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光头稗子2022-10-07 19:31:31
中药材“光头稗子”。别名:芒稷。生境分布:华东、华南、西南。性味:微苦,温。功能主治:利尿,止血。主治水肿,腹水,咯血。用法用量:1~4两。出处:本品首载于《植物名实图考》,云:“光头稗子,茎叶俱同茭菰,生陆地,穗出叶中,扁净无毛,故名。为炊香美。”所述即为本种。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田野湿地、路旁。 资源分布:分布于华东、华南、中南、西南及西藏等地。原形……...
查看详情 >> -
九管血2022-10-07 19:33:56
中药材“九管血”。别名:八爪金龙、八爪龙、矮茎朱砂根、开喉箭、猪总管、团叶八爪金龙、矮陀陀、地柑子、散血丹、血猴爪、乌肉鸡、矮凉伞子、小罗伞、山豆根、活血胎胎。出处:九管血始载于《植物名实图考》:...
查看详情 >> -
鸭脚黄边2022-10-07 18:28:48
中药材“鸭脚黄边”。别名:水黄边、五角连。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10502400m的山林地下、路旁或水旁阴处。 资源分布:分布于湖南西部、广西北部、四川西南部、贵州、云南东南部文山。原形态:裂叶星果草,多年生草本,高1220cm。根茎短,密生黄褐色细根。基生叶27;叶柄盾状着生,长613cm,无毛,基部具膜质鞘;叶片五角形,宽414cm,5裂,裂片三角……...
查看详情 >> -
鳗鲡鱼骨2022-10-07 18:30:00
中药材“鳗鲡鱼骨”。出处:《纲目》。功能主治:《纲目》:...
查看详情 >> -
香加皮2022-10-07 18:32:23
中药材“香加皮”。别名:北五加皮、羊奶藤、羊桃梢、羊奶子、杠柳皮。性状:本品呈卷筒状或槽状,少数呈不规则的块片状,长3~10cm,直径1~2cm,厚0.2~0.4cm。外表面灰棕色或黄棕色,栓皮松软常呈鳞片状,易剥落。内表面淡黄色或淡黄棕色,较平滑,有细纵纹。体轻,质脆,易折断,断面不整齐,黄白色。有特异香气,味苦。贮藏:置阴凉干燥处。炮制:除去杂质,洗净,……...
查看详情 >> -
锯鲨胆2022-10-07 18:34:41
中药材“锯鲨胆”。生境分布:生态环境:为暖水性近海底栖鱼类。卵胎生,每产10余仔有时进入河口。 资源分布:我国分布于东海和南海。原形态:尖齿锯鳐,体平扁,长可达6米余,背面稍圆凸,腹面平坦。头平扁三角形,吻平扁,坚硬,呈剑状突出,边缘具锯状吻齿2126对。眼小,上侧位,眼球上半部连于皮上。下眼睑有瞬褶。喷水孔位于口角上方。鼻孔狭长,斜侧位。口宽。牙细而多,平……...
查看详情 >> -
金顶蘑2022-10-07 18:35:49
中药材“金顶蘑”。别名:榆蘑、黄树窝、榆黄蘑。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榆树及其他阔叶树的枯立木、倒木和伐桩上,偶尔也生于弱的活立本上。 资源分布:分布于东北、华北、西南等地。原形态:菌盖宽311cm。初期扁平球形,佛手黄色至蜜黄色,展开后因菌柄的位置不同,形态上有差异,有漏斗形、偏漏斗形或扇形;盖面光滑,为鲜艳的黄色。菌肉白色,表皮下带黄色,脆。菌褶延生,稍……...
查看详情 >> -
酸不溜2022-10-07 18:37:55
中药材“酸不溜”。别名:分枝蓼、叉枝蓼、酸姜(《中国沙漠地区药用植物》)。出处:《内蒙古中草药》。生境分布:生于山坡、沙丘、沟谷、丘陵坡地;分布辽宁、吉林、内蒙古、青海、四川、西藏等地。原形态:多年生草本,高1~1.5米。茎从基部开始生出很多叉状分枝,形成半圆形的丛状。叶互生,线状披针形或长圆形,长15厘米,宽3厘米,全缘,有微毛;有短柄或无柄;托叶鞘膜质,……...
查看详情 >> -
西藏桃叶珊瑚叶2022-10-07 18:40:14
中药材“西藏桃叶珊瑚叶”。别名:软叶罗伞。原形态:常绿小乔木或灌木,高36m。当年生枝被柔毛,老枝具白色皮孔,长圆形,叶痕显着。叶对生;叶柄长23cm,被粗毛;叶纸质或薄革质,椭圆形、长椭圆形,长1015cm,宽35cm,先端急尖或渐尖,尾长11.5cm,边缘1/3以上具79对细锯齿;叶脉在上面显着下凹,下面凸出,被粗毛,侧脉未达叶缘即网连。雌雄异株,雄花序……...
查看详情 >> -
虎皮楠2022-10-07 18:42:41
中药材“虎皮楠”。生境分布:浙江、台湾、江西、湖北、湖南、广东、广西。性味:苦、涩,凉。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活血散瘀。主治感冒发热,扁桃体炎,脾脏肿大,毒蛇咬伤,骨折。用法用量:0.5~1两;外用鲜叶适量,捣烂敷患处。出处:始载于《全国中草药汇编》。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山林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浙江、湖北、湖南、台湾、广东等地。原形态:虎皮楠 常绿小乔木……...
查看详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