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飞燕草2022-10-07 18:32:31

    中药材“飞燕草”。别名:猫眼花、鸽子花、大花飞燕草、鸡爪莲、土黄连[吉林]。性味:苦,温。有大毒。注意:全草有毒,中毒后呼吸困难,血液循环障碍,肌肉、神经麻痹或产生痉挛现象。用时注意。功能主治:泻火止痛,杀虫。根:牙痛。全草:灭虱。用法用量:外用适量煎水洗,或制成酊剂使用。别名:彩雀(《广州植物志》)。出处:《中国药植图鉴》。生境分布:多栽培于庭园。原产欧洲……...

    查看详情 >>
  • 金背枇杷果2022-10-07 18:35:57

    中药材“金背枇杷果”。出处:出自《陕西中草药志》。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29004000m的高山阴坡混交林中,也有单独成林的。 资源分布:分布于陕西、甘肃、青海、四川。原形态:常绿灌木,高13m。幼枝粗壮,黄色,有短柔毛,老枝灰白色至棕褐色,纵裂。叶簇生于枝顶,近轮生;叶柄淡黄色,长12cm;叶片革质,椭圆形至矩圆形,长710cm,宽35cm,先端钝,……...

    查看详情 >>
  • 西洋菜干2022-10-07 18:40:31

    中药材“西洋菜干”。出处:《生草药手册》。生境分布:生于水田或终年有水的浅沟、泽地。广东、上海等地有栽培。原形态:豆瓣菜,又名:水芥菜、水蔊菜、水田芥。 多年生水生草本,高20~40厘米。茎匍匐且漂浮,节节生根,多分枝。单数羽状复叶;小叶1~4对,矩圆形或近圆形,顶端1枚较大,波状浅裂。花小,白色,具柄,为延长的总状花序;萼片4,短,扩展,基部平坦;花瓣4,……...

    查看详情 >>
  • 藤槐2022-10-07 18:42:58

    中药材“藤槐”。别名:石崖风、两头槌。出处:始载于《中国主要植物图说一豆科》。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杂木林中,通常缠绕于其他树上。 资源分布:分布于福建、广东、海南、广西。原形态:藤槐 攀援灌木。单叶互生;叶柄长13cm,两端稍膨大;托叶小而早落,无小托叶;叶片卵形至长椭圆形,长513cm,宽26cm,先端渐尖,基部圆形,无毛;叶脉在两面均隆起,侧脉57对……...

    查看详情 >>
  • 莎草2022-10-07 18:45:21

    中药材“莎草”。别名:莎随(《大戴礼记》),侯莎(《尔雅》),地毛(《广雅》),山莎(《纂文》),回头青(《清异录》),香头草(《广州植物志》),野韭菜,猪荸荠、隔夜抽、地韭姜(《浙江中药手册,),地沟草(《广西中兽医药植》),小三棱、米珠子、绍缩草(《江苏植药志》),地贯草、猪鬃草、地糕草(《广西中药志》),吊马棕(《湖南药物志》),土香草(《泉州本草》)……...

    查看详情 >>
  • 芭蕉花2022-10-07 18:47:47

    中药材“芭蕉花”。出处:《日华子本草》。原形态:植物形态详...

    查看详情 >>
  • 羊黄2022-10-07 18:50:10

    中药材“羊黄”。出处:《陆川本草》。原形态:动物形态详...

    查看详情 >>
  • 红皮2022-10-07 18:52:39

    中药材“红皮”。别名:粘高树、赤血仔、栓叶安息香。生境分布:贵州及南部各省至台湾。性味:辛,微温。功能主治:祛风除湿,理气止痛。主治胃气痛;外用治风湿关节痛。用法用量:根研粉0.5~1钱;外用适量,叶煎水,熏洗患处。出处:《贵州草药》。生境分布:生于丘陵地和山地的灌木丛中。分布广东、广西、福建、台湾、浙江、安徽、湖南、四川、贵州等地。原形态:栓叶安息香,又名……...

    查看详情 >>
  • 竹节参2022-10-07 18:54:59

    中药材“竹节参”。别名:白三七、明七、竹根七、萝卜七、蜈蚣七、峨三七、野三七、竹节人参、七叶子。性状:本品略呈圆柱形,稍弯曲,有的具肉质侧根。长5~22cm,直径0.8~2.5cm。表面黄色或黄褐色,粗糙,有致密的纵皱纹及根痕。节明显,节间长0.8~2cm,每节有1凹陷的茎痕。质硬,断面黄白色至淡黄棕色,黄色点状维管束排列成环。 无臭,味苦、后微甜。贮藏:置……...

    查看详情 >>
  • 短穗草胡椒2022-10-07 18:57:22

    中药材“短穗草胡椒”。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14002300m 间的阴湿岩石上或树上。 资源分布:分布于四川、贵州、云南及西藏等地。原形态:短穗草胡椒 一年生肉质草本,高不超过10cm。茎匍匐,纤弱,线状,多分枝,节上生根,无毛或被疏毛。叶34片轮生,薄膜质;叶柄短,长13mm;叶片倒圆形或长卵形,长512mm,宽37mm,先端微凹或圆,基部渐狭或楔形……...

    查看详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