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头巾草2022-10-07 19:22:17

    中药材“头巾草”。别名:并头黄芩、山麻子。生境分布:黑龙江、内蒙古、河北、山西、青海。性味:微苦,凉。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利尿。主治肝炎,阑尾炎,跌打损伤,蛇咬伤。用法用量:0.5~1两,水煎服。外用头巾草2两,捣汁加酒服,药渣敷患处。别名:山麻子、半枝莲。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草坡或草甸。 资源分布:分布于黑龙江、内蒙古、河北、山西、青海。原形态:并头黄……...

    查看详情 >>
  • 大一面锣2022-10-07 19:24:32

    中药材“大一面锣”。别名:大一面绿(《峨嵋药植》),白毛草(《四川中药志》)。出处:《四川中药志》。生境分布:生长林边湿润的碱性土壤中。原形态:多年生草本,密被淡黄色粗毛。根茎木质化,具不定根。茎直立,高15~33厘米。叶1片,直立,生于茎之顶端,几无柄;叶片广卵状椭圆形,长达22厘米,宽约12.5厘米,有时具1~2片鳞片状的小叶,亦着生茎端,长2厘米许,宽……...

    查看详情 >>
  • 咳嗽草2022-10-07 19:26:49

    中药材“咳嗽草”。别名:土香薷、野香薷、野紫苏。出处:出自《新疆中草药手册》。生境分布:生态环境:1.生于海拔18004100m的高山草甸、林下、林缘、河边或山山坡荒地。 2.生于海拔22003500m的山坡荒地、田边。 资源分布:1.分布于河北、山西、陕西、甘肃、青海、新疆、四川、云南、西藏等地。 2.分布于甘肃、青海、新疆、山西、内蒙古、四川、云南等地。……...

    查看详情 >>
  • 十三年花2022-10-07 19:29:08

    中药材“十三年花”。别名:铜色毛紫云菜。生境分布:云南。性味:淡、微苦,平。功能主治:活血调经,清肝热。主治眼结膜炎,月经不调,产后腹痛黄疸型肝炎。本品还可治疟疾,心悸,哮喘。用法用量:3~5钱。别名:铜色紫云菜、铜色毛紫云菜。出处:始载于《新华本草纲要》。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较阴湿的肖边或山坡灌木林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云南南部。原形态:铜毛紫云菜 多……...

    查看详情 >>
  • 光叶地不容2022-10-07 19:31:53

    中药材“光叶地不容”。出处:始载于《植物研究学报》。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河谷灌丛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西藏。原形态:光叶地不容 藤本。根块状。茎枝草质,中空,有条纹。单叶互;叶柄长515cm或更长;叶片纸质或膜质,阔卵形或近圆形,长414cm,宽412cm,基部圆,上部边缘微有角,两面无毛,下面苍白;掌状脉向上5条,下面凸起。雄花序腋生或在无叶老枝上着生……...

    查看详情 >>
  • 丽江青木香2022-10-07 19:34:11

    中药材“丽江青木香”。别名:青木香、木香、理木香。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山坡草地、灌丛或疏林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四川、云南。原形态:厚叶川木香 多年生莲座状草本,茎高315mm。根粗壮,圆柱形,通常不分枝,外皮淡褐色。叶互生,莲座状,展开,平铺;基生叶柄长78cm,密被短柔毛,基部膨大,上部叶柄较短;叶片厚纸质;基生叶叶片宽倒卵形或近圆形,长1018cm……...

    查看详情 >>
  • 黑藁本2022-10-07 18:25:18

    中药材“黑藁本”。别名:岩川芎、野川芎、岩林。性味:辛,温。功能主治:散寒止痛。用于风寒感冒,头痛,偏头痛,神经性头痛,胃寒痛,肌肉关节痛。用法用量:3~5钱。别名:蕨叶白芷、岩林、岩川芎、野川芎、打不死。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24003300m的林下、草坡、水沟边。 资源分布:分布于四川、云南等地。原形态:多年生草本,高3080cm。根茎细长,结节明……...

    查看详情 >>
  • 黄羊油2022-10-07 18:26:29

    中药材“黄羊油”。出处:《吉林中草药》。功能主治:治痔疮,黄羊油涂患部。出处:出自《吉林中草药》。生境分布:生态环境:栖息于草原丘陵和半荒地带。具集群性,奔跑甚速。以禾本科植物及豆科牧草为主食。 资源分布:分布于我国东北、华北、西北等。原形态:黄羊,中等大小偶蹄动物。成兽体长超过1.1m,体重可达30kg左右。鼻面较宽, 耳较短,颈细长,颊无面纹。雄羊角一对……...

    查看详情 >>
  • 鸬鹚涎2022-10-07 18:28:56

    中药材“鸬鹚涎”。出处:《纲目拾遗》。功能主治:治百日咳。复方:①治肾咳,俗呼顿呛,从小腹下逆上而咳,连嗽数十声,少住又作,甚或咳发必呕,牵掣两胁,涕泪皆出,连月不愈者:鸬鹚涎滚水冲服。(《纲目拾遗》) ②小儿鸬鹚瘟:光杏仁、栀子(炒黑)、石膏、蛤粉、天花粉各二两,牛蒡子三两,生甘草四钱,麻黄八钱,青黛、射干各一两,细辛五钱。共研细末,鸬鹚涎三两,加蜜为丸如……...

    查看详情 >>
  • 鲫鱼2022-10-07 18:30:08

    中药材“鲫鱼”。别名:鲫、鲋。生境分布:全国各地。功能主治:滋补,利水。主治脾胃虚弱,胃痛呕吐,水肿,走马牙疳,牙痛等。复方:治脾胃虚弱所致的食欲不振:鲫鱼一条,去鳞及内脏,紫蔻2钱(研末)放入鱼腹内,再加陈皮,生姜,胡椒等煮熟食用。 治水肿:鲜鲫鱼1条,砂仁面2钱,甘草末1钱,将鱼去鳞及内脏,洗净,将药纳入腹中,用线缚好,清蒸熟烂,分次当菜吃(忌盐酱20天……...

    查看详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