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山唐松草2022-10-07 18:31:05
中药材“高山唐松草”。别名:马尾黄连。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25005300m的高山划地、山谷阴湿处或沼泽地。 资源分布:分布于新疆、西藏。原形态:高山唐松草,多年生小草本。全株无毛。叶45片或更多,均基生,为二回羽状三出复叶;叶柄长1.53.5cm;叶片长1.54cm,小叶薄革质,有短柄或无柄,圆菱形、菱状宽倒卵形或倒卵形,长和宽均为35mm,基部圆……...
查看详情 >> -
野丁香2022-10-07 18:37:40
中药材“野丁香”。别名:历细(藏名)。出处:《西藏常用中草药》。生境分布:生于山坡灌木丛中。分布西藏等地。原形态:落叶灌木,全株光滑无毛。叶对生,卵形,长1.5~3.5厘米,宽0.8~2厘米,先端尖,基部近圆形,全缘;具柄。总状花序排列成圆锥状,顶生;花蓝紫色;花萼4裂,宿存;花冠漏斗形,4裂;雄蕊2。蒴果圆锥形。种子具翅。性味:性温,味辛。功能主治:温胃散……...
查看详情 >> -
角叉菜2022-10-07 18:40:02
中药材“角叉菜”。功能主治:提取的卡拉胶(carrageenan)对B型流行性感冒与腮腺炎病毒有一定的干扰作用,并有抗胃蛋白酶或抗溃疡病作用。 角叉菜胶可作轻缓泻剂,同时用于骨科,能促进结缔组织增生。别名:鹿角菜。出处:始载于《新华本草纲要》。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高潮带到低潮带岩石上或风浪较平静的中潮带石沼中。 资源分布:分布山东、浙江、福建、台湾、广东……...
查看详情 >> -
虎耳兰2022-10-07 18:42:28
中药材“虎耳兰”。生境分布:生态环境:我国引种栽培。 资源分布:原产非洲热带。原形态:网球花 多年生草本。鳞茎球形,直径47cm。叶34枚;叶柄短,鞘状;叶片长圆形,长1530cm,主脉两侧各有纵脉68条,横行细脉排列较密而偏斜。花茎直立,实心,稍扁平,高3090cm,先叶抽出,淡绿色或有红斑;伞形花序具多花,排列稠密,直径715cm,下有佛焰苞状总苞1轮,……...
查看详情 >> -
菥蓂2022-10-07 18:44:50
中药材“菥蓂”。别名:败酱草、遏蓝菜。性味:全草:苦、甘,平。 种子:辛、苦,微温。功能主治:全草:清热解毒,利湿消肿,和中开胃。用于阑尾炎,肺脓疡,痈疖肿毒,丹毒,子宫内膜炎,白带,肾炎,肝硬化腹水,小儿消化不良。 种子:祛风除湿,和胃止痛。用于风湿性关节炎,腰痛,急性结膜炎,胃痛,肝炎。用法用量:全草0.3~1两,种子3~4钱。别名:大荠(《尔雅》),蔑……...
查看详情 >> -
苒苒草2022-10-07 18:47:17
中药材“苒苒草”。别名:粉绿铁线莲、灰绿铁线莲、黄花铁线莲、透骨草。生境分布:内蒙古、河北、宁夏、甘肃。性味:辛,温。功能主治:祛风湿,止痒。 慢性风湿性关节炎,关节疼痛:全草2~3钱,水煎服。 疮疖:熬膏外敷。 瘙痒症:枝、叶水煎外洗。别名:铁线莲、透骨草、灰绿铁线莲。出处:《中国沙漠地区药用植物》。生境分布:生于固定沙漠、山坡、草地。分布内蒙古、宁夏、甘……...
查看详情 >> -
老虎耳2022-10-07 18:49:41
中药材“老虎耳”。别名:山继谷、棒丝花、棒红花、白腊锁。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460650m的山谷湿地密林下。 资源分布:分布于江西、福建、广东、广西等地。原形态:中华锥花,多年生草本,高2480cm。茎直立,上部四棱形,下部近木质,密被星状绒毛。叶对生;叶柄长26cm,密被星状绒毛;叶片椭圆形或卵状椭圆形,长413cm,宽27cm,先端钝,基部钝和圆……...
查看详情 >> -
红茎黄芩2022-10-07 18:52:10
中药材“红茎黄芩”。别名:多子草。出处:始载于《中国植物志》。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山地林下或山谷沟边。 资源分布:分布于四川、云南。原形态:多年生草本。根茎匍匐,密生须根;茎高3035cm,直立或斜倾状,钝四棱形,具槽,常呈粉红色或淡红色,近几无毛或略被短柔毛。叶通常34对;叶柄长512mm,腹凹背凸,被腺毛及柔毛,常为水红色;叶片长卵形、卵圆形或椭圆状……...
查看详情 >> -
篦子草2022-10-07 18:54:30
中药材“篦子草”。别名:舒筋草、小牛肋巴。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水边或潮湿处。 资源分布:分布于江西、台湾、广东、海南等地。原形态:植株高达50cm或更高。根茎长而横生。叶远生;叶柄长2590cm,棕褐色,无毛,基部具黑色鳞片;叶片草质或纸质,披针状长椭圆形,长4070cm,宽2025cm,二回羽状浅裂;裂片1528对,线形,先端渐尖,基部楔形,无柄,长1……...
查看详情 >> -
白沙糖2022-10-07 18:59:11
中药材“白沙糖”。别名:石蜜(《唐本草》),白糖(《子母秘录》),糖霜(《日用本草》),白霜糖(《本草备要》)。出处:《纲目》。归经:《本草衍义补遗》:...
查看详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