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价人的优点成语有哪些(39个)
-
不遗寸长 [bù yí cùn cháng]
-
《宋史·娄机传》:“称奖人才,不遗寸长。”
-
寸长:微小的长处。不遗漏一点点长处。形容善于发现别人的优点并给予称赞。
-
唇红齿白 [chún hóng chǐ bái]
-
明·胡文焕《琼琚记·桑下戏妻》:“只见唇红齿白,桃花脸,绿鬓朱颜柳叶眉,因此不忍而去。”
-
嘴唇红,牙齿白。形容人容貌俊美。
-
才华横溢 [cái huá héng yì]
-
清·曾国藩《曾国藩家书·道光26年4月16日》:“温弟时文已才华横溢,长安诸友多称赏之。”
-
才华:表现于外的才能。多指文学艺术方面而言,很有才华。
-
寸善片长 [cùn shàn piàn cháng]
-
宋·陈亮《覆吴叔异》:“寸善片长,辄欲与圣贤参列,豪杰争长,何暇争百世事业乎!”
-
形容微小的优点和长处。同“寸长片善”。
-
寸长片善 [cùn cháng piàn shàn]
-
宋·欧阳修《乞补馆职札子》:“稍有寸长片善为人所称者,皆已擢用之矣。”
-
寸长:一点儿长处。片:零碎的。形容微小的长处和优点。
-
独有千秋 [dú yòu qiān qiū]
-
清·张履《学箴示诸生》:“何穷何通?何得何丧?独有千秋,斯志必抗。”
-
独具流传久远的价值;具有独特的专长或优点,可以流传千古。
-
独有千古 [dú yǒu qiān gǔ]
-
清·翁方纲《石洲诗话》卷七:“唐之李义山(李商隐)、宋之黄涪翁(黄庭坚),皆杜法也。先生撮在此一首中,真得其精微矣。方翁(陆游)、道园(虞集)皆未尝有此等议论,即使不读遗山诗集,已自可以独有千古矣。”
-
具有流传久远的价值;具有独特的专长或优点。同“独有千秋”。
-
刚直不阿 [gāng zhí bù ē]
-
明·周楫《西湖二集·救金鲤海龙王报德》:“并一生宦迹,刚直不阿之志,具表奏闻。”
-
刚强正直,不逢迎,无偏私。
-
各有所长 [gè yǒu suǒ chéng]
-
《管子·形势解》:“明主之官物也,任其所长,不任其所短,故事无不成,而功无不立。乱主不知物之各有所长所短也。”
-
长:长处、优点。各有各的长处、优点。一般多指人才而言。
-
和蔼可亲 [hé ǎi kě qīn]
-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二十九回:“原来这唐六轩唐观察为人极其和蔼可亲,见了人总是笑嘻嘻的。”
-
和蔼:和善。态度温和,容易接近。
-
举世无双 [jǔ shì wú shuāng]
-
汉·东方朔《答客难》:“自以为智能,海内无双。”
-
全世界找不到第二个。
-
抉瑕掩瑜 [jué xiá yǎn yú]
-
唐·严郢《驳议吕諲》:“今太常议荆南之政详矣……乃抉瑕掩瑜之论,非中适之言也。”
-
瑕:玉上的斑点;瑜:玉石的光彩。故意挑剔玉上的斑点,埋没它的光彩。比喻刻意挑剔别人的缺点和短处,而抹煞其优点和长处。
-
宽宏大量 [kuān hóng dà liàng]
-
元·无名氏《鱼樵记》第三折:“我则道相公不知打我多少,元(原)来那相公宽宏大量。”
-
形容度量大,能容人。
-
乐善好施 [lè shàn hào shī]
-
《史记·乐书二》:“闻徵音,使人乐善而好施;闻羽音,使人整齐而而好礼。”
-
喜欢做善事,乐于拿财物接济有困难的人。
-
评功摆好 [píng gōng bǎi hǎo]
-
李存葆《高山下的花环》:“他又一次在军党委会上甩帽,为陈老总评功摆好。”
-
评定成绩,摆出优点。
-
勤学苦练 [qín xué kǔ zh]
-
老舍《文艺学徒》:“在他的一幅作品里,四妙咸备,样样表现着他终生勤学苦练、奋斗不懈的精神。”
-
认真学习,刻苦训练。
-
勤学好问 [qín xué hǎo wèn]
-
宋·朱熹《朱子语类·论语》:“它而今是勤学好问,便谥之以文。”
-
勤奋学习,不懂的就问。比喻善于学习。
-
舍短取长 [shě duǎn qǔ cháng]
-
《汉书·艺文志》:“若能修六艺之术,而观此九家之言,舍短取长,则可以通万方之略矣。”
-
短:短处,缺点;长:长处,优点。不计较别人缺点,取其长处,予以录用。
-
未雨绸缪 [wèi yǔ chóu móu]
-
《诗经·豳风·鸱号》:“迨天之未阴雨,彻彼桑土,绸缪牖户。”
-
绸缪:紧密缠缚。天还没有下雨,先把门窗绑牢。比喻事先做好准备工作。
-
温文尔雅 [wēn wén ěr yǎ]
-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陈锡九》:“此名士之子,温文尔雅,乌能作贼?”
-
温文:态度温和,有礼貌;尔雅:文雅。形容人态度温和,举动斯文。现有时也指缺乏斗争性,做事不大胆泼辣,没有闯劲。
-
文武双全 [wén wǔ shuāng quán]
-
《旧唐书·李光弼传》:“蕴孙、吴之略、有文武之才。”
-
文:文才;武:武艺。能文能武,文才和武艺都很出众。
-
恶不去善 [wù bù qù shàn]
-
《左传·哀公五年》:“私仇不及公,好不废过,恶不众善,义之经也。”
-
不因为厌恶某人而否定他的优点。
-
瑕瑜互见 [xiá yú hù xiàn]
-
清·平步青《霞外捃屑》卷七:“升庵论文,瑕瑜互见。”
-
见:通“现”,显现。比喻优点、缺点都有。
-
心明眼亮 [xīn míng yǎn liàng]
-
南北朝 王俭《褚渊碑文》:“风仪与秋月齐明,音徽与春云等润,韵宇弘深,喜愠莫见其际,心明通亮,用人言必由于己。”
-
心里明白,眼睛雪亮。形容看问题敏锐,能辨别是非。
-
相貌堂堂 [xiàng mào táng táng]
-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五十四回:“御弟相貌堂堂,丰姿英俊,诚是天朝上国之男儿,南赡中华之人物。”
-
形容人的仪表端正魁梧。
-
扬长避短 [yáng cháng bì duǎn]
-
秦牧《漫记端木蕻良》:“选择这样一个题材来写作,既扬长避短,也施展了抱负。”
-
发挥或发扬优点或有利条件,克服或回避缺点或不利条件。
-
一笔抹煞 [yī bǐ mǒ shā]
-
清·刘鹗《老残游记》第十一回:“所以天降奇灾,北拳南革,要将历代圣贤一笔抹煞,此也是自然之理,不足为奇的事。”
-
抹煞:勾销。画一笔,全部抹掉。比喻轻率地把成绩、优点全部否定。
-
一表人才 [yī biǎo rén cái]
-
元·关汉卿《望江亭》第一折:“夫人,放着你这一表人物,怕没有中意的丈夫?”
-
表:指外貌。形容人容貌俊秀端正。
-
一丝不苟 [yī sī bù gǒu]
-
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四回:“上司访知,见世叔一丝不苟,升迁就在指日。”
-
苟:苟且,马虎。指做事认真细致,一点儿不马虎。
-
严于律己 [yán yú lǜ jǐ]
-
宋·陈亮《谢曾察院君》:“严于律己,出而见之事功;心乎爱民,动必关天治道。”
-
律:约束。严格地约束自己。
-
一笔抹摋 [yī bǐ mò sà]
-
比喻轻率地把成绩、优点全部否定。同“一笔抹煞”。
-
一笔抹杀 [yī bǐ mǒ shā]
-
明·沈德符《野获编》:“遂将前后爱书,一笔抹杀。”
-
比喻轻率地把成绩、优点全部否定。
-
瑜百瑕一 [yú bǎi xiá yī]
-
清·陈康祺《郎潜纪闻》卷五:“观玩全书,瑜百瑕一,津逮来学,诚为有裨。”
-
比喻优点多而缺点少。瑜,玉的光采;瑕,玉的毛病。
-
瑜不揜瑕 [yú bù yǎn xiá]
-
《礼记·聘礼》作“瑜不揜瑕”。郑玄注:“瑕,玉之病也。瑜,其中间美者。”
-
瑜:玉的光彩,比喻优点;瑕:玉上的斑点,比喻缺点。原指玉之性,美与恶不互相掩盖,后多比喻优点不能掩盖缺点。
-
仗义疏财 [zhàng yì shū cái]
-
元·无名氏《来生债》第四折:“则为我救困扶危,疏财仗义,都做了注福消愆。”
-
仗义:讲义气;疏财:分散家财。旧指讲义气,拿出自己的钱财来帮助别人。
-
智勇双全 [zhì yǒng shuāng quán]
-
元·关汉卿《五侯宴》第三折:“某文通三略,武解六韬,智勇双全 。”
-
又有智谋,又很勇敢。
-
出口成章 [chū kǒu chéng zhāng]
-
《诗经·小雅·都人士》:“彼都人士,狐裘黄黄,其容不改,出言成章。”
-
说出话来就成文章。形容文思敏捷,口才好。
-
眉清目秀 [méi qīng mù xiù]
-
元·无名氏《合同文学》第一折:“有个小孩唤做按住,今年三岁,生得眉清目秀,是好一个孩儿也。”
-
形容人容貌清秀不俗气。
-
目光炯炯 [mù guāng jiǒng jiǒng]
-
清·叶廷琯《鸥陂渔话·葛苍公传》:“先达葛苍公讳麟,号瞿庵,性敏多才,状奇伟,目光炯炯有英气,胆力过人。”
-
炯炯:明亮的样子。两眼明亮有神。
评价人的优点词语有哪些(9个)
蔽伤之忧、各有所能、善与人同、时政利病、一概抹杀、一概抹煞、隐恶扬美、英俊潇洒、流传千古
评价人的优点成语有哪些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 24927
标签:
评价人的优点成语有哪些
咬字典百科 » 评价人的优点成语有哪些
免责声明:本文由网友提供互联网分享,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