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小说中描写雪景的成语(32个)
-
傲霜斗雪 [ào shuāng dòu xuě]
-
元·吴昌龄《张天师》第三折:“玉骨冰肌谁可匹,傲雪欺霜夺第一。”
-
傲视寒霜,抗击白雪。形容不畏严寒。比喻人身处逆境而不屈服。
-
傲雪凌霜 [ào xuě líng shuāng]
-
宋·杨无咎《柳梢青》:“傲雪凌霜,平欺寒力,搀借春光。”
-
形容不畏霜雪严寒,外界条件越艰苦越有精神。比喻经过长期磨练,面对冷酷迫害或打击毫不示弱、无所畏惧。傲,傲慢、蔑视。
-
傲雪欺霜 [ào xuě qī shuāng]
-
元·吴昌龄《张天师》:“梅花云:我这梅花……玉骨冰肌谁可匹,傲雪凌霜夺第一。”
-
形容不畏霜雪严寒,外界条件越艰苦越有精神。比喻经过长期磨练,面对冷酷迫害或打击毫不示弱、无所畏惧。傲,傲慢、蔑视。
-
春冰虎尾 [chūn bīng hǔ wěi]
-
《尚书·君牙》:“心之忧危,若蹈虎尾,涉于春冰。”
-
踩着老虎尾巴,走在春天将解冻的冰上。比喻处境非常危险。
-
滴水成冰 [dī shuǐ chéng bīng]
-
宋·钱易《南部新书》:“严冬冱寒,滴水成冰。”
-
水滴下去就结成冰。形容天气十分寒冷。
-
冬裘夏葛 [dōng qiú xià gě]
-
《公羊传·桓公七年》:“士不及兹四者,则冬不裘,夏不葛。”
-
裘:皮衣;葛:葛麻衣。泛指美服。
-
冬温夏清 [dōng wēn xià qīng]
-
北魏《张猛龙碑》:“冬温夏清,晓夕承奉。”
-
冬天使父母温暖,夏天使父母凉爽。指人子孝道。亦泛称冬暖夏凉。
-
鹅毛大雪 [é máo dà xuě]
-
唐·白居易《雪夜喜李郎中见访》:“可怜今夜鹅毛雪,引得高情鹤氅人。”
-
像鹅毛一样的雪花。形容雪下得大而猛。
-
飞鸿印雪 [fēi hóng yìn xuě]
-
宋·苏轼《和子由渑池怀旧》:“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
比喻事情经过所留下的痕迹。
-
粉妆玉琢 [fěn zhuāng yù zhuó]
-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一回:“士隐见女儿越发生得粉妆玉琢,乖觉可喜,便伸手接来,抱在怀中,斗他玩耍一回。”
-
白粉装饰的,白玉雕成的。形容女子妆饰的漂亮或小孩长得白净。也用来形容雪景。
-
风雪交加 [fēng xuě jiāo jiā]
-
元 程文海《浣溪沙 题湘水行吟》词:“风雪交加冻不醒,抱琴谁共赏《湘灵》。”
-
风和雪同时袭来。
-
粉妆玉砌 [fěn zhuāng yù qì]
-
《第一场雪》:“山川、河流、树木、房屋,全都罩上了一层厚厚的雪,万里江山,变成了粉妆玉砌的世界。”
-
用白粉装饰,用白玉砌成。形容雪景及人皮肤白嫩。
-
洪炉点雪 [hóng lú diǎn xuě]
-
宋·王质《雪山集·大慧禅师正法眼藏序》:“余夜宿金山之方丈,不得寤,信手而抽几案文书,得此阅之,至洪炉点雪,恍然非平时之境。”
-
大火炉里放进一点雪,马上就会融化。比喻对问题领会极快。
-
寒冬腊月 [hán dōng là yuè]
-
汉·无名氏《别诗(骨肉缘枝叶)》:“征夫怀远路,游子恋故乡。寒冬十二月,晨起践严霜。”
-
腊月:农历十二月。指冬季最寒冷的腊月天。
-
冷暖自知 [lěng nuǎn zì zhī]
-
唐·善无畏《大日经疏》卷十二:“如饮水者,冷热自知。”
-
水的冷暖,饮者自知。佛教禅宗用以比喻自己证悟的境界。也比喻学习心得深浅,只有自己知道。
-
冷若冰霜 [lěng ruò bīng shuāng]
-
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本第二折:“俺老夫人治家严肃,凛若冰霜。”
-
冷得象冰霜一样。比喻待人接物毫无感情,象冰霜一样冷。也比喻态度严正,不可接近。
-
凛若冰霜 [lǐn ruò bīng shuāng]
-
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本第二折:“俺老夫人治家严肃,凛若冰霜。”
-
冷得象冰霜一样。比喻待人接物毫无感情,象冰霜一样冷。也比喻态度严正,不可接近。
-
漫天盖地 [màn tiān gài dì]
-
清·蒲松龄《东郭外传》:“齐人漫天盖地说大话,把他那婆子喜的似风魔。”
-
指遍布天地之间。
-
秋收冬藏 [qiū shōu dōng cáng]
-
西汉·司马迁《史记·太史公自序》:“夫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此天道之大经也。”
-
秋季为农作物收获季节,冬季则贮藏果实以待一年之需要。比喻一年的农事。
-
十冬腊月 [shí dōng là yuè]
-
清·无名氏《刘公案》第59回:“十冬腊月喝凉水,临死埋在灶火坑。”
-
指阴历十月、十一、十二月天气寒冷的季节。
-
霜露之感 [shuāng lù zhī gǎn]
-
《礼记·祭义》:“霜露既降,君子履之,必有凄怆之心,非其寒之谓也。”
-
指对父母或祖先的怀念。
-
岁暮天寒 [suì mù tiān hán]
-
指年底时候的寒冷景象。
-
孙康映雪 [sūn kāng yìng xuě]
-
《艺文类聚》卷二:“孙康家贫,常映雪读书,清介,交游不杂。”
-
比喻读书非常刻苦。
-
天寒地冻 [tiān hán dì dòng]
-
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六十五回:“目今天寒地冻,军马难以久住,权且回山。”
-
形容天气极为寒冷。
-
无冬无夏 [wú dōng wú xià]
-
《诗经·陈风·宛丘》:“无冬无夏,值其鹭羽。”
-
无论冬天还是夏天。指一年四季从不间断。
-
无家可归 [wú jiā kě guī]
-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十二:“寺僧见了他无了根蒂,渐渐怠慢,不肯相留。要回故乡,已此无家可归。”
-
没有家可回。指流离失所。
-
无所畏惧 [wú suǒ wèi jù]
-
此是绍之壮辞,云巴人劲勇,见敌无所畏惧,非实瞎也。 《魏书·董绍传》
-
畏惧:害怕。什么也不怕。形容非常勇敢。
-
雪窖冰天 [xuě jiào bīng tiān]
-
《宋史·朱弁传》:“叹马角之未生,魂销雪窖;攀龙髯而莫逮,泪洒冰天。”
-
窖:收藏东西的地洞。到处是冰和雪。形容天气寒冷,也指严寒地区。
-
雪中送炭 [xuě zhōng sòng tàn]
-
宋·范成大《大雪送炭与芥隐》诗:“不是雪中须送炭,聊装风景要诗来。”
-
在下雪天给人送炭取暖。比喻在别人急需时给以物质上或精神上的帮助。
-
雪泥鸿爪 [xuě ní hóng zhǎo]
-
宋·苏轼《和子由渑池怀旧》诗:“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
雪泥:融化着雪水的泥土。大雁在雪泥上踏过留下的爪印。比喻往事遗留的痕迹。
-
雪虐风饕 [xuě nüè fēng tāo]
-
唐·韩愈《祭河南张员外文》:“岁弊寒凶,雪虐风饕。”
-
虐:暴虐;饕:贪残。又是刮风,又是下雪。形容天气非常寒冷。
-
映雪读书 [yìng xuě dú shū]
-
南朝梁·任彦升《为萧扬州荐士表》:“至乃集萤映雪,编蒲缉柳。”注引《孙氏世录》:“晋孙康家贫,常映雪读书,清介,交游不杂。”
-
利用雪的反光读书。形容读书刻苦。
古代小说中描写雪景的词语(13个)
漫天风雪、雪花飞舞、朔风凛冽、大雪封山、雪飘如絮、白雪茫茫、寒气逼人、雪花飘飘、千里冰封、漫天飞雪、冰封雪盖、万里雪飘、冰封雪飘
古代小说中描写雪景的成语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 23434
标签:
古代小说中描写雪景的成语
咬字典百科 » 古代小说中描写雪景的成语
免责声明:本文由网友提供互联网分享,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