翠青蛇特征及生活习性

【动物】0人已阅

翠青蛇,是有鳞目游蛇科翠青蛇属爬行动物。其身体细长,体型中等,成蛇体长为80-110厘米;头呈椭圆形,略尖,头部鳞片大,和竹叶青的细小鳞片有明显的区别;眼睛较大,全身平滑有光泽;体色为深绿、黄绿或翠绿色,但死后或濒死时身体会变成蓝色;头部腹面及躯干部的前端腹面为淡黄微呈绿色;尾细长,眼大,黑色。因通身绿若翡翠而得名。

翠青蛇分布于中国南方,包括广东、广西、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等地区。栖息于中低海拔的山区,丘陵和平地,常于草木茂盛或荫蔽潮湿的环境中活动。不论白天晚上都会活动,但白天较常出现。动作迅速而敏捷,性情温和,不攻击人。在野外见到不明物体时会迅速逃走。野生个体以蚯蚓、蛙类及小昆虫为食。一般春夏时节繁殖,卵生,每次产5-13枚卵。

形态特征

平均体长75-90厘米,最大可达120厘米。身体背面草绿色,下颌、咽喉部及腹部黄绿色,下颌边缘及颔沟有绿色斑点。

吻端窄圆,吻鳞宽大于高,背面可见;鼻间鳞沟短于前额鳞沟,额鳞长大于宽,长大于其至吻端距离;顶鳞大,较额鳞长;鼻孔卵圆形,较大,位于鼻鳞前部;颊鳞一枚,长大于高;眼大,眼径大于眼到口缘距离,瞳孔圆形;眶前鳞1;眶后鳞2;前额鳞1,后颞鳞2,偶有3片;上唇鳞8,3-2-3式,偶有7,2-2-3式或9,4-2-3式;下唇鳞6,前4枚于前颔片相切,第六枚很长,约为前5枚的2/3;颔片2对,前颔片较后颔片为大。

背鳞多平滑无棱,仅雄性体后中央5行偶有弱棱,通体15行;腹鳞雄性155-177片,雌性158-186片;肛鳞两分;尾下鳞雄性61-93对,雌性63-93对。

半阴茎不分叉;精沟不分叉,精沟外翻态走向为稍外斜到顶;收缩态半阴茎长达第10-11对尾下鳞间,刺区占五分之一,20余枚刺,刺区基部3-4枚大;小乳突萼区五分之二强,萼片大,背有弱小刺;半阴茎外翻态近柱形。

卵呈卵圆形,橙黄色,卵径(14-17)毫米×(37-38)毫米。幼蛇身体带有黑色斑点。

生活习性

翠青蛇喜潮湿环境,活动适宜湿度为70%-80%,适温为22-27℃。主要于白天活动,出没于草丛与郊区道路,或是较阴湿的树林内,夜间则常蜷伏于竹林或是蕨类叶面上。

一般行动缓慢,但遇到惊吓时会迅速躲避逃跑,害怕一切不明物体。其性格温柔,平时不主动进行攻击,但会通过用力蠕动和排便进行自身防卫。蜕皮期通常为每年的6月左右。

平时主要捕食蚯蚓及昆虫的幼虫。 在摄食后其活跃程度会大幅降低,并需要一个安静的环境。

分布范围

该种分布于中国、越南及老挝。其在中国非常普遍,包括安徽、重庆、福建、甘肃、广东、广西、贵州、海南、河南、湖北、湖南、江苏、江西、陕西、上海、四川、台湾、香港、浙江等。越南境内分布于老街、高平、永福、河西、广平。在老挝北部也有分布。

繁殖方式

翠青蛇繁殖季节为每年春季及初夏,雌蛇产卵2-13枚。其雄性生殖交接器前端膨大,每个棘上有若干棘突。雌蛇到性器官发育成熟时,会到外面的草丛中不断地将性腺分泌的激素释放出来,雄蛇接到求偶信号后,会立即循着雌性激素的气味爬来,伏在雌蛇身上。当雄蛇交接器接触到雌蛇生殖腔时,情绪会异常激动,不断摇头摆尾,主动缠绕,雌蛇伏地不动,有时雌蛇还会把身体直立起来。

猜你喜欢:
  • 鲍鱼离水能活多久(详细介绍)
  • 燕子迁徙时间(详细介绍)
  • 哪些动物会冬眠(详细介绍)
  • 马是保护动物吗
  • 大象为什么喜欢把泥土浇身上
  • 标签: 动物百科 翠青蛇

    咬字典百科 » 翠青蛇特征及生活习性
    免责声明:本文由网友提供互联网分享,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