卟啉病_Bu Lin Bing

【医学】0人已阅
概述

本病又名血紫质病,是血红素合成途径当中,由于缺乏某种酶或酶活性降低,而引起的一组卟啉代谢障碍性疾病。可为先天性疾病,也可后天出现。主要临床症状包括光敏感、消化系统症状和精神神经症状。


病因

血红素合成途径中,由于缺乏某种酶或酶活性降低,引起卟啉或其前体如δ-氨基-r-酮戊酸(ALA)和胆色素原(PBG)生成异常升高,并在组织中蓄积的一组卟啉代谢障碍性疾病。过剩的卟啉可引起光过敏症,患者对阳光过敏。曝露于光的患者出现含大量卟啉的水形成皮肤损害。某些卟啉症,特别是δ-氨基-γ-酮戊酸和胆色素原贮积可能导致神经损害引起疼痛甚至瘫痪。


临床表现

本组疾病主要包括肝性卟啉病、ALA脱水酶缺乏卟啉病、急性间歇性卟啉病、遗传性粪卟啉病、变异性粪卟啉病、迟发性皮肤卟啉病、肝性红细胞生成性卟啉病、红细胞生成性卟啉病、X连锁铁粒幼细胞性贫血、先天性红细胞生成性卟啉病。下面介绍较为常见和有特征性的迟发性皮肤卟啉病和红细胞生成性原卟啉病。

迟发性皮肤卟啉病是最常见的卟啉病,是因尿卟啉原脱羧酶缺乏或活性下降使尿卟啉堆积导致的。本病多见于成人,男性多见,多有肝病史或饮酒史。皮疹夏重冬轻。临床表现为曝光部位的非炎症性水疱、大疱,可见糜烂、结痂、溃疡,愈后遗留瘢痕、粟丘疹、色素沉着和色素减退。皮肤的脆性增加,轻微擦伤即可形成糜烂面,用指甲可挂去受累部位皮肤(Dean征阳性)。

红细胞生成性原卟啉病是第二常见的卟啉病,是由于亚铁螯合酶活性低下,原卟啉原IV水平升高而引起的,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本病大多儿童起病,夏重冬轻,表现为日晒后曝光部位的疼痛、烧灼感,出现红斑、水肿、风团,严重者可出现水疱、血疱、糜烂、结痂。皮疹反复发作使患者面部呈饱经风霜样改变,面部、手背等曝光部位可见线状萎缩性瘢痕。严重者可伴有肝病,皮疹终生反复发生。


检查

1.组织病理

表现为真皮上层和乳头层血管壁及血管壁周围嗜酸性均质物质呈套状沉积,PAS染色阳性。陈旧性皮损可伴有胶原束增粗。水疱可形成于表皮下或基底膜带。直接免疫荧光检查可见基底膜带IgG沉积。

2.实验室检查

迟发型皮肤卟啉病表现为尿卟啉增多,尿样本于Wood灯下可见珊瑚色荧光,血清铁可增高,转铁蛋白饱和度增加;红细胞生成性原卟啉病血浆、红细胞、粪中原卟啉增加,尿卟啉正常,粪卟啉可增加,荧光显微镜可见红细胞呈现红色荧光。


诊断

)急性间歇性血卟啉病(AIP)

1.实验室检查

(1)尿、血浆的ALA和 PBG检测:病情发作时,病人尿、血浆的ALA和PBG水平明显升高,尿PBG常为50~200 mg/d(正常参考值0~4mg/d);尿ALA常介于20~100mg/d(正常参考值0~7mg/d)。反复发作病人血或尿ALA、PBG仍维持高水平。

(2)尿卟啉及粪卟啉检测:粪卟啉常正常或轻度升高。尿中尿卟啉及粪卟啉,红细胞原卟啉都可升高,但不具有特异性,AIP病人血卟啉正常或轻微升高。

(3)PBG脱氨酶:大多数AIP病人红细胞PBG脱氨酶活性约是正常人50%。这对伴有血浆或尿PBG升高病人的确诊有帮助。家族中如有PBG脱氨酶活性下降时,测定红细胞PBG脱氨酶对家人进行筛查是有益的。

2.尿色观察

ALA和PBG是无色的,但PBG高浓度时可非酶促反应形成尿卟啉,降解成胆色素。肝产生过多ALA也可在其他组织代谢为胆色素。过多的卟啉,胆色素可分别使尿呈红色、棕色,特别是放置在阳光下后。

3.遗传学检测

对有AIP遗传性基因突变的家属,DNA检测是最敏感和最特异的方法,但只适用于在基因突变已明确的情况下。

诊断严重腹痛和神经症状与其他常见病相似,因此,排除常见病后,卟啉病的诊断应疑诊AIP和其他急性卟啉病。尿、血浆的ALA和PBG检测以及PBG脱氨酶检测有助诊断。

)迟发性皮肤血卟啉病(PCT)

尿中PBC排泄量正常,ALA可轻度增加。尿中七羧基和六羧基卟啉的含量增加,粪卟啉的水平也有所增加。皮肤活检能支持PCT的诊断,但不是特异的。

)红细胞生成性原卟啉病(EPP)

1.实验室检查,红细胞和血浆中原卟啉显著增加,尿中PBG和ALA的分泌不增多,粪便中原卟啉显著增加。

2.诊断无家族性。在儿童期即出现皮肤光过敏,即使没有水疱和瘢痕存在也应怀疑有EPP。

3.先天性红细胞生成性原卟啉病外周血红细胞大小不等、异形、点彩、有核红细胞。骨髓象增生,红系为主,有病态造血,可有环状铁粒幼细胞增多。紫外线灯照射外周血,红细胞呈鲜红荧光持续>30s。

)先天性红细胞生成性卟啉病

1.外周血红细胞大小不等、异形、点彩、有核红细胞。

2.骨髓象增生,以红系为主,有病态造血,可有环状铁粒幼细胞增多。7.紫外线灯照射外周血,红细胞呈鲜红荧光持续>30s。

3.红细胞、网织红细胞及有核红细胞胞质中可有紫色细长或稍弯曲的针样结晶卟啉包涵体为脾摘出功能缺陷所致。

)原卟啉病

红细胞内游离原卟啉明显增高≥5.4μmol/L(正常<0.9/μmol/L)。

)混合性卟啉病

尿液检查结果和急性间歇性卟啉病及迟发性皮肤卟啉病相似。


治疗

1.消除可能的诱因

包括忌酒、停用可能加重病情的药物。避光、防晒,使用遮光剂。

2.迟发型皮肤卟啉病

可口服羟氯喹治疗,必要时也可采用放血疗法。

3.红细胞生成性原卟啉病

可口服β胡萝卜素降低光敏感。也可尝试NB-UVB照射提高对光的耐受。


猜你喜欢:
  • 盐酸麻黄碱滴鼻液_Yan Suang Ma Huang Jian Di Bi Ye
  • 副乳_Fu Ru
  • 耳流脓_Er Liu Nong
  • 鹅口疮_E Kou Chuang
  • 耳痒_Er Yang
  • 标签: 皮肤科 卟啉病 概述 病因 临床表现 检查 诊断 治疗

    咬字典百科 » 卟啉病_Bu Lin Bing
    免责声明:本文由网友提供互联网分享,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