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初夏特点的成语(31个)
-
沉李浮瓜 [chén lǐ fú guā]
-
三国·魏·曹丕《与朝歌令吴质书》:“淝甘瓜于清泉,沉朱李于寒水。”
-
吃在冷水里浸过的瓜果。形容暑天消夏的生活。
-
春风夏雨 [chūn fēng xià yǔ]
-
汉·刘向《说苑·贵德》:“吾不能以春风风人,吾不能以夏雨雨人,吾穷必矣。”
-
春风和煦,夏雨滋润,足以养育万物。常比喻及时给人以教益和帮助。
-
簟纹如水 [diàn wén rú shuǐ]
-
宋·苏轼《南堂五首》:“扫地焚香闭阁眠,簟纹如水帐如烟。” 宋·辛弃疾《御街行》:“纱厨如舞,簟纹如水,别有生凉处。”
-
簟:竹。竹席细密的纹理像清凉的水一样。常用以形容夏夜的清凉。
-
电闪雷鸣 [diàn shǎn léi míng]
-
杜鹏程《在和平的日子里》第五章:“是英明的主意,这主意通过电话就电闪雷鸣一样传遍工地。”
-
闪电飞光,雷声轰鸣。比喻快速有力。也比喻轰轰烈烈。
-
冬温夏清 [dōng wēn xià qīng]
-
北魏《张猛龙碑》:“冬温夏清,晓夕承奉。”
-
冬天使父母温暖,夏天使父母凉爽。指人子孝道。亦泛称冬暖夏凉。
-
风和日丽 [fēng hé rì lì]
-
清·吴趼人《痛史》:“是日风和日丽,众多官员,都来祭奠。”
-
和风习习,阳光灿烂。形容晴朗暖和的天气。
-
风吹雨打 [fēng chuī yǔ dǎ]
-
唐·杜甫《三绝句》:“不如醉里风吹尽,可忍醒时雨打稀。”
-
原指花木遭受风雨摧残。比喻恶势力对弱小者的迫害。也比喻严峻的考验。
-
风平浪静 [fēng píng làng jìng]
-
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卷七:“僧问:‘风恬浪静时如何?’师曰:‘吹倒南墙。’”
-
指没有风浪。比喻平静无事。
-
风起云涌 [fēng qǐ yún yǒng]
-
宋·苏轼《后赤壁赋》:“划然长啸,草木震动,山鸣谷应,风起水涌。”
-
大风刮起,乌云涌现。比喻新事物相继兴起,声势很盛。
-
风调雨顺 [fēng tiáo yǔ shùn]
-
《旧唐书·礼仪志一》引《六韬》:“既而克殷,风凋雨顺。”
-
调:调和;顺:和协。风雨及时适宜。形容风雨适合农时。
-
风云变幻 [fēng yún bià huàn]
-
南朝·梁·庾信《入彭城馆》诗:“年代殊之民俗,风云更盛衰。”
-
象风云那样变化不定。比喻时局变化迅速,动向难以预料。
-
风雨交加 [fēng yǔ jiāo jiā]
-
清 梁章钜《浪迹续谈 除夕元旦两诗》:“冬至前后,则连日阴噎,风雨交加,逾月不止。”
-
又是刮风,又是下雨。比喻几种灾难同时袭来。
-
风云突变 [fēng yún tū biàn]
-
毛泽东《清平乐 蒋桂战争》词:“风云突变,军阀重开战。洒向人间都是怨,一枕黄粱再现。”
-
风云:比喻变幻动荡的局势。局势突然发生了变化。
-
浮瓜沉李 [fú guā chén lǐ]
-
三国·魏·曹丕《与朝歌令吴质书》:“浮甘瓜于清泉,沉朱李于寒冰。”
-
吃在冷水里浸过的瓜果。形容暑天消夏的生活。
-
浮瓜沈李 [fú guā shěn lǐ]
-
语出三国·魏·曹丕《与朝歌令吴质书》:“浮甘瓜於清泉,沈朱李於寒水。”亦作“浮瓜沉李”。
-
指以寒泉洗瓜果解渴。后代指消夏的生活。
-
寒来暑往 [hán lái shǔ wǎng]
-
《周易·系辞下》:“寒往则暑来,暑往则寒来,寒暑相推,而岁成焉。”
-
盛夏已过,寒冬将至。泛指时光流逝。
-
汗流浃背 [hàn liú jiā bèi]
-
《后汉书·伏皇后纪》:“操出,顾左右,汗流浃背。”
-
浃:湿透。汗流得满背都是。形容非常恐惧或非常害怕。现也形容出汗很多,背上的衣服都湿透了。
-
挥汗成雨 [huī hàn chéng yǔ]
-
《战国策·齐策一》:“连衽成帷,举袂成幕,挥汗成雨。”
-
挥:洒,泼。用手抹汗,汗洒下去就跟下雨一样。形容人多。
-
挥汗如雨 [huī hàn rú yǔ]
-
《战国策·齐策一》:“连衽成帷,举袂成幕,挥汗成雨。”
-
挥:洒,泼。形容天热出汗多。
-
汗流洽背 [hàn liú qià bèi]
-
《旧唐书·昭宗纪》:“昭宗临轩自谕之曰:‘卿等藩侯,宜存臣节,称兵入朝,不由奏请,意在何也?’茂贞、行瑜汗流洽背,不能对。”
-
汗流得满背都是。形容非常恐惧或非常害怕。现也形容出汗很多,背上的衣服都湿透了。同“汗流浃背”。
-
汗如雨下 [hàn rú yǔ xià]
-
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卷四十七:“三冬汗如雨。”
-
汗珠象下雨似的往下掉。形容出汗很多。
-
焦金烁石 [jiāo jīn shuò shí]
-
北齐·刘昼《刘子新论·大质》:“大热煊赫,焦金烁石。”
-
使金石熔化枯焦。形容天气酷热。
-
焦金流石 [jiāo jīn liú shí]
-
南朝·刘孝标《辩命论》:“放勋之世,浩浩襄陵;天乙之时,焦金流石。”
-
将金属、石头烧焦、熔化。形容天气极度干旱、炎热。
-
雷霆万钧 [léi tíng wàn jūn]
-
汉·贾山《至言》:“雷霆之所击,无不摧折者;万钧之所压,无不糜灭者。”
-
霆:急雷;钧:古代重量单位,三十斤为一钧。形容威力极大,无法阻挡。
-
阑风长雨 [lán fēng zhàng yǔ]
-
唐杜甫《秋雨叹》诗之二:“阑风长雨秋纷纷,四海八荒同一云。”
-
阑珊的风,冗多的雨。指夏秋之际的风雨。后亦泛指风雨不已。亦作“阑风伏雨”。
-
阑风伏雨 [lán fēng fú yǔ]
-
清·纳兰性德《菩萨慢》词:“阑风伏雨催寒食,樱桃一夜花狼藉。”
-
指夏秋之际的风雨。后亦泛指风雨不已。同“阑风长雨”。
-
瓢泼大雨 [piáo pō dà yǔ]
-
周立波《暴风骤雨》第一部十二:“西北悬天起了乌黑的云朵,不大一会,瓢泼大雨到来了,夹着炸雷和闪电,因为三天两头地下雨,道上黑泥总是不干的,出门的人们都是光着脚丫子,顺着道沿走。”
-
像用瓢泼水那样的大雨。形容雨下得非常大的样子。
-
倾盆大雨 [qīng pén dà yǔ]
-
唐·杜甫《白帝》诗:“白帝城中云出门,白帝城下雨翻盆。”
-
雨大得象盆里的水直往下倒。形容雨大势急。
-
秋收冬藏 [qiū shōu dōng cáng]
-
西汉·司马迁《史记·太史公自序》:“夫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此天道之大经也。”
-
秋季为农作物收获季节,冬季则贮藏果实以待一年之需要。比喻一年的农事。
-
秋行夏令 [qiū xíng xià líng]
-
鲁迅《阿Q正传》第八章:“但现在是暮秋,所以这‘秋行夏令’的情形,在盘辫家不能不说是万分的英断,而在未庄也不能说无关于改革了。”
-
令:时令。时已秋季,还在做夏令的事。指不合时令。
-
肉山脯林 [ròu shān fǔ lín]
-
晋 皇甫谧《帝王世纪 夏》:“以人架车,肉山脯林,以酒为池,一鼓而牛饮者三千余人。”
-
积肉如山,列脯如林。原是夏桀生活芒淫的故事,后比喻宴会的奢侈。
描写初夏特点的词语(9个)
半晴半阴、大汗涔涔、骄阳似火、夏阳酷暑、烈日炎炎、夏山如碧、海天云蒸、火云如烧、夏树苍翠
描写初夏特点的成语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 25012
标签:
描写初夏特点的成语
咬字典百科 » 描写初夏特点的成语
免责声明:本文由网友提供互联网分享,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