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象皮2022-10-07 18:39:41
中药材“象皮”。炮制:象皮粉:先将滑石粉放锅内加热,倒入象皮,烫至鼓起并呈焦黄色时,取出,筛去滑石,放凉,碾成细粉即得。性味:甘、咸,温。功能主治:生肌,敛疮。用于疮疡久不收口。用法用量:外用适量,研粉敷或熬胶涂。出处:《医学入门》。生境分布:分布印度、印度尼西亚、斯里兰卡、泰国、缅甸、马来西亚以及我国云南南部等地。原形态:亚洲象,又名:印度象。 体躯庞大,……...
查看详情 >> -
蚯疽草2022-10-07 18:42:06
中药材“蚯疽草”。别名:白头菜、夜明草(《广西药植名录》),肉桂草、泥鳅菜(《福建中草药》),鱼眼草、茯苓菜(《广西植物名录》)。出处:《福建民间草药》。生境分布:生于原野荒地。分布我国东南部。原形态:一年生草本,高30~50厘米。茎直立,被柔毛或秃净,枝和干有棱角。叶互生,具柄;叶片膜质,分裂或不分裂,顶部裂片阔卵形,有粗锯齿。头状花序,极小,近球形,直径……...
查看详情 >> -
落葵2022-10-07 18:44:28
中药材“落葵”。别名:藤罗菜、藤七、红藤菜、藤菜、滑菜果、潺菜、寸金丹、胭脂菜、胭脂豆、软姜子、粘藤、白虎下须、猴子七。性味:甘、淡,凉。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接骨止痛。用于阑尾炎,痢疾,大便秘结,膀胱炎;外用治骨折,跌打损伤,外伤出血,烧烫伤。用法用量:1~2两;外用适量捣烂敷患处。备注:(1)云南省个别地区认为本品有滋补强壮的功效,全草可用于久病体虚,头晕……...
查看详情 >> -
苦瓜藤2022-10-07 18:46:55
中药材“苦瓜藤”。出处:《民间常用草药汇编》。性味:苦,寒。 ①《陆川本草》:...
查看详情 >> -
胆木2022-10-07 18:49:19
中药材“胆木”。别名:乌檀、山熊胆、熊胆树。性味:苦,寒。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用于感冒发热,急性扁桃体炎,咽喉炎,支气管炎,肺炎,泌尿系感染,肠炎,痢疾,胆囊炎;外用治乳腺炎,痈疖脓肿。用法用量:0.5~1两;外用适量,鲜品捣烂外敷或煎水洗患处。别名:山熊胆、熊胆树、乌檀(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出处: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生境分布:生……...
查看详情 >> -
粟米泔汁2022-10-07 18:54:07
中药材“粟米泔汁”。出处:《唐本草》。注意:《本草拾遗》:...
查看详情 >> -
石面枇杷2022-10-07 18:56:27
中药材“石面枇杷”。别名:大还魂、吊气还魂、山枇杷。出处:始载于《新华本草纲要》。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11001800m的石山林中或林边石上。 资源分布:分布于云南。原形态:网脉旋蒴苣苔,多年生无茎草本。根状茎粗壮,长1.52.5cm。叶基生;叶片长圆形、狭长圆形,长714cm,宽1.24.5cm,先端尖,基部渐下延成柄,边缘具不整齐的疏锯齿,上面被……...
查看详情 >> -
白花菜子2022-10-07 18:58:49
中药材“白花菜子”。别名:臭菜、臭花菜、羊角菜。性味:苦、辛,温。有小毒。功能主治:祛风散寒,活血止痛。用于风湿疼痛,腰痛,跌打损伤,痔疮。用法用量:外用适量,捣烂外敷或煎水洗患处。出处:《国药提要》。性状:干燥种子,呈扁圆形,极细小,直径O.5~1毫米,厚0.5毫米。外皮黑褐色或黑色,粗糙不平,有细密的蜂窝状麻纹,规则地排列成同心环状,边缘有一小缺口,种仁……...
查看详情 >> -
王瓜2022-10-07 19:01:06
中药材“王瓜”。别名:钩、藈姑(《尔稚,),土瓜(《本经》),雹瓜(《圣惠方》),老鸦瓜(《本草图经》),野甜瓜、马雹儿(《丹溪纂要》),马剥儿(《医学入门》),马瓟瓜、公公须(《纲目》),杜瓜、鸽蛋瓜(《福建民间草药》),吊瓜(《浙江中药手册》),山冬瓜、水瓜(《闽东本草》),苦瓜莲、小苦兜(《江西民间草药验方》)。出处:《本经》。生境分布:分布江苏、浙江……...
查看详情 >> -
牛王肺筋草2022-10-07 19:03:24
中药材“牛王肺筋草”。别名:豨莶草、山甘草、大黑理肺散、土玄参、豨仙草、白升麻、灯笼大秦艽。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16003200m的山坡、灌丛、草地及沟边等处。 资源分布:分布于西南及陕西、甘肃、安徽、湖北、湖南、西藏等地。原形态:南方糙苏,多年生草本,高达150cm。根增厚,须根肉质。茎多分枝,四棱形,具浅槽,疏被向下短硬毛,常带紫红色。叶对生;具……...
查看详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