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司病是由雅司螺旋体引起的慢性接触性传染病。病原为雅司螺旋体,亦称纤细螺旋体,形态似梅毒螺旋体,体长10~13μm,螺旋紧密,能活泼运动,在体外不能生长,于特殊培养基中能存活数日而不能增殖。能在-70℃干冰低温存毒力多年。
青少年多见,系接触传染,雅司螺旋体由外伤处侵入人体而感染,并非由性交传染而非性病。
本病发展分三期。
1.第一期母雅司期
感染后潜伏期约为2~3周,在潜伏期患者感头痛、倦怠及发热,在螺旋体入侵处出现丘疹,渐增大为结节,上覆有厚薄不一的深褐色痂,常单个,如杨莓大,质硬如橡皮,间有扩大或增殖成圆形或环形小片肉芽肿,或溃破形成边缘微高的浅溃疡,上覆厚痂,直径可达3~4cm,有痒或痛感,称母雅司,在其周围可出现一些同样但较小的损害,呈卫星状,上可结痂,除痂后表面似杨莓状。本期损害脓液中有大量螺旋体。母雅司多见于面和四肢暴露部位,尤以下肢为多,病程慢性,数月后愈合遗留萎缩瘢痕。可发生骨膜炎,特别在儿童。
2.第二期雅司疹期
发生于母雅司出现1~3月后,此时有些病例母雅司尚未愈合,常伴有畏寒、发热、纳差和全身酸痛等。
3.第三期溃疡结节性坏死期
发生在感染后5~6年,损害为结节,数个或10余个,排列成片,环形,多环状或匐形性,溃破后形成溃疡,具凿缘,不甚规则、见于臂、腿部屈侧,覆有少许浆液和厚痂,愈后留下萎缩性或肥厚性瘢痕,其下长骨常同时受累及,产生骨膜炎,骨质疏松,甚至腔隙形成。上腭穿孔或鼻骨破坏者也偶有所见,病程慢性,可数年不愈。
1.病原体检查
早期病损去痂后取渗出液涂片,暗视野显微镜检查可见密螺旋体,形态酷似梅毒等其他螺旋体。
2.血清学检查
可采用检测梅毒螺旋体的方法,如VDRL,USR,RPR试验或FTA-ABS,FPHA密螺旋体试验,发病1~2个月后梅毒血清学反应及螺旋体制动试验均为阳性。
3.其他
根据临床需要选择X线胸片,X线骨片,心电图和B超等检查。
病前有与患者密切接触史,或流行区居住史,具典型皮疹,诊断不难,一、二期损害可查螺旋体,发病1~2月后血清VDRL或USR有助于诊断。
采用苄星青霉素G肌内注射,可使病变迅速消退并能防止其复发,对青霉素过敏者可用红霉素或四环素。晚期雅司的溃疡需局部使用防腐敷料外科治疗,因慢性骨炎和挛缩所致的畸形,需手术治疗。
咬字典百科 » 雅司病_Ya Si Bing
免责声明:本文由网友提供互联网分享,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