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喻人有正义的成语(37个)
 
 
 - 
   柴立不阿 [chái lì bù ē] 
 
  
 - 
   清·陈康祺《郎潜纪闻》卷七:“年罹严遣,而公以恩遇始终,正见公之柴立不阿。” 
 
  
 - 
   犹言刚直不阿。 
 
  
 - 
   持正不阿 [chí zhèng bù ā] 
 
  
 - 
   明·范濂《云间据目抄》卷一:“平居议论臧贬,务持正不阿;与人交,不以盛衰为轩轾。” 
 
  
 - 
   持守公正正派,不迎合阿谀。 
 
  
 - 
   大公无私 [dà gōng wú sī] 
 
  
 - 
   汉·马融《忠经·天地神明》:“忠者中也,至公无私。” 
 
  
 - 
   指办事公正,没有私心。现多指从集体利益出发,毫无个人打算。 
 
  
 - 
   大义凛然 [dà yì lǐn rán] 
 
  
 - 
   清·顾炎武《日知录》卷二十:“至于起王氏已废之魂,上配天皇;条高后擅政之年,下系中宗,大义凛然。” 
 
  
 - 
   大义:正义;凛然:严肃、或敬畏的样子。由于胸怀正义而神态庄严,令人敬畏。 
 
  
 - 
   方正不阿 [fāng zhèng bù ē] 
 
  
 - 
   《明史·王徽传》:“有方正不阿者,即以为不肖,而朝夕谗谤之,日加浸润,来免改疑。” 
 
  
 - 
   方正:品行正直;阿:阿谀,诌媚。指为人品行正直,不逢迎诌媚。 
 
  
 - 
   奉公守法 [fèng gōng shǒu fǎ] 
 
  
 -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以君之贵,奉公如法则上下平,上下平则国强。” 
 
  
 - 
   奉:奉行;公:公务。奉公行事,遵守法令。形容办事守规矩。 
 
  
 - 
   奉公不阿 [fèng gōng bù ē] 
 
  
 - 
   《东观汉记·李恂》:“恂奉公不阿,为宪所奏免。” 
 
  
 - 
   奉行公事而不去迎合别人。 
 
  
 - 
   刚直不阿 [gāng zhí bù ē] 
 
  
 - 
   明·周楫《西湖二集·救金鲤海龙王报德》:“并一生宦迹,刚直不阿之志,具表奏闻。” 
 
  
 - 
   刚强正直,不逢迎,无偏私。 
 
  
 - 
   光明正大 [guāng míng zhèng dà] 
 
  
 - 
   《朱子语类》卷七三:“圣人所说底话,光明正大。” 
 
  
 - 
   心怀坦白,言行正派。 
 
  
 - 
   光明磊落 [guāng míng lěi luò] 
 
  
 -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聂小倩》:“公子光明磊落,为天人所钦瞩。” 
 
  
 - 
   磊落:心地光明坦白。胸怀坦白,正大光明。 
 
  
 - 
   刚正不阿 [gāng zhèng bù ē] 
 
  
 - 
   明·余继登《典故纪闻》卷十四:“有正大不阿,不行私谒者,便以为不贤。” 
 
  
 - 
   阿:迎合,偏袒。刚强正直,不逢迎,无偏私。 
 
  
 - 
   公正不阿 [gōng zhèng bù ē] 
 
  
 - 
   宋·陆游《老学庵笔记》第九卷:“相之本主元祐政事者,然其言公正不阿如此,可谓贤矣。” 
 
  
 - 
   公平正直而不曲意迎合。 
 
  
 - 
   浩气凛然 [hào qì lǐn rán] 
 
  
 - 
   《孟子·公孙丑上》:“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也。” 
 
  
 - 
   浩气:即正气,刚直正大的精神;凛然:严肃,令人敬畏的样子。浩然之气令人敬畏。 
 
  
 - 
   浩然之气 [hào rán zhī qì] 
 
  
 - 
   《孟子·公孙丑上》:“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 
   浩:盛大、刚直的样子;气:指精神。指浩大刚正的精神。 
 
  
 - 
   坚强不屈 [jiān qiáng bù qū] 
 
  
 - 
   荀况《荀子·法行》:“坚刚而不屈,义也。” 
 
  
 - 
   屈:屈服。坚韧、刚毅,毫不屈服。 
 
  
 - 
   两袖清风 [liǎng xiù qīng fēng] 
 
  
 - 
   元·陈基《次韵吴江道中》诗:“两袖清风身欲飘,杖藜随月步长桥。” 
 
  
 - 
   衣袖中除清风外,别无所有。比喻做官廉洁。也比喻穷得一无所有。 
 
  
 - 
   临危不惧 [lín wēi bù jù] 
 
  
 - 
   《邓析子·无厚》:“死生自命,贫富贱者,不知时也,故临难不惧。” 
 
  
 - 
   遇到危难的时候,一点也不怕。 
 
  
 - 
   视死如归 [shì sǐ rú guī] 
 
  
 - 
   《韩非子·外储说左下》:“三军既成阵,使士视死如归,臣不如公子成父。”《吕氏春秋·勿躬》:“三军之士,视死如归。” 
 
  
 - 
   把死看得象回家一样平常。形容不怕牺牲生命。 
 
  
 - 
   守正不阿 [shǒu zhèng bù ē] 
 
  
 - 
   《汉书·刘向传》:“君子独处守正,不桡众枉。” 
 
  
 - 
   正:公正;阿:偏袒。处理事情公平正直,不讲情面。 
 
  
 - 
   守正不挠 [shǒu zhèng bù náo] 
 
  
 - 
   《汉书·刘向传》:“君子独处守正,不桡众枉。” 
 
  
 - 
   处理事情公平正直,不讲情面。 
 
  
 - 
   无偏无党 [wú piān wú dǎng] 
 
  
 - 
   《书·洪范》:“无偏无党,王道荡荡。” 
 
  
 - 
   偏:不公正;党:偏私。形容处事公正,没有偏向。 
 
  
 - 
   无所畏惧 [wú suǒ wèi jù] 
 
  
 - 
   此是绍之壮辞,云巴人劲勇,见敌无所畏惧,非实瞎也。 《魏书·董绍传》 
 
  
 - 
   畏惧:害怕。什么也不怕。形容非常勇敢。 
 
  
 - 
   言行一致 [yán xíng yī zhì] 
 
  
 - 
   宋 赵善璙《自警篇 诚实》:“自此言行一致,表里相应,遇事坦然,常有余裕。” 
 
  
 - 
   说的和做的完全一个样。 
 
  
 - 
   执法如山 [zhí fǎ rú shān] 
 
  
 - 
   清 李绿园《歧路灯》:“本道言出如箭,执法如山,三尺法不能为不肖者宥也。” 
 
  
 - 
   执行法律象山一样不可动摇。 
 
  
 - 
   表里如一 [biǎo lǐ rú yī] 
 
  
 - 
   《朱子全书·论语》:“行之以忠者,是事事要着实,故某集注云:‘以忠,则表里如一。’” 
 
  
 - 
   表:外表;里:内心。表面和内心象一个东西。形容言行和思想完全一致。 
 
  
 - 
   不吐不茹 [bù tǔ bù rú] 
 
  
 - 
   《诗·大雅·烝民》:“人亦有言,柔则茹之,刚则吐之。维仲山甫,柔亦不茹,刚亦不吐,不侮矜寡,不畏强御。” 
 
  
 - 
   形容人正直不阿,不欺软怕硬。 
 
  
 - 
   令行禁止 [lìng xíng jìn zhǐ] 
 
  
 - 
   《管子·立政》:“令则行,禁则止,宪之所及,俗之所破。如百体之从心,政之所期也。” 
 
  
 - 
   下令行动就立即行动,下令停止就立即停止。形容法令严正,执行认真。 
 
  
 - 
   铁面无私 [tiě miàn wú sī] 
 
  
 -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四十五回:“我想必得你去做个‘监社御史’,铁面无私才好。” 
 
  
 - 
   形容公正严明,不怕权势,不讲情面。 
 
  
 - 
   正气凛然 [zhèng qì lǐn rán] 
 
  
 - 
   罗广斌、杨益言《红岩》第十章:“许云峰把椅子一推,正气凛然地站在大厅当中,昂头命令道:‘送我回监狱!’” 
 
  
 - 
   正气:刚正之气。凛然:可敬畏的样子。形容正气威严不可侵犯。 
 
  
 - 
   执法不阿 [zhí fǎ bù ā] 
 
  
 - 
   阿:迎合。执行法律公正无私,不屈从权势。 
 
  
 - 
   凛然正气 [lǐn rán zhèng qì] 
 
  
 - 
   陶斯亮《一封终于发出的信》:“您当时神态是那样地严肃,坦然,眉宇间凛然正气,使我仅有的一点疑问如烟消云散了。” 
 
  
 - 
   凛然:整肃而又可敬又可怕;正气:正直的气概。形容极威严的英雄气概,使人敬畏 
 
  
 - 
   清正廉洁 [qīng zhèng lián jié] 
 
  
 - 
   陆文夫《上山的和下山的》:“因为有很多人开始时都是想当一个清正廉洁的官,天长日久之后就忘记了初衷。” 
 
  
 - 
   品行端正,为人正直廉洁。 
 
  
 - 
   执法无私 [zhí fǎ wú sī] 
 
  
 - 
   执行法令非常坚定,毫不动摇 
 
  
 - 
   无私无畏 [wú sī wú wèi] 
 
  
 - 
   因为不自私而无所畏惧 
 
  
 - 
   刚正无私 [gāng zhèng wú sī] 
 
  
 - 
   明·罗贯中《平妖传》第27回:“为人刚正无私,不轻一笑。” 
 
  
 - 
   刚:刚直;正:正直。刚直方正而没有私心 
 
  
 - 
   方正不苟 [fāng zhèng bù gǒu] 
 
  
 - 
   清·钱泳《履园丛话·者者居》:“嘉定有老儒,名朱纲,为人方正不苟,颇信佛老之说。” 
 
  
 - 
   方正:正直;苟:苟且,不正派。指为人品行正直,不逢迎诌媚 
 
  
 - 
   正大不阿 [zhèng dà bù ē] 
 
  
 - 
   正大:光明正大;阿:迎合。光明正大,不循私迎合权贵 
 
  
 
比喻人有正义的词语(2个)
 
心地正直、一身正气
  
比喻人有正义的成语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 24239 	 
		标签: 
		          比喻人有正义的成语   
   咬字典百科 » 比喻人有正义的成语
免责声明:本文由网友提供互联网分享,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