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示情绪兴奋的成语(39个)
-
哀毁骨立 [āi huǐ gǔ lì]
-
《后汉书·韦彪传》:“孝行纯至,父母卒,哀毁三年,不出庐寝。服竟,羸瘠骨立异形,医疗数年乃起。”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德行》:“王戎虽不备礼,而哀毁骨立。”
-
哀:悲哀;毁:损坏身体;骨立:形容极瘦,只剩下骨架。旧时形容在父母丧中因过度悲伤而瘦得只剩一把骨头。
-
安居乐业 [ān jū lè yè]
-
《老子》:“民各甘其食,美其服,安其俗,乐其业,至老死不相往来。”《汉书·货殖列传》“各安其居而乐其业,甘其食而美其服。”
-
安:安定;乐:喜爱,愉快;业:职业。指安定愉快地生活和劳动。
-
黯然销魂 [àn rán xiāo hún]
-
梁·江淹《别赋》:“黯然销魂者,惟别而已矣。”
-
黯然:心怀沮丧、面色难看的样子;销魂:灵魂离开肉体。心怀沮丧得好象丢了魂似的。形容非常悲伤或愁苦。
-
百感交集 [bǎi gǎn jiāo jí]
-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见此茫茫,不觉百端交集,苟未免有情,亦复谁能遣此。”
-
感:感想;交:同时发生。各种感触交织在一起。形容感触很多,心情复杂。
-
不能自已 [bù néng zì yǐ]
-
唐·卢照邻《寄裴舍人书》:“慨然而咏‘富贵他人合,贫贱亲戚离’,因泣下交颐,不能自已。”
-
已:停止。指无法控制自己,使激动的情绪平静下来。
-
悲痛欲绝 [bēi tòng yù jué]
-
路遥《平凡的世界》第一卷第七章:“她那人间的爱人悲痛欲绝,日日在她变成的土山下面,跪着呜咽哭啼,直到死在这山脚下。”
-
绝:穷尽。悲哀伤心到了极点。
-
垂头丧气 [chuí tóu sàng qì]
-
唐·韩愈《送穷文》:“主人于是垂头丧气,上手称谢。”
-
形容因失败或不顺利而情绪低落、萎蘼不振的样子。
-
春风得意 [chūn fēng dé yì]
-
唐·孟郊《登科后》诗:“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
旧时形容考中进士后的兴奋心情。后形容职位升迁顺利。
-
春风满面 [chūn fēng mǎn miàn]
-
宋·程节斋《沁园春》词:“满面春风,一团和气,发露胸中书与诗。”
-
春风:指笑容。比喻人喜悦舒畅的表情。形容和霭愉快的面容。
-
大失所望 [dà shī suǒ wàng]
-
《史记·高祖本记》:“秦人大失望。”
-
表示原来的希望完全落空。
-
动人心弦 [dòng rén xīn xián]
-
徐迟《长江大桥的美是社会主义的美》:“许多动人心弦的建筑物呢?还只在蓝图上。”
-
把心比作琴,拨动了心中的琴弦。形容事物激动人心。
-
多愁善感 [duō chóu shàn gǎn]
-
唐·陆龟蒙《自遣诗三十首》:“多情善感自难忘,只有风流共古长。”
-
善:容易。经常发愁和伤感。形容人思想空虚,感情脆弱。
-
得意扬扬 [dé yì yáng yáng]
-
西汉·司马迁《史记·管晏列传》:“意气扬扬,甚自得也。”
-
形容非常得意的样子。
-
扼腕长叹 [è wàn cháng tàn]
-
《晋书·刘琨传》:“臣所以泣血宵吟,扼腕长叹者也。”
-
用手握腕,长声叹息。形容情绪激动的神态。
-
耳红面赤 [ěr hóng miàn chì]
-
清·钱彩《说岳全传》第61回:“忽见禁子走来,轻轻的向倪完耳边说了几句。倪完吃了一惊,不觉耳红面赤。”
-
耳朵和面部都红了。形容过于用力、情绪激动或羞愧时的脸色。
-
扼腕抵掌 [è wàn dǐ zhǎng]
-
用手握腕,击着手掌。表示很激动、振奋的神态。
-
扼腕叹息 [è wǎn tàn xī]
-
晋·王隐《晋书·刘锟传》:“臣所以泣血宵呤扼腕长叹者也。”
-
扼:握住,抓住。握着手腕发出叹息的声音。形容十分激动地发出长叹的情态。
-
返照回光 [fǎn zhào huí guāng]
-
元·李寿卿《度柳翠》第四折:“等柳翠来时,击响云板,唱两句道《雨霖铃》:‘今宵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那其间返照回光,同登大道。”
-
佛教语。指用佛性对照检查,自我反省。
-
感恩戴德 [gǎn ēn dài dé]
-
《三国志·吴志·骆统传》:“今皆感恩戴义,怀欲报之心。”
-
戴:尊奉,推崇。感激别人的恩惠和好处。
-
感激涕零 [gǎn jī tì líng]
-
唐·刘禹锡《平蔡行》诗:“路旁老人忆旧事,相与感激皆涕零。”
-
涕:眼泪;零:落。因感激而流泪。形容极度感激。
-
感同身受 [gǎn tóng shēn shòu]
-
《艺风堂友朋书札》:“小方壶主人承招致,俾不至有臣朔之饥,感同身受。”
-
感:感激;身:亲身。心里很感激,就象自己亲身领受到一样。
-
感人肺腑 [gǎn rén fèi fǔ]
-
唐 刘禹锡《唐故相国李公集记》:“今考其文至论事疏,感人肺肝,毛发皆耸。”
-
使人内心深深感动。
-
感慨激昂 [gǎn kǎi jī áng]
-
清·邵长蘅《侯方域魏禧传》:“[魏禧]其为文主识议,凌厉雄健,不屑屑抚拟如世之貎似大家者,遇忠孝节烈事,则益感慨激昂,摹画淋漓。”
-
情绪激动,精神昂扬。
-
鼓舞欢忻 [gǔ wǔ huān xīn]
-
形容高兴而振奋。同“欢欣鼓舞”。
-
鼓舞欢欣 [gǔ wǔ huān xīn]
-
《儿女英雄传》第二一回:“一个个鼓舞欢欣,出门上马而去。”
-
形容高兴而振奋。同“欢欣鼓舞”。
-
豪情逸致 [háo qíng yì zhì]
-
清·梁章钜《楹联丛话·三话·上·戏楼旧联》:“记得丁歌甲舞,曾醉昆仑,豪情逸致,飘飘若仙。”
-
豪情:指兴奋豪放的感情;逸致:悠闲脱俗的情趣。兴奋豪放的情感和洒脱的情趣。
-
欢蹦乱跳 [huān bèng luàn tiào]
-
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32回:“匀出你们欢迸乱跳这俩去买瓦;留下房上滚下来的,合炉坑里掏出来的那俩,先把这院子破瓦拣开。”
-
形容青少年健康活泼、生命力旺盛的样子。
-
欢欣鼓舞 [huān xīn gǔ wǔ]
-
宋·苏轼《上知府王龙图书》:“自公始至,释其重荷……是故莫不欢欣鼓舞之至。”
-
欢欣:欣喜;鼓舞:振奋。形容高兴而振奋。
-
欢呼雀跃 [huān hū què yuè]
-
庄周《庄子 在宥》:“鸿蒙方将拊髀雀跃而游。”
-
高兴得像麻雀那样跳跃起来。形容十分欢乐的情景。
-
欢欣若狂 [huān xīn ruò kuáng]
-
吴玉章《辛亥革命》:“当变法的诏书一道道地传来的时候,我们这些赞成变法的人,真是欢欣若狂。”
-
形容高兴到了极点。
-
欢聚一堂 [huān jù yī táng]
-
邓小平《在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四次代表大会上的祝词》:“今天,我国各民族的文学家、戏剧家、美术家、音乐家……文艺工作者的代表欢聚一堂。”
-
欢乐愉快地聚集在一起。
-
欢声雷动 [huān shēng léi dòng]
-
唐·令狐楚《贺敕表》:“欢声雷动,喜气云腾。”
-
欢笑的声音象雷一样响着。形容热烈欢乎的动人场面。
-
欢天喜地 [huān tiān xǐ dì]
-
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五本第四折:“我现将著夫人诰欶,县君名称,怎生待欢天喜地,两只手儿亲付与他。”
-
形容非常高兴。
-
回光返照 [huí guāng fǎn zhào]
-
元·杨景贤《刘行首》第三折:“弃死归生,回光返照。”
-
指太阳刚落山时,由于光线反射而发生的天空中短时发亮的现象。比喻人死前精神突然兴奋。也比喻事物灭亡前夕的表面兴旺。
-
灰心丧气 [huī xīn sàng qì]
-
明·吕坤《呻吟语·下·建功立业》:“是以志趋不坚,人言是恤者,辄灰心丧气,竟不卒功。”
-
形容因失败或不顺利而失去信心,意志消沉。
-
回光反照 [huí guāng fǎn zhào]
-
元·杨暹《刘行首》第三折:“阳台雾锁,楚岫云遮,弃死归生,回光返照。”
-
指日落时由于反射作用而天空中短时发亮。比喻人死前精神突然兴奋。也比喻事物灭亡前夕的短暂兴旺。
-
激昂慷慨 [jī áng kāng kǎi]
-
汉·李陵《录别诗》:“悲意何慷慨,清歌正激扬。”唐·柳宗元《上权德舆补阙温卷决进退启》:“今将慷慨激昂,奋攘布衣,纵谈作者之筵,曳裾名卿之门。”
-
精神振奋,情绪激昂,充满正气。
-
惊喜欲狂 [jīng xǐ ruò kuáng]
-
宋·洪迈《夷坚志·乙志卷九·胡氏子》:“胡惊喜欲狂,即与偕入室,夜分乃去。”
-
既惊又喜,高兴得都要发疯了。形容喜出望外,过于兴奋的情壮。
-
惊恐万状 [jīng kǒng wàn zhuàng]
-
宋·陈亮《谢杨解元启》:“忧患百罹而未艾,惊惶万壮而莫支。”
-
形容害怕到了极点。
表示情绪兴奋的词语(2个)
顶冠束带、如沐春风
表示情绪兴奋的成语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 23727
标签:
表示情绪兴奋的成语
咬字典百科 » 表示情绪兴奋的成语
免责声明:本文由网友提供互联网分享,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