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称
Radix Astragali
- 口芪
- 元芪
- 绵芪
- 绵黄芪
- 棉芪
- 北芪
- 生黄芪
- 炒黄芪
- 炙黄芪
- 黄耆
- 西芪
- 抽芪
- 卜奎芪
- 浑源芪
- 大岚芪
- 炮台芪
- 大有芪
- 炙耆
- 百本
- 芰草
黄芪的种植和炮制
来源
为豆科黄芪属植物膜荚黄芪Astragalus membranaceus (Fisch.) Bunge 及内蒙古黄芪A. mongholicus Bunge的根。野生品秋季挖根;栽培品播种后4~5年春季萌芽前或秋季落叶后采挖,除去茎苗及须根,晒干。
【原形态】
1.膜荚黄芪(卜奎芪、口芪)多年生草本,高0.5~1.5米。根直而长,圆柱形,稍带木质,长20~50厘米,根头部径1.5~3厘米,表明淡棕黄色至深棕色。茎直立,具分枝,被长柔毛。单数羽状复叶互生,叶柄基部有披针形托叶,叶轴被毛;小叶13~31片,卵状披针形或椭圆形,长0.8~3厘米,先端稍钝,有短尖,基部楔形,全缘,两面被有白色长柔毛,无小叶柄。夏季叶腋抽出总状花序,较叶稍长;花萼5浅裂,筒状;蝶形花冠淡黄色,长约1.6厘米,旗瓣三角状倒卵形,翼瓣和龙骨瓣均有柄状长爪。荚果膜质,膨胀,卵状长圆形,长2厘米余,先端有喙,被黑色短柔毛。种子5~6粒,肾形,棕褐色。
2.内蒙古黄芪(红蓝芪、白皮芪) 形似上种,惟其托叶呈三角状卵形,小叶较多,25~37片,小叶片短小而宽,呈椭圆形。花冠黄色,长不及2厘米。荚果无毛,有显著网纹。
【生境分布】
- 1.膜荚黄芪:生于山坡灌丛及旱坡砂质壤土地区。分布于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山西、内蒙古、陕西、甘肃、宁夏、青海、山东、四川和西藏等省区。
- 2.内蒙古黄芪:生于山野。分布于黑龙江、吉林、内蒙古、河北、山西和西藏等省区。
性味
甘,温。
炮制
蜜黄芪:将黄芪片加炼熟的蜂蜜与少许开水,拌匀稍闷,放锅内炒至黄色并不粘手时,取出晾凉(每100斤用炼熟的蜂蜜25斤)。
性状
本品呈圆柱形,有的有分枝,上端较粗,长30~90cm,直径1~3.5cm。表面淡棕黄色或淡棕褐色,有不整齐的纵皱纹或纵沟。质硬而韧,不易折断,断面 纤维性强,并显粉性,皮部黄白色,木部淡黄色,有放射状纹理及裂隙,老根中心偶有枯朽状,黑褐色或呈空洞。气微,味微甜,嚼之微有豆腥味。
黄芪的效果
功效
为豆科黄芪属植物膜荚黄芪及内蒙古黄芪的根。 用于气虚乏力,食少便溏,中气下陷,久泻脱肛,便血崩漏,表虚自汗,气虚水肿,痈疽难溃,久溃不敛,血虚痿黄,内热消渴;慢性肾炎蛋白尿,糖尿病。
经脉
归肺经、脾经。
主治
补气固表,利尿托毒,排脓,敛疮生肌。用于气虚乏力,食少便溏,中气下陷,久泻脱肛,便血崩漏,表虚自汗,气虚水肿,痈疽难溃,久溃不敛,血虚痿黄,内热消渴;慢性肾炎蛋白尿,糖尿病。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30g。
黄芪的药方
- 1、治小儿小便不通 绵黄芪为末。每服一钱,水一盏,煎至五分,温服无时。(《小儿卫生总微论方》)
- 2、酒疸黄疾(醉后感寒,身上发赤、黑、黄斑)。用黄芪二两、木兰一两,共研细。每服少许。一天服三次,酒送下。(《肘后方》)
- 3、白浊。用盐炒黄芪半两、茯苓一两,共研细。每服一钱。
- 4、萎黄焦渴(每与痈疽发作,先后伴随)。用黄芪六两,一半生焙,一半加盐水在饭上蒸熟;另用甘草一两,也是一半生用,一半灸黄。
- 二药共研细。每服二钱,一天两次。也可以煎服。此方名黄芪六一汤。
- 5、老人便秘。用黄芪、陈皮各半两,研细。另用大麻子一合,捣烂,加水揉出浆汁,煎至半干,调入白蜜一匙,再煮过,把黄芪、陈皮末加入调匀服下。两服可通便。可以常服。
- 6、血淋。用黄芪、黄连,等分为末,加面糊做成丸子,如绿豆大。每服三十丸。
- 7、治尿血,沙淋,痛不可忍 黄芪、人参等分。为末,以大萝卜一个,切一指厚大四、五片,蜜二两,淹炙令尽,不令焦,点末。食无时,以盐汤下。(《永类钤方》)
- 8、治吐血不止 黄芪二钱半,紫背浮萍五钱。为末。每服一钱,姜蜜水下。(《圣济总录》)
- 9、治虚中有热,咳嗽脓血,口舌咽干,又不可投药者 好黄芪四两,甘草一两。为末。每服三钱,如茶点羹粥中,亦可服。(《肘后方》)
- 10、肺痈。用黄芪二两研细,每取二钱煎汤服。一天可服三、四次。
- 11、甲疽(趾甲边红肉突出成疽)。用黄芪二两、茹一两,醋浸一宿,加入猪油五合,微火煎成二合。去渣,取脂涂疮上。一天三次。
- 12、治胎动不安,腹痛下黄汁 糯米一合,黄芪、川芎各一两。上细锉,水一大盏,煎至一盏三分。温服。(《妇人良方》)
- 13、阴汗湿痒。用黄芪酒炒后研细,切熟猪心蘸着吃,有效。
- 14、治男子精血出 黄芪一钱,桂心(肉桂)二分。上为散。酒服一钱,日三。(《普济方》)
- 15、治肠风泻血 黄芪、黄连等分。为末,面糊丸,如绿豆大。每服三十丸,米饮下。(《传家秘宝》)
- 16、治小儿疳瘦 黄芪、人参、白茯苓。上等分。为末。服一钱,水一盏,煎至六分,呷之,不拘时。(《普济方》)
【食疗方】
1、黄芪茶
- 材料:生黄芪60~90克,大枣30克。
- 做法:加水煎煮30分钟后饮用,可反复使用。
- 功效:此方可抗压补气,利水退肿。
2、黄芪汤
- 做法:黄芪100克,人参、白术、肉桂各50克,捣成粗末,每次服用10克,加姜、枣,水煎后,去渣温服。
- 功效:此方以黄芪、人参补气,白术健脾,肉桂温阳;适用于中老年人脾属虚寒、中气不足、食少无味、大便溏泻者。
3、黄芪养生汤
- 做法:黄芪12克、枸杞9克、红枣9克,煎汤,每日服用。
- 功效:可调解免疫、防癌抗老;另可补气健脾、降压降脂。
4.补虚正气粥
- 做法:黄芪30克,人参10克,大米90克,糖适量。将黄芪、人参切片,用冷水浸泡半小时,入砂锅煎沸,煎出浓汁后将汁取出,再在参、芪锅中加入冷水如上法再煎,并取汁。 将上述药汁合并后分成两份,早晚各用一份,同大米加水煮粥,粥煮熟后加白糖食用。
- 服法:早、晚餐空腹食用,5 天为一疗程。
- 功效:补元气,健脾胃。适用于五脏虚衰、久病赢瘦、心慌气短、体虚自汗、慢性泄泻、脾虚久痢、食欲不振、气虚浮肿等一切气衰血虚之症。
5.参芪炖胎盘
- 做法:鲜胎盘(紫河车)1具,黄芪60g,党参60g,当归身20g,生姜15g,菜油、白胡椒、料酒、盐、味精适量。将胎盘洗净,放入开水中煮沸3分钟,捞出后放入砂锅内,加入诸中药及清水,开后去浮沫,入生姜,用文火炖至胎盘熟透,加调料即可食用。
- 功效:大补气血。适于气血虚弱,形瘦乏力,精神不振,面色憔悴,放、化疗红、白血球下降明显。
6.参芪汤
- 原料:党参250克 黄芪250克 白糖500克。
- 做法:将党参、黄芪洗净,以冷水泡透,加水适量煎煮,每半小时取药液1次,共煎煮3次,然后合并药液。将合并的药液用文火煎熬至稠粘时停火,等浓缩液冷却后,加入白糖,使之吸净药液,混合均匀,再晒干,压碎,装入玻璃瓶。用沸水冲化后服用,每次10克,每日2次。
- 功效:补益肺脾之气。适用于气虚型心悸气短、食少便溏、脏器下垂、浮肿、气喘、头晕等症。
7.参芪首乌精
党参250克,黄芪250克,制何首乌200克,白糖500克。将党参、黄芪、制首乌洗净,用冷水浸透,加水适量煮沸,沸后改为文火,每半小时取一次药液,共煎3次;将3次煎液混合,去药渣,再继续用文火煎熬浓缩,到稠如膏时停火待。
8.黄芪粥
- 做法:黄芪20克,梗米50克。黄芪加水500毫升,煮至200毫升,去渣,入淘净梗米煮至成粥,温热顿服。
- 功效:补益肺气。
9.母鸡黄芪汤
- 做法:黄芪120克,母鸡1只。母鸡宰后去内脏洗净,和黄芪炖烂,撇去浮油,喝汤吃肉,每月3~4次。
- 功效:补气利尿消肿。
猜你喜欢:
麻黄【发散风寒药】
荆芥【发散风寒药】
防风【发散风寒药】
葱须【发散风寒药】
鹅不食草【发散风寒药】
标签:
咬字典百科 » 黄芪【补气药】
免责声明:本文由网友提供互联网分享,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