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人物表情的好成语(38个)
-
唉声叹气 [āi shēng tàn qì]
-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卷三十八:“终日价没心没想,哀声叹气。”
-
因伤感郁闷或悲痛而发出叹息的声音。
-
黯然销魂 [àn rán xiāo hún]
-
梁·江淹《别赋》:“黯然销魂者,惟别而已矣。”
-
黯然:心怀沮丧、面色难看的样子;销魂:灵魂离开肉体。心怀沮丧得好象丢了魂似的。形容非常悲伤或愁苦。
-
昂首挺胸 [áng shǒu tǐng xiōng]
-
《上饶集中营 浩气长存》:“个个视死如归,坚贞不屈,昂首挺胸站在那里。”
-
抬起头,挺起胸膛。形容斗志高,士气旺。
-
黯然神伤 [àn rán shén shāng]
-
清·百一居士《壶天录》:“女更黯然神伤,泫然流涕。”
-
指心神悲沮的样子。
-
百感交集 [bǎi gǎn jiāo jí]
-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见此茫茫,不觉百端交集,苟未免有情,亦复谁能遣此。”
-
感:感想;交:同时发生。各种感触交织在一起。形容感触很多,心情复杂。
-
毕恭毕敬 [bì gōng bì jìng]
-
《诗经·小雅·小弁》:“维桑与梓,必恭敬止,靡瞻匪父,靡依匪母。”
-
形容态度十分恭敬。
-
勃然大怒 [bó rán dà nù]
-
汉·班固《汉书·谷永传》:“是故皇天勃然发怒。”
-
勃然:突然。突然变脸大发脾气。
-
悲痛欲绝 [bēi tòng yù jué]
-
路遥《平凡的世界》第一卷第七章:“她那人间的爱人悲痛欲绝,日日在她变成的土山下面,跪着呜咽哭啼,直到死在这山脚下。”
-
绝:穷尽。悲哀伤心到了极点。
-
怅然若失 [chàng rán ruò shī]
-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雅量》:“殷怅然自失。”
-
怅然:形容不如意、不痛快。 象失去什么似的烦恼不快。
-
沉吟不决 [chén yīn bù jué]
-
三国·曹操《秋胡行》:“沉吟不决,遂上升天。”
-
沉吟:深思吟味,引伸为犹豫;决:决断。形容人遇到难题时,自言自语地决定不下来。
-
瞠目结舌 [chēng mù jié shé]
-
清·霁园主人《夜谭随录·梨花》:“因耳语其故,公子大骇,入舱隐叩细君,细君结舌瞠目。”
-
瞪:瞪着眼;结舌:说不出话来。瞪着眼睛说不出话来。形容窘困或惊呆的样子。
-
诚惶诚恐 [chéng huáng chéng kǒng]
-
汉·杜诗《乞退郡疏》:“奉职无效,久窃禄位,令功臣怀愠,诚惶诚恐。”
-
诚:实在,的确;惶:害怕;恐:畏惧。非常小心谨慎以至达到害怕不安的程度。
-
处之泰然 [chǔ zhī tài rán]
-
晋·袁宏《三国名臣序赞》:“爰初发迹,遘此颠沛,神情玄定,处之弥泰。”
-
处:处理,对待;泰然:安然,不以为意的样子。若无其事的样子。形容自理事情沉着镇定。也指对待问题毫不在意。
-
垂头丧气 [chuí tóu sàng qì]
-
唐·韩愈《送穷文》:“主人于是垂头丧气,上手称谢。”
-
形容因失败或不顺利而情绪低落、萎蘼不振的样子。
-
春风得意 [chūn fēng dé yì]
-
唐·孟郊《登科后》诗:“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
旧时形容考中进士后的兴奋心情。后形容职位升迁顺利。
-
迟疑不决 [chí yí bù jué]
-
《宋史·侯益传》:“尔往至彼,如益来,即置勿问,苟迟疑不决,即以便宜从事。”
-
形容拿不定主意。
-
大惊失色 [dà jīng shī sè]
-
《汉书·霍光传》:“群臣皆惊愕失色,莫敢发言。”
-
非常害怕,脸色都变了。
-
大惑不解 [dà huò bù jiě]
-
《庄子·天地》:“大惑者终身不解,大愚者终身不灵。”
-
感到非常迷惑,不能理解。
-
大惊小怪 [dà jīng xiǎo guài]
-
宋·朱熹《答林择之》:“要肱把此事做一平常事看,朴实头做将去,久之自然见效,不必如此大惊小怪,起模画样也。”
-
形容对没有什么了不起的的事情过分惊讶。
-
大喜过望 [dà xǐ guò wàng]
-
《汉书·黥布传》:“出就舍,张御食饮从官如汉王居,布又大喜过望。”
-
过:超过;望:希望。结果比原来希望的还好,因而感到特别高兴。
-
呆若木鸡 [dāi ruò mù jī]
-
《庄子·达生》:“几矣。鸡虽有鸣者,已无变矣,望之似木鸡矣,其德全矣;异鸡无敢应者,反走矣。”
-
呆:傻,发愣的样子。呆得象木头鸡一样。形容因恐惧或惊异而发愣的样子。
-
胆战心惊 [dǎn zhàn xīn jīng]
-
元·无名氏《碧桃花》第三折:“不由我不心惊胆战,索陪着笑脸儿褪后趋前。”
-
战:通“颤”,发抖。形容十分害怕。
-
得意忘形 [dé yì wàng xíng]
-
《晋书·阮籍传》:“嗜酒能啸,善弹琴。当其得意,忽忘形骸。”
-
形:形态。形容高兴得失去了常态。
-
得意洋洋 [dé yì yáng yáng]
-
《史记·管晏列传》:“意气扬扬,甚自得也。”
-
洋洋:得意的样子。形容称心如意、沾沾自喜的样子。
-
愤愤不平 [fèn fèn bù píng]
-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十八回:“王子成父诸人,俱愤愤不平,请于桓公,欲劫鲁侯,以报曹沫之辱。”
-
愤愤:很生气的样子。心中不服,感到气愤。
-
感慨万端 [gǎn kǎi wàn duān]
-
季羡林《重返哥廷根》:“此情此景,人非木石,能不感慨万端吗?”
-
感慨:因有所感触而慨叹;万端:极多而纷繁。因深有感触而有许多慨叹。
-
和蔼可亲 [hé ǎi kě qīn]
-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二十九回:“原来这唐六轩唐观察为人极其和蔼可亲,见了人总是笑嘻嘻的。”
-
和蔼:和善。态度温和,容易接近。
-
和颜悦色 [hé yán yuè sè]
-
《论语·季氏》:“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也。”邢昺疏:“善柔,谓面柔,和颜悦色以诱人者也。”
-
颜:面容;悦:愉快;色:脸色。脸色和霭喜悦。形容和善可亲。
-
狐疑不决 [hú yí bù jué]
-
《后汉书·刘表传》:“表狐疑不断,乃遣嵩诣操,观望虚实。”
-
传说狐狸多疑,所以称多疑叫狐疑。形容心里疑惑,一时决定不下来。
-
欢欣鼓舞 [huān xīn gǔ wǔ]
-
宋·苏轼《上知府王龙图书》:“自公始至,释其重荷……是故莫不欢欣鼓舞之至。”
-
欢欣:欣喜;鼓舞:振奋。形容高兴而振奋。
-
欢天喜地 [huān tiān xǐ dì]
-
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五本第四折:“我现将著夫人诰欶,县君名称,怎生待欢天喜地,两只手儿亲付与他。”
-
形容非常高兴。
-
悔恨交加 [huǐ hèn jiāo jiā]
-
交加:一起袭来,两种事物同时出现或同时加在一个人身上。既后悔又怨恨。形容非常懊悔痛心。
-
集思广益 [jí sī guǎng yì]
-
三国·蜀·诸葛亮《教与军师长史参军掾属》:“夫参署者,集众思,广忠益也。”
-
思:思考,意见;广:扩大。指集中群众的智慧,广泛吸收有益的意见。
-
疾言厉色 [jí yán lì sè]
-
《后汉书·刘宽传》:“虽在仓卒,未尝疾言遽色。”
-
疾:急速。说话急躁,脸色严厉。形容对人发怒说话时的神情。
-
噤若寒蝉 [jìn ruò hán chán]
-
《后汉书·杜密传》:“刘胜位为大夫,见礼上宾,而知善不荐,闻恶无言,隐情惜己,自同寒蝉,此罪人也。”
-
噤:闭口不作声。象深秋的蝉那样一声不吭。比喻因害怕有所顾虑而不敢说话。
-
惊魂未定 [jīng hún wèi dìng]
-
宋·苏轼《谢量移汝州表》:“只影自怜,命寄江湖之上;惊魂未定,梦游缧绁之中。”
-
指受惊后心情还没有平静下来。
-
惊恐万状 [jīng kǒng wàn zhuàng]
-
宋·陈亮《谢杨解元启》:“忧患百罹而未艾,惊惶万壮而莫支。”
-
形容害怕到了极点。
-
精神焕发 [jīng shén huàn fā]
-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莲香》:“生觉丹田火热,精神焕发。”
-
形容精神振作,情绪饱满。
描写人物表情的好成语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 23353
标签:
描写人物表情的好成语
咬字典百科 » 描写人物表情的好成语
免责声明:本文由网友提供互联网分享,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