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证_Yu ZHeng

【医学】0人已阅
概述

由于情志不舒,气机瘀滞所致,以心情抑郁,情绪不宁,胸部满闷,胁肋胀痛,或易怒易哭,或咽中如有异物梗阻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类病症。

郁字有积、滞、蕴结等含义。以此命名为“郁证”者,其临床表现极为复杂,广而言之,泛指由外感六淫,内伤七情引起的脏腑机能不和,从而导致多种病理产物的滞塞和郁结之证。本篇着重阐述由精神因素所引起,以气机瘀滞为基本病变的一类郁证。

早在《内经》就有关于郁证病机和治则记载。《金匮要略?妇人杂病》篇提出了“脏躁”及“妇人咽中如有炙”等证,实质上是郁证的主要临床表现,所载述的治法方药沿用至今。《丹溪心法?六郁》开始将本病作为一个独立病证论述,首创“六郁”之说,即气郁、血郁、痰郁、火郁、湿郁、食郁等六种,其中以气郁为先,然后才有诸郁的形成。《景岳全书?郁证》指出郁证“因病而郁”和“因郁而病”的不同,使本病的概念更加明确。《临证指南医案?郁》认为:“郁证全去病者能移情易性”,较深刻地阐明了郁证患者在精神护治方面的重要意义。

现代医学的神经衰弱、癔病、更年期综合征以及反应性精神病等病,凡表现郁证症状者可参考本篇辨证论治。


病因

郁证的病因是情志内伤,病理变化和心、肝、脾关系密切。肝喜条达,若情怀抑郁,则肝气不舒;脾主健运,忧愁思虑,脾运失健;心主神明,悲哀过度,则心气受损。气郁常是诸郁的先导,气郁日久,影响及血,则血行不畅,而致血郁;气郁化火,又可形成火郁;气滞不行,津液凝聚成痰,可致痰郁;脾运不健,或水湿停聚而成湿郁;或食积不消而成食郁。至于悲哀伤心,则可出现悲伤欲哭等心神不宁之症。六郁一般多属实证,若病久伤及心、肝、脾三脏气血,则多属虚证。


临床表现

1.肝气郁结

证见精神抑郁,或胸闷胁痛,腹胀嗳气,不思饮食,脉弦细。为郁病的各种证型所共有。

2.气郁化火上逆

兼见性情急躁易怒,头痛头晕,胸闷胁胀,口苦口干,苔黄舌红,脉弦数。

3.痰气郁结

兼见咽中似有物梗阻,咯之不出,咽之不下。

4.血郁

兼胸胁胀痛,呈刺痛,部位固定,舌质有瘀点、瘀斑。,或舌紫暗。

5.食郁

兼见胃脘胀满,嗳气酸腐,不思饮食,舌质红苔黄厚或腻。

6.湿郁

兼见身重,脘腹胀满,嗳气,口腻,便溏腹泻,舌质红苔黄厚。


辨证施治

(一)内治法

郁证的证治,以宣通郁结、调畅气机、怡情易性为大法,但应辨别受病的脏腑及气、血、火、湿、食、痰郁的不同,并注意六郁相兼的情况,辨证用药。久病正虚,则当益其虚衰,以调阴阳。虚实夹杂,则虚实并调。常见证型:

1.肝气郁结

证候:情怀抑郁,胸闷嗳气,胁肋胀痛,痛无定处,舌苔薄腻,脉弦。治则:疏肝解郁、理气畅中。主方:柴胡疏肝散加减。方药:陈皮(醋炒)、柴胡、川芎、枳壳(麸炒)、芍药、甘草(炙)、香附。

2.气郁化火

证候:急躁易怒,胸胁胀痛,口干而苦,溲黄便干,嘈杂吞酸,舌质红,苔黄,脉弦数。治则:理气解郁、清肝泻火。主方:丹栀逍遥散。方药:白术、柴胡、当归、茯苓、甘草、牡丹皮、山栀、芍药。

3.血行瘀滞

证候:头痛,失眠,胸胁疼痛,状如针刺,舌质紫黯,或有瘀点,脉弦涩。治则:活血化瘀、理气解郁。主方:血府逐瘀汤。方药:当归、生地、桃仁、红花、枳壳、赤芍、柴胡、甘草、桔梗、川芎、牛膝。

4.气痰互阻

证候:胸部闷塞,有痰不爽,咽中如有异物,吐之不出,咽之不下,舌苔薄腻,脉弦滑。治则:疏肝解郁、理气化痰。主方:半夏厚朴汤。方药:半夏、厚朴、茯苓、生姜、苏叶。

5.郁损心脾

郁证日久,伤及心脾,证候:头晕神疲,心悸失眠,纳谷不香,面色不华,舌质淡,苔薄白,脉细。治则:心脾两调。主方:归脾汤。方药:白术、当归、白茯苓、黄芪(炒)、龙眼肉、远志、酸枣仁(炒)、木香、甘草(炙)、人参。

6.脏躁证

证候:抑郁过度,心肝血虚,以致精神恍惚,多疑善惊,哭笑无常。治则:甘缓润燥。主方:甘麦大枣汤加味。方药:炙甘草、小麦、大枣。

(二)针灸疗法

可选用十三鬼穴:人中、少商、隐白、大陵、申脉、风府、颊车、承浆、间使、上星、鬼藏(男即会阴,女即玉门头)、曲池、鬼封(舌下中缝)。在开始针刺的时候选用前5个穴位,以后每天去掉最前一个穴位,再顺序加入后面的一个穴位,如此反复进行。其中人中、承浆穴是在穴位左边进针右边出针,申脉、曲池穴一般使用火针刺。若是病情较重者,可在少商、隐白穴处用灸法,方法是将手足大指相向捆在一起,使手上的两个少商穴、足上的两个隐白穴靠在一起,然后在两穴上放较大的艾绒,点燃,使患者有一定的烧灼感后将艾绒去掉算一壮,一般一次灸三壮。肝气郁结,加期门;血瘀加中都。


身心调理

1.郁证为情志致病,注意精神调摄,保持乐观情绪,有助于防止发病,促进恢复健康。

2.配合气功、太极拳等治疗。


猜你喜欢:
  • 盐酸麻黄碱滴鼻液_Yan Suang Ma Huang Jian Di Bi Ye
  • 副乳_Fu Ru
  • 耳流脓_Er Liu Nong
  • 鹅口疮_E Kou Chuang
  • 耳痒_Er Yang
  • 标签: 中医科 郁证 概述 病因 临床表现 辨证施治 身心调理

    咬字典百科 » 郁证_Yu ZHeng
    免责声明:本文由网友提供互联网分享,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