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兰花参2022-10-07 19:31:04

    中药材“兰花参”。别名:土参(《滇南本草》),细叶沙参、金线吊葫芦(《质问本草》),娃儿草、乳浆草(《植物名汇》),蓝花参、蓝花草(《滇南本草图谱》),拐棍参(《滇南本草》整理本),罐罐草、蛇须草、沙参草、破石珠(《四川中药志》),鼓捶草(《重庆草药》),金线草、天蓬草、葫芦草(《闽东本草》),霸王草、一窝鸡、小绿细辛(《贵州民间药物》),寒草(《福建中草药……...

    查看详情 >>
  • 二色内风消2022-10-07 19:33:30

    中药材“二色内风消”。生境分布:浙江。功能主治:理气活络,健脾。主治劳力过度,四肢酸麻,胸闷,胃口不好。用法用量:根、藤5~8钱,果3~5钱。别名:两色五味子(《中国种子植物分类学》),香苏子、北五味子(《浙江天目山药植志》)。出处:《浙江天日山药植志》。生境分布:生于向阴杂木林下、山坡林缘或路边灌木丛中。分布浙江、安徽。原形态:落叶攀援状灌木,高3米左右。……...

    查看详情 >>
  • 一味药2022-10-07 19:35:50

    中药材“一味药”。别名:野槐树(《植物名实图考》),野蓝枝子(《中国树木分类学》),狼牙草(《中国主要植物图说·豆科》),小豆柴、岩豆柴、铁扫把、野绿豆(《贵州民间方药集》),山皂角、铁皂角(《民间常用草药汇编》),山绿豆(《四川中药志》),紫花地料梢、马料梢(《浙扛天目山药植志》)。出处:《贵州民间方药集》。生境分布:生长于山坡竹林下。分布于山西、湖南、湖……...

    查看详情 >>
  • 中药炮制_ZHong Yao Pao ZHi2023-08-17 07:48:23

    中药炮制_ZHong Yao Pao ZHi归属于中医科,中药必须经过炮制之后才能入药,是中医用药的特点之一。中药炮制是根据中医药理论,依照辨证施治用药的需要和药物自身性质,以及调剂、制剂的不同要求,所采取的制药技术。...

    查看详情 >>
  • 鼠矢枣2022-10-07 18:24:57

    中药材“鼠矢枣”。别名:长叶绿柴、山黄、糯米牙。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1100m以下的山坡、路旁和林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河北、山西、陕西、山东、江苏、安徽、浙江、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原形态:猫乳 落叶灌木或小乔木,高29m。幼枝绿色,被短柔毛或密柔毛。叶互生;叶柄长26mm,被密柔毛;托叶披针形,长34mm,基部与茎离生,宿存;叶片倒卵状长圆形、……...

    查看详情 >>
  • 麻花2022-10-07 18:27:19

    中药材“麻花”。别名:乌麻花(《千金方》)。出处:《别录》。毒性:对小鼠半数致死量为(毫克/公斤):42.5(静脉注射)、455(腹腔注射)、482(灌胃);对大鼠的半数致死量则分别为:28.6、373及666。中毒症状表现为运动失调,反射亢进,继之发生抑制,翻正反射消失,呼吸困难,以至死亡。死后解剖发见肺充血水肿,其他器官未见明显异常。化学成分:雌花花穗分……...

    查看详情 >>
  • 鸭舌草2022-10-07 18:28:35

    中药材“鸭舌草”。别名:水玉簪、肥菜、合菜。性味:甘,凉。功能主治:清热解毒。用于肠炎,痢疾,咽喉肿痛,牙龈脓肿;外用治虫蛇咬伤,疮疖。用法用量:1~2两;外用适量,捣烂敷患处。别名:鸭舌条、小箭、水充草。生境分布:华东、华中、华南、西南。性味:淡,平。功能主治:清热解毒,行血。主治无名肿毒,蛇咬伤,小便热痛,烫伤、火烧伤等症。用法用量:0.5~1两,水煎服……...

    查看详情 >>
  • 香石藤叶2022-10-07 18:32:10

    中药材“香石藤叶”。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15002400m的杂木林间及岩坡、林缘溪沟边。 资源分布:分布于四川、云南。原形态:落叶木质藤本。茎较纤细,小枝圆柱形。叶互生;叶柄长约1cm,叶柄边缘具极狭的翅,有时呈啮状下延至枝上;叶片披针形或狭椭圆形,长410cm,宽13cm,先端渐狭或突尖,基部渐窄,边缘具不明显的细齿或下部全缘;上面绿色,下面淡绿色。雌……...

    查看详情 >>
  • 青兰2022-10-07 18:33:18

    中药材“青兰”。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山地草甸或草原多石处。 资源分布:分布于黑龙江、内蒙古、新疆等地。原形态:青兰,多年生草本。茎数个自根茎生出,四棱形,被倒向柔毛;短枝自叶腋生出,具有小型叶。叶对生;无柄或几无柄;叶片线形或披针状线形,长3.46.2cm,先端钝,基部狭楔形,两面中脉疏被柔毛或后变无毛。轮乎花序生于茎上部46节,长2.56cm,多少密集……...

    查看详情 >>
  • 钩栗2022-10-07 18:35:36

    中药材“钩栗”。别名:青叶槠(江西《草药手册》)。出处:《浙江天目山药植志》。生境分布:生山地琉林中。分布浙江、福建、安徽、江西、湖南、湖北、广东、广西。原形态:钩栲,又名:厚果、大叶锥栗、猴栗、大叶青柴。 常绿大乔木,高达25米。树皮暗灰色或红褐色;幼枝无毛。单叶互生;长椭圆形,长18~25厘米,宽8~12厘米,先端尾状,基部楔形,中部以上边缘有粗锯齿,厚……...

    查看详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