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鹿肉2022-10-07 18:28:04
中药材“鹿肉”。出处:《别录》。化学成分:含水分75.76%,粗蛋白质19.77%,粗脂肪1.92%,灰分1.13%。性味:甘,温。 ①《别录》:...
查看详情 >> -
鹿耳翎根2022-10-07 18:28:04
中药材“鹿耳翎根”。原形态:六棱菊 多年生草本,高40100cm。茎直立,多分枝,全株除花冠外几乎都被腺毛。叶互生,无柄;叶片椭圆状倒披针形,上部叶条状披针形,长2.510cm,宽27.5cm,先端钝或短尖,基部渐窄下延于茎成翅状,边缘有疏细齿。头状花序多数,直径11.5cm,呈圆锥状,果时稍下垂;总苞片约6层,条状披针形,质坚硬,被短腺毛;外层短,常为最内……...
查看详情 >> -
鹿胎2022-10-07 18:28:02
中药材“鹿胎”。性味:甘,温。功能主治:补血,益精。用于肾虚精亏,体弱无力,腰腿酸软。用法用量:多配成丸剂或膏剂服用。出处:《本草新编》。生境分布:主产黑龙江、吉林、河北、青海、甘肃、云南等地。性状:干燥的鹿胎,大小不一,全体弯曲,头大,嘴尖,下唇较长,四肢细长,有2蹄,尾短,脊背皮毛有小白色点,鲜时色淡,干燥后呈棕红色。质坚硬,不易折断。气微腥。以幼小、无……...
查看详情 >> -
鹿耳翎2022-10-07 18:28:01
中药材“鹿耳翎”。别名:鹿耳苓、鹿耳草(《生草药性备要》),八十缺、毛六猬、六角瓣、六什头、六毒草,八楞风、八面风、蜡达草、六十瓣、六角心、羊仔菊(《福建民间草药》),臭灵丹(《苏南种子植物》),辘轴风(《陆川本草》),四方根(《南宁市药物志》),羊耳三稔(《广东中药》Ⅱ),陆续消、六耳消(《广西中药志》),土防风、六盘金(《闽东本草》),羊毛草(《贵州草药……...
查看详情 >> -
鹿梨2022-10-07 18:28:01
中药材“鹿梨”。别名:檖(《诗经》),赤罗(《毛诗传》),罗(《尔雅》),山梨、杨檖、鼠梨、赤萝(陆玑《诗疏》),树梨(《纲目》),酸梨(《植物名实图考长编》),野梨(江西《草药手册》)。出处:《本草图经》。生境分布:生于溪旁、路边及杂木林中,分布广东、江西、浙扛、江苏、山东、河南、陕西、甘肃等地。原形态:落叶乔木或灌木,高可达9米。树皮灰黑色;小枝光滑;冬……...
查看详情 >> -
鹿茸2022-10-07 18:27:59
中药材“鹿茸”。性状:花鹿茸:呈圆柱状分枝,具一个分枝者习称“二杠”,主枝习称“大挺”,长17~20cm,锯口直径4~5cm,离锯口约1cm处分出侧枝,习称“门庄”,长9~15cm,直径较大挺略细。外皮红棕色或棕色,多光润,表面密生红黄色或棕黄色细茸毛,上端较密,下端较疏;分岔间具1条灰黑色筋脉,皮茸紧贴。锯口黄白色,外围无骨质,中部密布细孔。体轻。气微腥,……...
查看详情 >> -
鹰骨2022-10-07 18:27:58
中药材“鹰骨”。别名:鹞婆骨(《陆川本草》)。出处:《纲目》。生境分布:繁殖在我国东北北部;河北、湖北、广东、广西、云南等处为旅鸟和冬候鸟。原形态:苍鹰(魏澹《文集》),又名:黄鹰(魏澹《文集》),鷞鸠(《尔雅翼》),角鹰(《纲目》),鹞鹰。 体长约50厘米。嘴黑,基部带暗蓝色,蜡膜黄绿色。虹膜金黄色。前额以至后颈为暗石板灰色。羽基白色;眼上方有白色眉纹,羽……...
查看详情 >> -
鹿脂2022-10-07 18:27:58
中药材“鹿脂”。出处:《唐本草》。功能主治:①《唐本草》:...
查看详情 >> -
鹿仙草2022-10-07 18:27:57
中药材“鹿仙草”。别名:蛇菇。性味:苦、涩,温。功能主治:壮阳补肾,健脾理气,止血。用于阳痿,神经功能症,慢性肝炎,胃痛,消化道出血,月经过多。用法用量:3~5钱。别名:不上莲、通天蜡烛、石上莲、山菠萝。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6601700m的密林下。 资源分布:分布于福建、湖北、广东、广西、四川、云南等地。原形态:草本,高1020cm。全株鲜红色至暗……...
查看详情 >> -
鹿尾2022-10-07 18:27:56
中药材“鹿尾”。性味:甘、咸,温。功能主治:补腰脊,益肾精。用于腰脊疼痛不能屈伸,头昏,耳鸣,滑精。用法用量:2~3钱,多入丸剂服。出处:《青海药材》。生境分布:主产东北、内蒙古、青海、新疆、甘肃、河北等地。性状:干燥的鹿尾,形状粗短,略呈圆柱形,先端钝圆,基部稍宽,割断面不规则。带毛者长约15厘米,外有棕黄色毛,并带有一部分白毛;不带毛者较短,外面紫红色至……...
查看详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