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斯特菌脑膜炎_Li Si Te Jun Nao Mo Yan

【医学】0人已阅
概述

利斯特菌脑膜炎是由利斯特菌所引起的脑膜炎,多见于婴幼儿、老年人及免疫功能缺陷的成人患者。本菌除引起脑膜炎外,还可引起妊娠感染、新生儿败血性肉芽肿、败血症及病灶性感染,如皮肤脓疮、化脓性结膜炎、淋巴结炎、心内膜炎(左心损害较多)、骨髓炎等。

根据菌体及鞭毛抗原的不同,将其分为四个血清型,1型、3型和4型分为若干亚型,抗原结构与毒力无关。1型主要感染啮齿动物,4型主要感染反刍动物。各型对人类均可致病,但以1a和1b最为多见。能在普通冰箱冷藏室生长,是一种典型的耐冷性细菌,同时还具有耐盐性,热耐受性较强,50℃经40分钟不能杀死,63℃加热15~20分钟死亡,酸性、碱性条件下都适应。利斯特菌可产生溶血性外毒素,侵犯宿主,并被宿主细胞吞噬后能在细胞内繁殖,随血流扩散至全身,在内脏器官发生细小化脓性病灶。本菌可引起婴儿及新生儿的化脓性脑膜炎或脑膜脑炎,病死率可达70%。在成年人中本病多见于老年人或有慢性基础疾病者,也可发生于以前健康的青年人。


病因

单核细胞增多性利斯特菌病为革兰阳性杆菌,兼性厌氧,无芽孢,有鞭毛及动力。在多种培养基中生长,耐碱不耐酸。最适宜的培养温度为30~37℃,低于4℃生长较差。能发酵多种糖类,产酸不产气,过氧化氢酶阳性,甲基红及V-P反应阳性。在含血清的葡萄糖蛋白胨水中能形成黏多糖荚膜。在血琼脂平板上可产生溶血环。在脑脊液标本中成对排列,形如球菌,可误为肺炎球菌。当革兰染色过度脱色其形状又如流感杆菌,有时与类白喉杆菌也极易混淆,需按其生化特性等作鉴别。


临床表现

与其他细菌性脑膜炎相似,一般起病急,90%病例的首发症状为发热,大多在39℃以上。有严重的头痛、眩晕、恶心、呕吐。脑膜刺激征明显,且常伴有意识障碍,如木僵、谵妄等,亦可发生抽搐。重症者可在24~48小时内昏迷。少数起病缓慢,病程较长而有反复。如病变累及脑实质则可有脑炎和脑脓肿的表现。个别发生脑干炎而呈复视、发音和吞咽困难、面神经瘫痪和偏瘫等。


检查

1.实验室检查

外周血中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增多,单核细胞并不增多。脑脊液常规白细胞计数增高,以多核细胞为主,少数为单核细胞增多,蛋白质增高,糖降低。脑脊液涂片可发现小的革兰阳性杆菌。血和脑脊液培养阳性。

2.其他辅助检查

并发脑脓肿患者,脑电图可见异常。


诊断

患者外周血中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增多。单核细胞并不增多。脑脊液常规白细胞计数增高,以多核细胞为主,少数为单核细胞增多;蛋白质增高,糖降低。脑脊液涂片可发现小的革兰阳性杆菌。血和脑脊液培养阳性可确诊。血清学检查,双份血清抗体效价递升可协助诊断,但该菌抗原与葡萄球菌、链球菌、肺炎球菌有共同抗原,可发生交叉反应,故其诊断价值有限。PCR检测脑脊液中该菌有助于辅助诊断。


鉴别诊断

本病应与其他化脓性脑膜炎鉴别。脑脊液细胞分类以多核为主者,需注意与结核性脑膜炎或真菌性脑膜炎鉴别。病情轻,脑脊液细胞数不太多者应与病毒性脑膜炎鉴别。


并发症

并发脑脓肿、心内膜炎及流产。


治疗

利斯特菌对青霉素氨苄西林、庆大霉素、链霉素、氯霉素、喹诺酮类、利福平、磺胺甲恶唑、甲氧苄啶(复方磺胺甲恶唑)等均敏感。青霉素或氨苄西林为其治疗药物,但体外均不具有杀菌作用,如病情较重,常用两种抗生素联合治疗,氨苄西林或青霉素与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联合应用有协同作用。氨苄西林,分次静脉注射或肌内注射疗程4~6周。妥布霉素与庆大霉素不易透过血脑屏障,故不易单独使用。利福平易透过血脑屏障,且对该菌作用强。复方磺胺甲唑对利斯特菌有体外杀菌作用,对青霉素过敏者可选用。头孢菌素对利斯特菌脑膜炎无效。李斯特菌脑膜炎治愈的标准:停用抗菌药物1个月后无临床症状复发,脑脊液细胞学正常,且脑脊液细菌培养阴性。


预后

有基础疾病或全身抽搐和昏迷者,病死率高。后遗症有肢体瘫痪、共济失调、失语、眼球运动麻痹、面肌麻痹和括约肌功能紊乱等。


猜你喜欢:
  • 盐酸麻黄碱滴鼻液_Yan Suang Ma Huang Jian Di Bi Ye
  • 副乳_Fu Ru
  • 耳流脓_Er Liu Nong
  • 鹅口疮_E Kou Chuang
  • 耳痒_Er Yang
  • 标签: 神经科 利斯特菌脑膜炎 概述 病因 临床表现 检查 诊断 鉴别诊断 并发症 治疗 预后

    咬字典百科 » 利斯特菌脑膜炎_Li Si Te Jun Nao Mo Yan
    免责声明:本文由网友提供互联网分享,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