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科学常识的成语

【成语】0人已阅

关于科学常识的成语(40个)

拔苗助长 [bá miáo zhù zhǎng]
《孟子·公孙丑上》:“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茫茫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
比喻违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急于求成,反而坏事。
白纸黑字 [bái zhǐ hēi zì]
元·无名氏《看钱奴买冤家债主》第二折:“不要闲说,白纸上写着黑字哩。若有反悔之人,罚宝钞……。”
白纸上写下了黑字。比喻有确凿的文字凭据,不容抵赖或悔改。
百花齐放 [bǎi huā qí fàng]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三回:“百花仙子只顾在此著棋,那知下界帝王忽有御旨命他百花齐放。”
形容百花盛开,丰富多彩。比喻各种不同形式和风格的艺术自由发展。也形容艺术界的繁荣景象。
百家争鸣 [bǎi jiā zhēng míng]
《汉书·艺文志》“凡诸子百八十九家……蜂出并作,各引一端,崇其所说,以此弛说,取舍诸候。”
指各种学术流派的自由争论互相批评。也指不同意见的争论。百家,这种观点的人或各种学术派别。鸣,发表见解。
百炼成钢 [bǎi liàn chéng gāng]
汉·陈琳《武军赋》:“铠则东胡阙巩,百炼精刚。”
比喻经过长期锻炼,变得非常坚强。
百折不挠 [bǎi zhé bù náo]
汉·蔡邕《太尉乔玄碑》:“其性庄,疾华尚朴,有百折不挠,临大节而不可夺之风。”
折:挫折;挠:弯曲。比喻意志坚强,无论受到多少次挫折,毫不动摇退缩。
背道而驰 [bèi dào ér chí]
唐·柳宗元《〈杨评事文集〉后序》:“其余各探一隅,相与背驰于道者,其去弥远。”
背:背向;道:道路;驰:奔跑。朝相反的方向跑去。比喻彼此的方向和目的完全相反。
比翼双飞 [bǐ yì shuāng fēi]
《尔雅·释地》:“南方有比翼鸟焉,不比不飞,其名谓之鹣鹣。”
比翼:翅膀挨着翅膀。双飞:成双的并飞。比喻夫妻情投意合,在事业上并肩前进。
并驾齐驱 [bìng jià qí qū]
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附会》:“是以驷牡异力,而六辔如琴;并驾齐驱,而一毂统福。”
并驾:几匹马并排拉着一辆车;齐驱:一齐快跑。并排套着的几匹马一齐快跑。比喻彼此的力量或才能不分高下。
波光粼粼 [bō guāng lín lín]
阿来《尘埃落定》第七章:“月亮升起来,照着波光粼粼的小河。”
波光:阳光或月光照在水波上反射过来的光。粼粼:形容水石明净。波光明净。
不耻下问 [bù chǐ xià wèn]
《论语·公冶长》:“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乐于向学问或地位比自己低的人学习,而不觉得不好意思。
不破不立 [bù può bù lì]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不破不立,不塞不流,不止不行,它们之间的斗争是生死斗争。”
不破除旧的,就不能建立新的。
趁热打铁 [chèn rè dǎ tiě]
姚雪垠《李自成》第34章:“是的,我们要趁热打铁,一举攻破南阳。”
铁要趁烧红的时候打。比喻要抓紧有利的时机和条件去做。
惩一儆百 [chéng yī jǐng bǎi]
《汉书·尹翁归传》:“其有所取也,以一警百,吏民皆服,恐惧改行自新。”
惩:惩罚;警:警戒。处死一个人,借以警戒许多人。
川流不息 [chuān liú bù xī]
南朝梁·周兴嗣《千字文》:“川流不息,渊澄取映。”
川:河流。形容行人、车马等象水流一样连续不断。
础润而雨 [chǔ rùn ér yǔ]
《淮南子·说林训》:“山云蒸,柱础润。”宋·苏洵《辨奸论》:“月晕而风,础润而雨,人人知之。”
柱子的基石润湿了,就是要下雨的征候。比喻见到一点迹象,就能知道它的发展方向。
触类旁通 [chù lèi páng tōng]
《周易·系辞上》:“引而伸之,触类而长之,天下之能事毕矣。”
触类:接触某一方面的事物;旁通:相互贯通。掌握了某一事物的知识或规律,进而推知同类事物的知识或规律。
大公无私 [dà gōng wú sī]
汉·马融《忠经·天地神明》:“忠者中也,至公无私。”
指办事公正,没有私心。现多指从集体利益出发,毫无个人打算。
大千世界 [dà qiān shì jiè]
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卷九:“长老身材勿量大,笠子太小生。师云:‘虽然如此大千世界总在里许。’”
佛教用语,世界的千倍叫小千世界,小千世界的千倍叫中千世界,中千世界的千倍叫大千世界。后指广大无边的人世。
大义灭亲 [dà yì miè qīn]
《左传·隐公四年》:“大义灭亲,其是之谓乎。”
大义:正义,正道;亲:亲属。为了维护正义,对犯罪的亲属不循私情,使受到应得的惩罚。
刀光剑影 [dāo guāng jiàn yǐng]
南朝 梁 吴筠《战城南囚首》:“剑光挥夜电,马汗昼成泥。”又《边城将》:“刀含四尺影,剑抱七星文。”
隐约显现出刀剑的闪光和影子。形容环境充满了凶险的气氛。
倒海翻江 [dǎo hǎi fān jiāng]
宋·陆游《夜宿阳山矶》诗:“五更颠风吹急雨,倒海翻江洗残暑。”
形容力量或声势非常浩大。
登高一呼 [dēng gāo yī hū]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三回:“他在外面登高而呼,只怕还容易些。”
比喻有影响的人物发出倡议。
滴水穿石 [dī shuǐ chuān shí]
宋·罗大经《鹤林玉露》:“绳锯木断,水滴石穿。”
水不断下滴,可以闹穿石头。比喻只要有恒心,不断努力,事情一定成功。
独树一帜 [dú shù yī zhì]
清·袁枚《随园诗话》卷三:“元、白在唐朝所以能独树一帜者,正为其不袭盛唐窠臼也。”
树:立;帜:旗帜。单独树起一面旗帜。比喻独特新奇,自成一家。
对牛弹琴 [duì niú tán qín]
汉·牟融《理惑论》:“公明仪为牛弹清角之操,伏食如枚。非牛不闻,不合其耳矣。”
讥笑听话的人不懂对方说得是什么。用以讥笑说话的人不看对象。
得道多助 [dé dào duō zhù]
先秦·孟轲《孟子·公孙丑下》:“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指符合道义者则能得到多数人的帮助。
低声细语 [dī shēng xì yǔ]
周而复《上海的早晨》第一部:“汤阿英在枕边低声细语说了最近的往来,时断时续,还是有些羞答答的,怕难为情。”
形容小声说话。
敦本务实 [dūn běn wù shí]
明·张居正《翰林院读书说》:“二三子不思敦本务实,以眇眇之身,任天下之重。”
崇尚根本,注重实际。
耳濡目染 [ěr rǔ mù rǎn]
唐·韩愈《清河郡公房公墓碣铭》:“目濡耳染,不学以能。”
濡:沾湿;染:沾染。耳朵经常听到,眼睛经常看到,不知不觉地受到影响。
翻江倒海 [fān jiāng dǎo hǎi]
宋·陆游《夜宿阳山矶》诗:“五更颠风吹急雨,倒海翻江洗残暑。”
原形容雨势大,后形容力量或声势非常壮大。
防患未然 [fáng huàn wèi rán]
《周易·既济》:“君子以思患而豫防之。”《乐府诗集·君子行》:“君子防未然。”
患:灾祸;未然:没有这样,指尚未形成。防止事故或祸害于尚未发生之前。
防微杜渐 [fáng wēi dù jiàn]
《后汉书·丁鸿传》:“若敕政责躬,杜渐防萌,则凶妖消灭,害除福凑矣。”
微:微小;杜:堵住;渐:指事物的开端。比喻在坏事情坏思想萌芽的时候就加以制止,不让它发展。
废寝忘食 [fèi qǐn wàng shí]
南朝·齐·王融《曲水诗》序:“犹且具明废寝,昃晷忘餐。”
废:停止。顾不得睡觉,忘记了吃饭。形容专心努力。
风驰电掣 [fēng chí diàn chè]
《六韬·龙韬·王翼》:“奋威四人,主择材力,论兵革,风驰电掣,不知所由。”
驰:奔跑;掣:闪过。形容非常迅速,象风吹电闪一样。
风雨如晦 [fēng yǔ rú huì]
《诗经·郑风·风雨》:“风雨如晦,鸡鸣不已。”
指白天刮风下雨,天色暗得象黑夜一样。形容政治黑暗,社会不安。
浮光掠影 [fú guāng lüè yǐng]
唐·禇亮《临高台》诗:“浮光随日度,漾影逐波深。”
水面的光和掠过的影子,一晃就消逝。比喻观察不细致,学习不深入,印象不深刻。
赴汤蹈火 [fù tāng dǎo huǒ]
《汉书·晁错传》:“故能使其众,蒙矢石,赴汤火。”晋·稽康《与山巨源绝交书》:“长而见羁,则狂顾顿缨,赴汤蹈火。”
赴:走往;汤:热水;蹈:踩。沸水敢蹚,烈火敢踏。比喻不避艰险,奋勇向前。
钢筋铁骨 [gāng jīng tiě gǔ]
曹禺《半日的“旅行”》:“在一间放着垫子和各种各样举重器械的房间里,我遇见了一群钢筋铁骨的青年。”
筋骨象钢铁打铸的一般。形容身体健壮有力或意志坚强不屈。
管见所及 [guǎn jiàn suǒ jí]
《抱朴子 勤求》:“故世间道士知金丹之事者万无一者。而管见之属,谓仙法当具在于纷若之书,及于祭礼拜伏之间而已矣。”
谦虚的说法,表示自己见识不广,意见未必正确。

关于科学常识的词语(6个)

此时无声胜有声、群起攻之、万绿丛中一点红、迅雷不及、血浓于水、冰山一角

关于科学常识的成语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 24802

标签: 关于科学常识的成语

咬字典百科 » 关于科学常识的成语
免责声明:本文由网友提供互联网分享,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