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胞睑内面疱样颗粒丛生,状如粟米为主要表现的眼病。多见于下脸,色黄,质地较软,大小均匀,排列整齐,境界清楚,愈后睑内不留瘢痕,且无并发及后遗症,每与椒疮(沙眼)同时发生,沙涩痒痛。重症可因粟粒摩擦眼球诱发翳膜而影响视力。
本病起因与椒疮相似,主要是衣原体感染。
1.患眼异物感、流泪;
2.睑结膜及穹隆结膜充血、血管模糊、乳头肥大、滤泡增生、瘢痕形成呈灰白色线状或网状,睑结膜面粗糙不平,呈现无数的线绒状小点,是由扩张的毛细血管网和上皮增殖而成;
3.角膜血管翳。
1.经湿热壅阻型
证候:眼痒涩疼痛,眵泪胶黏,胞睑浮肿,睑内及白睛红赤;颗粒色黄,周围红赤。舌苔黄腻,脉弦滑。治则:清热利湿祛风。主方:除风清脾饮加减
2.脾虚湿困型
证候:眼痒涩不适,胞睑微肿,睑内颗粒半透明,经年未消。舌淡苔薄白,脉缓。治则:健脾补虚利湿。
饮食上注意多喝水,多吃新鲜的蔬菜水果,避免吃辛辣刺激性的食物,避免抽烟喝酒。
避免过度用眼,避免劳累,避免熬夜,避免用眼不卫生,避免长时间的看电脑、电视,避免在光线不足或光线过强的地方看书,避免用不清洁的手部揉眼,避免经常性用手刺激眼部。
咬字典百科 » 粟疮_Su Chuang
免责声明:本文由网友提供互联网分享,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