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野木瓜2022-10-07 18:37:26

    中药材“野木瓜”。别名:那蘑、牛藤(《广西植物名录》)。出处:《国药的药理学》。生境分布:生于山野或栽培于庭园间。产于广东、广西等地。原形态:常绿藤本。叶互生,掌状复叶,有3~7小叶,长圆形至矩卵圆形,先端短渐尖,基部圆形,长4~9厘米,全缘,有主脉及网状细脉,革质,上面平滑,下面带白色;叶柄长;小叶有小叶柄,长3厘米。总状或伞形花序,3~7朵组成,雌雄同株……...

    查看详情 >>
  • 豉虫2022-10-07 18:39:48

    中药材“豉虫”。别名:豉母虫(《补缺肘后方》)。出处:《本草拾遗》。生境分布:生活于池沼中,常在水面旋回游泳,夜间每飞行空中。以捕取小虫为食。卵产于水草上,幼虫成长后,造茧化蛹而变为成虫。原形态:体椭圆形,雄虫长约7毫米,雌虫较大。色黑或黄,有光泽。头顶及前胸背皆光滑。上唇多直皱。复眼分离,有上下2对,上方1对,适于空气中视物;下方1对,适于水中视物。触角短……...

    查看详情 >>
  • 蛇头细辛2022-10-07 18:42:13

    中药材“蛇头细辛”。别名:蜘蛛香、水臭草、阿计欧、岩边香。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10003600m林缘、草地、溪边等水湿条件较好的草地。 资源分布:分布于陕西、台湾、湖北、四川、贵州、云南。原形态:柔垂缬草 多年生草本,高2080cm。根茎细柱头,具明显的环节:有细长匍枝,每节有1对心形的长柄叶。基生叶具长柄,长510cm;叶与匍枝叶同形,长13cm,……...

    查看详情 >>
  • 萱藻2022-10-07 18:44:35

    中药材“萱藻”。别名:海麻线、海嘎、捞子筋、黄海菜、海菜管、海通草。出处:始载于《海藻药物》。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中潮带的岩石上或石沼中,也生长在高潮带石沼中和低潮带岩礁上。体形随潮带和水质的不同而有所变化,如长在高潮带的细小无节;长在中潮带以下的则粗大,且多缢缩成节。 资源分布:我国南北沿海均有分布。原形态:藻体黄褐色至褐色,单条丛生,直立,管状,高5……...

    查看详情 >>
  • 苦檀子2022-10-07 18:47:02

    中药材“苦檀子”。别名:苦蚕子、冲天子。性味:苦、辛,凉。有大毒。功能主治:散瘀消肿。外用治跌打损伤,骨折。用法用量:根皮适量捣烂敷患处。备注:(1)因本品毒性较大,常作外用,口服宜慎。中毒症状:呕吐,腹痛,眩晕,粘膜干燥,呼吸迫促,神志不清,对神经先兴奋后麻痹。解救方法:早期可考虑洗胃,给润滑保护剂,补充液体等对症治疗。但云南思茅曾用本品根2~3钱捣烂取汁……...

    查看详情 >>
  • 肋柱花2022-10-07 18:49:26

    中药材“肋柱花”。出处:始载于《内蒙古植物志》。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14004200m的山坡草地及水沟边。 资源分布:分布于东北、华北、西北至西南等地。原形态:一年生草本,高1540cm。茎4棱,不分枝或少分枝,绿色或带紫色。叶对生;无柄;叶片狭长披针形、披针形至线形,长至4.3cm,宽1.54mm,先端急尖,基部钝,半抱茎,中脉在两面均显着。花顶生……...

    查看详情 >>
  • 红须须2022-10-07 18:51:55

    中药材“红须须”。别名:洱源鼠尾草。出处:始载于《中国植物志》。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山间灌木丛中、草地荒坡。 资源分布:分布于云南。原形态:洱源鼠尾草,多年生草本,高2030cm。茎直立,四棱形,具槽,被疏柔毛。根茎粗壮,根呈扭曲长条状。其生叶具长柄;茎生叶对生,具叶柄;叶片椭圆状卵圆形,长36cm,宽1.54.5cm,边缘具浅齿,上面被疏柔毛,下面沿脉……...

    查看详情 >>
  • 粘毛黄花稔2022-10-07 18:54:15

    中药材“粘毛黄花稔”。别名:磨盘公。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林缘、草坡或路边草丛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台湾、广东、广西、云南等地。原形态:粘毛黄花稔 草木或亚灌木状,高达1m。茎直立,被粘质的星状腺毛和长柔毛。单叶互生;叶柄长13cm,被长柔毛;托叶线形,长约5mm;叶片卵心形,长36cm,宽2.54.5cm,先端渐尖,基部心形,边缘具钝齿,两面均被粘质星状……...

    查看详情 >>
  • 石腊竹2022-10-07 18:56:35

    中药材“石腊竹”。别名:川蔗寄生。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15002000m的竹林下或潮湿处。 资源分布:分布于华南、西南地区。原形态:假野菰 全株高38(12)cm。常数株簇生,近无毛。茎短,不分枝,长12cm。叶少,叶片卵形。花常2至数朵簇生于茎的顶端;苞片长圆形卵形,长0.81cm,宽56mm;近无梗或具极短的梗;花萼筒状,干后近膜质或近革质,长1……...

    查看详情 >>
  • 白线蛇2022-10-07 18:58:56

    中药材“白线蛇”。别名:黄脊游蛇、白脊蛇、黄脊蛇、白蛇。生境分布:东北。功能主治:袪风湿。主治风湿关节疼痛,麻木不仁。用法用量:白线蛇1条,白酒1斤,置瓶内,浸一月,制成药酒服,每饮1盅,每日2次。别名:白脊蛇、黄脊蛇。出处:《东北动物药》。生境分布:常活动于溪流附近,有时也见于较干燥地区,多以蜥蝎或蛙类为食。无毒。分布东北及华北各地。原形态:体长约80厘米……...

    查看详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