温。功能主治:活血,除湿,止痛。主治风湿痛。用法用量:鲜品6两,浸泡在5两白酒(或五加皮酒)内,10日后服用,每服3~5钱,日服2次,干品用量为鲜品的1/10。别名:鬼笔、鬼笔菌、……...

    查看详情 >>
  • 百草霜2022-10-07 18:58:07

    中药材“百草霜”。别名:锅底灰、锅烟子。性状:为乌黑色粉末或结成小颗粒,手捻即为细末。质轻细,似霜,随风可以飞扬,入水则漂浮而分散。无臭,无味。性味:辛,温。功能主治:止血,止泻。用于吐血,咯血,便血,功能性子宫出血,腹泻,食积泻痢。外用治外伤出血,衄血。用法用量:1~3钱;外用适量,撒敷患处。别名:灶突墨(《千金方》),灶突中尘(《外台秘要方》),灶额上墨……...

    查看详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