溃疡分枝杆菌感染_Kui Yang Fen Zhi Gan Jun Gan Ran

【医学】0人已阅
概述

又称布鲁里溃疡,是由溃疡分枝杆菌引起的慢性隐袭性坏死性皮肤病,主要流行于中非、西非国家的热带雨林地区。本菌的自然宿主和人类传播途径尚不清楚,可能通过破损皮肤接触污染的水、土、植物或水中昆虫叮咬而感染。皮损好发于前臂及小腿,为特征性的坏死性溃疡,有不规则扇形边缘,深部潜行。病理、细菌涂片及培养可帮助确诊。


病因

本病的病原菌为腐生寄生菌,生长缓慢,为非产色分枝杆菌,培养后生长温度在24~31℃,3~5周形成菌落。本菌的自然宿主和人类传播途径尚不清楚,可能通过破损的皮肤接触污染的水、土或植物而感染,水中昆虫叮咬后也可感染,人与人之间飞沫传播尚未被证实。溃疡分枝杆菌可产生一种可溶性多肽毒素,破坏组织,抑制单核细胞和T细胞反应。


临床表现

患者常为河流或温暖潮湿地带的妇女或儿童,常于外伤7~14天后发病,皮损好发于前臂及小腿,起初为单一、坚实、无痛性皮下结节,偶尔可见卫星灶损害,结节破溃后,形成特征性的坏死性溃疡,有不规则扇形边缘,深部潜行,基底充满坏死的脂肪组织。溃疡可逐渐发展为大面积破坏性溃疡,但患者疼痛轻微,无发热等全身症状,局部淋巴结不肿大。皮损数月后可自行痊愈,极个别可持续数年。后期皮损组织纤维化和瘢痕形成可导致肢体挛缩畸形。


检查

溃疡基底组织涂片或切片可见到大量抗酸杆菌。将溃疡渗出液或新鲜组织在30~35℃培养可有分枝杆菌生长,培养6~8周可见菌落。组织病理学检查早期可见真皮和皮下组织坏死,群集的抗酸杆菌粘附于真皮胶原纤维;溃疡期可见真皮胶原纤维变性,汗腺周围水肿小血管周围有炎症细胞浸润,表皮变性形成溃疡;溃疡形成3周后,部分病灶内可见到巨细胞和泡沫细胞,表皮下有带状分布的淋巴细胞浸润,坏死组织上方可出现结核结节样肉芽组织。


诊断

慢性的单发的结节或潜行性溃疡,疼痛轻微,无发热、淋巴结肿大等全身症状,溃疡基底涂片或组织切片可见到大量抗酸杆菌,确诊需作培养及动物接种。


治疗

感染早期的结节以局部切除为主,大损害切除后需要植皮。全身治疗氯法齐明(氯苯吩嗪)疗效较好,应积极预防继发感染。


预防

在高危人群中接种卡介苗可预防该病,特别对婴儿有保护作用,但其保护作用短暂,需多次接种。


皮肤科溃疡分枝杆菌感染概述病因临床表现
猜你喜欢:
  • 盐酸麻黄碱滴鼻液_Yan Suang Ma Huang Jian Di Bi Ye
  • 副乳_Fu Ru
  • 耳流脓_Er Liu Nong
  • 鹅口疮_E Kou Chuang
  • 耳痒_Er Yang
  • 标签: 皮肤科 溃疡分枝杆菌感染 概述 病因 临床表现 检查 诊断 治疗 预防

    咬字典百科 » 溃疡分枝杆菌感染_Kui Yang Fen Zhi Gan Jun Gan Ran
    免责声明:本文由网友提供互联网分享,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