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黄槿2022-10-07 18:26:56
中药材“黄槿”。别名:黄木槿、桐花、海麻、海麻桐、木麻、公背树。生境分布:台湾、广东、广西。性味:甘、淡,微寒。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散瘀消肿。主治木薯中毒。外用治疮疖肿毒。用法用量:鲜花或鲜嫩叶1~2两,捣烂取汁冲白糖水服,重者可日服2~3剂。外用鲜嫩叶或鲜树皮捣烂外敷。别名:棡花、盐水面夹果、朴仔、海麻、海罗树、弓背树。出处:始载于《新华本草纲要》。生境分……...
查看详情 >> -
黄梢蛇2022-10-07 18:26:56
中药材“黄梢蛇”。别名:灰鼠蛇、过树蛇、上竹龙、黄肚蛇、索蛇、过树榕。生境分布:广西。功能主治:治风湿关节痛。用法用量:与眼镜蛇、金环蛇同浸制“三蛇酒”,每日服1两。别名:过树龙,上竹龙、黄肚龙、索蛇。出处:《广西中药志》。生境分布:分布浙江、江西、福建、台湾、广东、广西、湖南、云南等地。原形态:全长120~160厘米。眼大,瞳孔圆形。颊鳞3片,少数2或4片……...
查看详情 >> -
黄杞叶2022-10-07 18:26:55
中药材“黄杞叶”。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2001500m的山坡较干燥的疏林中,耐旱耐瘠,为次生林的常见树种。 资源分布:分布于福建、台湾、湖南、广东、海南、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等地。原形态:半常绿乔木,高10余米。树皮褐色,深纵裂;枝条细瘦,实心;裸芽叠生,有柄;全株被橙黄色盾状腺体。偶数羽状复叶,长1225cm,小叶35对,少数12对;叶片革质,长……...
查看详情 >> -
黄桷皮2022-10-07 18:26:55
中药材“黄桷皮”。出处:《草木便方》。性味:《草木便方》:...
查看详情 >> -
黄毛耳草2022-10-07 18:26:54
中药材“黄毛耳草”。别名:拖地莲、铺地蜈蚣、白头走马仔、细种节节花、蜈蚣草。性味:苦,凉。功能主治:清热利湿,解毒消肿。用于肠炎,痢疾,急性黄疸型肝炎,小儿急性肾炎,乳糜尿,功能性子宫出血,咽喉肿痛;外用治毒蛇、蜈蚣咬伤,跌打损伤,外伤出血,疔疮肿毒。用法用量:0.5~2两;外用适量,鲜品捣烂敷患处。别名:敷地两耳草、铜眼狮、地坎风、铺地蜈蚣(《广西野生资源……...
查看详情 >> -
黄瑞木2022-10-07 18:26:54
中药材“黄瑞木”。别名:乌珠子、杨桐、鸡仔茶、黄板叉木。性味:甘、微苦,凉。功能主治:凉血止血,消肿解毒。 根:用于鼻衄睾丸炎,腮腺炎。 鲜叶:外用治疖肿,毒蛇咬伤,毒蜂螫伤。用法用量:根0.5~1两。外用适量,根磨洗米水搽患处。别名:杨桐、鸡仔茶、黄板叉木。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901200m的山地林荫处或水边。 资源分布:分布于江苏、安徽、浙江、江……...
查看详情 >> -
黄水茄2022-10-07 18:26:53
中药材“黄水茄”。别名:黄果珊瑚、野茄、丁茄、黄天茄。性味:苦、辛,温。功能主治:利湿,消肿,止痛。用于风湿性关节炎,睾丸炎,牙痛。用法用量:3~5钱。备注:(1)黄果茄(大苦茄、野茄果、刺尖果)Solanum xanthocarpa Schrad. et Wendl.也作黄水茄入药。 (2)有一种红果茄,全株有毒。别名:凝固茄、黄刺茄...
查看详情 >> -
黄牛毛藓2022-10-07 18:26:53
中药材“黄牛毛藓”。别名:刀口药、金牛毛。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林下地上。春季至秋季多见。 资源分布:分布于吉林、辽宁、河北、内蒙古、陕西、青海、新疆、江苏、浙江、湖南、广东、贵州、云南、西藏等地。原形态:植物体丛生,黄绿色,高0.51cm,略具光泽。茎直立,少分枝。叶片倾立,略向一侧弯曲,叶片长卵圆形,向上渐成细长尖,先端具齿突;中肋扁阔,突出叶尖,上部……...
查看详情 >> -
黄珠子草2022-10-07 18:26:52
中药材“黄珠子草”。别名:乳痈根。生境分布:广西。性味:甘,平。功能主治:清热散结,健胃消积。 小儿疳积:鲜全草3~5钱,水煎服,或蒸猪瘦肉服。 乳腺炎:鲜全草捣烂外敷,并用全草水煎外洗。别名:珍珠草、鱼骨草、日开夜闭(《南宁市药物志》),地珍珠、假芋(《广西药植名录》)。出处:《广西中药志》。生境分布:生于田野湿润处。分布广东、广西等地。原形态:一年生草本……...
查看详情 >> -
黄瓜叶2022-10-07 18:26:51
中药材“黄瓜叶”。出处:《本草拾遗》。性味:《本草拾遗》:...
查看详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