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自己很能干的成语(35个)
-
百巧千穷 [bǎi qiǎo qiān qióng]
-
宋·陈师道《早起》诗:“有家无食违高枕,百巧千穷只短檠。”
-
指有才能者境遇反而不好。
-
百巧成穷 [bǎi qiǎo chéng qióng]
-
宋·陈师道《寄单州张朝请》诗:“一言悟主心犹壮,百巧成穷发自新。”
-
指有多种才能的人反而贫困不堪。同“百巧千穷”。
-
材优干济 [cái yōu gàn jǐ]
-
《清史稿·高宗纪五》:“刘宗周、黄道周立朝守正,熊廷弼材优干济。”
-
指才能优异,有干练的办事能力。
-
德才兼备 [dé cái jiān bèi]
-
元·无名氏《娶小乔》第一折:“江东有一故友,乃鲁子敬,此人才德兼备。”
-
德:品德;才:才能;备:具备。既有好的思想品质,又有工作的才干和能力。
-
点头会意 [diǎn tóu huì yì]
-
《水浒传》第七二回:“柴进唤燕青,附耳低言:‘你与我如此如此。’燕青是个点头会意的人,不必细问,火急下楼。”
-
①形容机灵乖觉。②表示允可、赞许。
-
负材矜地 [fù cái jīn dì]
-
《文选·刘孝标〈辩命论〉》作者“刘孝标”唐·李善注:“[孝标]负材矜地,自谓坐致云霄,岂图逡巡十稔而荣惭一命。”
-
指以其才能、出身而自负骄矜。
-
晦迹韬光 [huì jì tāo guāng]
-
《隋书·薛道衡传》:“粤若高祖文皇帝,诞圣降灵则赤光照室,韬神晦迹则紫气腾天。”
-
晦、韬:隐藏;迹:踪迹;光:指才华。指将自己的才华隐藏起来,不使外露。
-
精明强干 [jīng míng qiáng gàn]
-
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一百六回:“承辉这个人,甚是精明强干。”
-
机灵聪明,办事能力强。
-
料事如神 [liào shì rú shén]
-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四回:“祭足料事,可谓如神矣。”
-
形容预料事情非常准确。
-
能者多劳 [néng zhě duō láo]
-
《庄子·列御寇》:“巧者劳而知(智)者忧,无能者无所求,饱食而敖游。”
-
能干的人做事多、劳累也多。
-
牛刀小试 [niú dāo xiǎo shì]
-
宋·苏轼《送欧阳主簿赴官韦城》诗:“读遍牙签三万轴,欲来小邑试牛刀。”
-
牛刀:宰牛的刀;小试:稍微用一下,初显身手。比喻有大本领的人,先在小事情上略展才能。也比喻有能力的人刚开始工作就表现出才
-
囊里盛锥 [náng lǐ shèng zhuī]
-
《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平原君曰:‘夫贤士之处世也,譬若锥之处囊中,其末立见……’毛遂曰:‘臣乃今日请处囊中耳。使遂早得处囊中,乃颖脱而出,非特其末见而已。’”
-
指让有才能的人得到机会表现自己。
-
能文能武 [néng wén néng wǔ]
-
清·钱采《说岳全传》第三十八回:“能文能武,方是男子汉。”
-
文的武的都行。现常指既能动笔也有实际工作能力。
-
奇才异能 [qí cái yì néng]
-
唐·吴兢《贞观政要·择宫》:“臣愚岂敢不尽情,但今未见有奇才异能。”
-
奇:少见的;异:特别的。指特殊的才智和能力。
-
胜任愉快 [shèng rèn yú kuài]
-
《史记·酷吏列传》:“当是之时,吏治若救火扬沸,非武健严酷,恶能胜其任而愉快乎?”
-
胜任:能力足以担任。指有能力担当某项任务或工作,而且能很好地完成。
-
上根大器 [shàng gēn dà qì]
-
佛家语。具上等根器者。亦泛指天资、才能极高的人。
-
韬光用晦 [tāo guāng yòng huì]
-
唐·黄滔《知白守黑赋》:“圣人所以立言于彼,垂训于后,将令学者得韬光用晦之机,不使来人有衒实矜华之丑。”
-
指隐藏才能,不使外露。同“韬光养晦”。
-
先见之明 [xiān jiàn zhī míng]
-
《后汉书·杨彪传》:“愧无日磾先见之明,犹怀老牛舐犊之爱。”
-
明·指眼力。事先看清问题的能力。指对事物发展的预见性。
-
心灵手巧 [xīn líng shǒu qiǎo]
-
清·孔尚任《桃花扇·栖真》:“香姐心灵手巧,一捻针线,就是不同的。”
-
心思灵敏,手艺巧妙(多用在女子)。
-
养晦韬光 [yǎng huì tāo guāng]
-
清·王韬《淞滨琐话·罗浮幻迹》:“苟能养晦韬光,始许了却前缘,重联仙侣。”
-
指隐藏行迹和才能,不露锋芒。
-
一介之才 [yī jiè zhī cái]
-
《后汉书·杜诗传》:“臣诗伏自惟忖,本以史吏一介之才,遭陛下创制大业,贤俊在外,空乏之间,超受大恩。”《文选·陆倕〈石阙铭序〉》:“兴建庠序,启设郊丘,一介之才必记,天文之典咸秩。”吕向注:“一介,谓小才也。”
-
指微小的才能。
-
一时伯仲 [yī shí bó zhòng]
-
清·吴兰馨《绛蘅秋·秋社》:“看这怡蕉客所作诸诗,可的是一时伯仲呢!”
-
指两人水准才能难分高下。伯仲,指兄弟。
-
足智多谋 [zú zhì duō móu]
-
元·无名氏《连环计》第一折:“此人足智多谋,可与共事。”
-
足:充实,足够;智:聪明、智慧;谋:计谋。富有智慧,善于谋划。形容人善于料事和用计。
-
出类拔萃 [chū lèi bá cuì]
-
《孟子·公孙丑上》:“出于其类,拔乎其萃,自生民以来,未有盛于孔子也。”
-
拔:超出;类:同类;萃:原为草丛生的样子,引伸为聚集。超出同类之上。多指人的品德才能。
-
出将入相 [chū jiàng rù xiàng]
-
唐·崔颢《江畔老人愁》诗:“两朝出将复入相,五世迭鼓乘朱轮。”
-
出征可为将帅,入朝可为丞相。指兼有文武才能的人,也指文武职位都很高。
-
出口入耳 [chū kǒu rù ěr]
-
《左传·昭公二十年》:“言出于余口,入于尔耳,谁告建也?”
-
指品德、才能超出同类之上。
-
聪明智慧 [cōng míng zhì huì]
-
明·周楫《西湖二集·洒雪堂巧结良缘》:“不觉魏鹏渐渐长大……聪明智慧,熟于经史。”
-
智力过人,心思敏锐。
-
见精识精 [jiàn jīng shí jīng]
-
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第11回:“却被院中婆娘见精识精,看破了八九分。”
-
形容一看便明白,十分机灵。同“见经识经”。
-
精明能干 [jīng míng néng gàn]
-
《新唐书·苏弁传》:“弁通学术,吏事精明,承延龄后,平赋缓役,略烦苛,人赖其宽。”
-
机灵聪明,办事能力强。
-
韬光晦迹 [tāo guāng huì jì]
-
《旧唐书·宣宗记》:“历太和会昌朝,愈事韬晦,群居游处,未尝有言。”
-
韬光:把才华隐藏起来;晦迹:不让人知道自己的踪迹。指隐藏才能,不使外露。
-
韬光养晦 [tāo guāng yǎng huì]
-
《旧唐书·宣宗记》:“历太和会昌朝,愈事韬晦,群居游处,未尝有言。”
-
指隐藏才能,不使外露。
-
韬光敛迹 [tāo guāng liǎn jì]
-
明·袁宏道《德山尘谭》:“学道人须是韬光敛迹,勿露锋芒,故曰潜曰密。”
-
指隐藏才能,不使外露。同“韬光晦迹”。
-
韬光隐晦 [tāo guāng yǐn huì]
-
郭沫若《附录·写作缘起》:“这也与其说是由于信陵君的悲观、失望而至于消极,倒宁可说是由于魏王的猜忌、残忍,而使他不得不韬光隐晦的。”
-
指隐藏才能,不使外露。同“韬光养晦”。
-
韬光隐迹 [tāo guāng yǐn jì]
-
金·马钰《满庭芳·咏和师叔辞世》词:“怀美,便韬光隐迹,二十余年。”
-
指隐藏才能,不使外露。同“韬光晦迹”。
-
妒能害贤 [dù néng hài xián]
-
《史记·高祖本纪》:“项羽妒贤嫉能,有功者害之,贤者疑之。”《史记·范雎蔡泽列传》:“妒贤嫉能,御下蔽之。”
-
贤、能:有德有才的人;害:陷害。嫉妒有才能的人,陷害贤明的人。指容不下才能、品德比自己高的人。
形容自己很能干的成语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 23144
标签:
形容自己很能干的成语
咬字典百科 » 形容自己很能干的成语
免责声明:本文由网友提供互联网分享,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