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与人友善的成语(39个)
-
蔼然可亲 [ǎi rán kě qīn]
-
清·李渔《十二楼·夺锦楼》:“小江的性子,在家里虽然倔强,见了外面的朋友也还蔼然可亲。”
-
形容态度和气,使人愿意接近。
-
不骄不躁 [bù jiāo bù zào]
-
毛泽东《中共中央关于同国民党进行和平谈判的通知》:“只要同志们对于军事政策(行动和作战)和团结人民的政策,不犯大错误,谦虚谨慎,不骄不躁,是完全有办法的。”
-
不骄傲,不急躁。
-
不矜不伐 [bù jīn bù fá]
-
《尚书·大禹谟》:“汝惟不矜,天下莫与汝争能;汝惟不伐,天下莫与汝争功。”
-
矜、伐:自夸自大。不自经为了不起,不为自己吹嘘。形容谦逊。
-
以礼相待 [yǐ lǐ xiāng dài]
-
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八十九回:“赵枢密留住禇坚,以礼相待。”
-
用应有的礼节接待。
-
风雨同舟 [fēng yǔ tóng zhōu]
-
《孙子·九地》:“夫吴人与越人相恶也,当其同舟共济,遇风,其相救也如左右手。”
-
在狂风暴雨中同乘一条船,一起与风雨搏斗。比喻共同经历患难。
-
和蔼可亲 [hé ǎi kě qīn]
-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二十九回:“原来这唐六轩唐观察为人极其和蔼可亲,见了人总是笑嘻嘻的。”
-
和蔼:和善。态度温和,容易接近。
-
和睦相处 [hé mù xiāng chǔ]
-
左丘明《左传·成公六年》:“上下和睦,周旋不逆。”
-
彼此和好地相处。
-
患难与共 [huàn nàn yǔ gòng]
-
三国·魏·曹植《求自试表》:“而臣敢陈闻于陛下者,诚与国分形同气,忧患共之者也。”
-
共同承担危险和困难。指彼此关系密切,利害一致。
-
好言好语 [hǎo yán hǎo yǔ]
-
洪深《香稻米》第三幕:“我晓得乡下人是刁恶不过,好言好语不肯听的!”
-
好:美好,友善。指友善和中听的言语。
-
尖酸刻薄 [jiān suān kè bó]
-
宋·陈抟《心相编》:“愚鲁人说话尖酸刻薄。”
-
说话带刺,待人冷酷。
-
降尊临卑 [jiàng zūn lín bēi]
-
《礼记·郊特牲》:“此降尊以就卑也。”
-
尊贵的人委曲自己的身分与地位较低的人交往。
-
戒骄戒躁 [jiè jiāo jiè zào]
-
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会议上的讲话》:“戒骄戒躁,永远保持谦虚进取的精神。”
-
警惕并防止产生骄傲和急躁情绪。
-
敬贤礼士 [jìng xián lǐ shì]
-
《晋书·张轨传》:“实子安逊,学尚明察,敬贤爱士,以秀才为郎中。”
-
礼:以礼相待,尊重。士:古时称有学问的人。尊重品德高尚、学识出众的人。
-
克己复礼 [kè jǐ fù lǐ]
-
《论语·颜渊》:“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
克:克制。儒家指约束自己,使每件事都归于“礼”。
-
礼贤下士 [lǐ xián xià shì]
-
《新唐书·李勉传》:“其在朝廷,鲠亮廉介,这宗臣表,礼贤下士有始终,尝引李巡、张参在幕府。”
-
对有才有德的人以礼相待,对一般有才能的人不计自己的身分去结交。
-
平易近民 [píng yì jìn mín]
-
夫政不简不易,民不有近;平易近民,民必归之。 西汉·司马迁《史记·鲁周公世家》
-
对人和蔼可亲,没有架子,使人容易接近。也指文字浅显,容易了解。同“平易近人”。
-
谦谦君子 [qiān qiān jūn zǐ]
-
《易·谦》:“谦谦君子,卑以自牧也。”
-
指谦虚而严格要求自己的人。
-
谦虚谨慎 [qiān xū jǐn shèn]
-
《晋书 张宾载记》:“封濮阳侯,任遇优显,宠冠当时,而谦虚敬慎,开襟下士。”
-
谦虚:虚心;谨慎:慎重小心。虙待人,小心办事。
-
谦恭下士 [qiān gōng xià shì]
-
《汉书·韦玄成传》:“少好学,修父业,尤谦逊下士。”
-
旧时指达官贵人对地位不高但有才德的人谦虚而有礼貌。
-
亲密无间 [qīn mì wú jiàn]
-
《汉书·萧望之传赞》:“萧望之历位将相,藉师傅之恩,可谓亲昵亡间。及至谋泄隙开,谗邪构之,卒为便嬖宦竖所图,哀哉!”
-
间:缝隙。关系亲密,没有隔阂。形容十分亲密,没有任何隔阂。
-
善气迎人 [shàn qì yíng rén]
-
《管子·心术下》:“善气迎人,亲如兄弟;恶气迎人,害于戈兵。”
-
善气:和蔼可亲的态度。形容用和蔼可亲的态度对待人。
-
盛气凌人 [shèng qì líng rén]
-
不得盛气凌人,自取耻辱。 宋·朱熹《朱子全书·学五·教人》
-
盛气:骄横的气焰;凌:欺凌。以骄横的气势压人。形容傲慢自大,气势逼人。
-
温柔敦厚 [wēn róu dūn hòu]
-
《礼记·经解》:“温柔敦厚,《诗》教也。”
-
温柔:温和柔顺;敦厚:厚道。原指态度温和,朴实厚道。后也泛指待人温和宽厚。
-
温文尔雅 [wēn wén ěr yǎ]
-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陈锡九》:“此名士之子,温文尔雅,乌能作贼?”
-
温文:态度温和,有礼貌;尔雅:文雅。形容人态度温和,举动斯文。现有时也指缺乏斗争性,做事不大胆泼辣,没有闯劲。
-
洗耳恭听 [xǐ ěr gōng tīng]
-
元·郑廷玉《楚昭公》第四折:“请大王试说一遍,容小官洗耳恭听。”
-
洗干净耳朵恭恭敬敬听别人讲话。请人讲话时的客气话。指专心地听。
-
相敬如宾 [xiāng jìng rú bīn]
-
《左传·僖公三十三年》:“臼季使过冀,见冀缺耨,其妻 之,敬 ,相待如宾。”
-
形容夫妻互相尊敬,象对等宾客一样。
-
小心谨慎 [xiǎo xīn jǐn shèn]
-
《汉书·霍光传》:“出入禁闼二十余年,小心谨慎,未尝有过。”
-
形容言行慎重,不敢疏忽。
-
虚怀若谷 [xū huái ruò gǔ]
-
《老子》:“敦兮其若朴,旷兮其若谷。”
-
虚:谦虚;谷:山谷。胸怀象山谷一样深广。形容十分谦虚,能容纳别人的意见。
-
招贤纳士 [zhāo xián nà shì]
-
《战国策·燕策一》:“燕昭王即位,卑身厚币以招贤者。”元·马致远《陈抟高卧》第二折:“早则是泽及黎民,又待要招贤纳士礼殷勤,币帛降玄纁。”
-
招:招收;贤:有德有才的人;纳:接受;士:指读书人。招收贤士,接纳书生。指网罗人才。
-
志同道合 [zhì tóng dào hé]
-
《三国志·魏志·陈思王植传》:“昔伊尹之为媵臣,至贱也,吕尚之处屠钓,至陋也,乃其见举于汤武、周文,诚道合志同,玄漠神通,岂复假近习之荐,因左右之介哉。”
-
道:途径。志趣相同,意见一致。
-
自以为是 [zì yǐ wéi shì]
-
《荀子·荣辱》:“凡斗者必自以为是,而以人为非也。”《孟子·尽心下》:“众皆悦之,自以为是。”
-
是:对。总以为自己是对的。形容主观,不虚心。
-
自知之明 [zì zhī zhī míng]
-
《老子》第三十三章:“知人者智也,自知者明也。”
-
自知:自己了解自己;明:看清事物的能力。指了解自己的情况,对自己有正确的估计。
-
彬彬有礼 [bīn bīn yǒu lǐ]
-
《史记·太史公自序》:“叔孙通定礼仪,则文学彬彬稍进。”
-
彬彬:原意为文质兼备的样子,后形容文雅。形容文雅有礼貌的样子。
-
卑以自牧 [bēi yǐ zì mù]
-
语出《易·谦》:“谦谦君子,卑以自牧也。”王弼注:“牧,养也。”高亨注:“余谓牧犹守也,卑以自牧谓以谦卑自守也。”
-
指以谦卑自守。
-
门不停宾 [mén bù tíng bīn]
-
《晋书·王浑传》:“座无虚席,门不停宾。”
-
宾:宾客。门外不停留客人。形容勤于待客。
-
情同手足 [qíng tóng shǒu zú]
-
唐·李华《吊古战场文》:“谁无兄弟,如足如手。”
-
手足:比喻兄弟。交情很深,如同兄弟一样。
-
屈高就下 [qū gāo jiù xià]
-
元·关汉卿《单刀会》第四折:“猥劳君侯屈高就下,降尊临卑。”
-
地位高的人降低身分,迁就地位低的人。
-
虚己以听 [xū jǐ yǐ tīng]
-
汉·韩婴《韩诗外传》第二卷:“君子盛德而卑,虚己以受人。”
-
形容接受意见的态度诚恳。
-
与人为善 [yǔ rén wéi shàn]
-
《孟子·公孙丑上》:“取诸人以为善,是与人为善者也。故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
-
与:赞许,赞助;为:做;善:好事。指赞成人学好。现指善意帮助人。
形容与人友善的词语(13个)
竭诚以待、克恭克顺、凛不可犯、亲如兄弟、情礼兼到、屈尊敬贤、屈己待人、扫径以待、扫榻以迎、泰而不骄、婉婉有仪、温恭直谅、温恭自虚
形容与人友善的成语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 23261
标签:
形容与人友善的成语
咬字典百科 » 形容与人友善的成语
免责声明:本文由网友提供互联网分享,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