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苓【利水消肿药】

【中药材】0人已阅

名称

Agaric

豕零、猳猪屎、豕橐、司马彪、豨苓、地乌桃、野猪食、猪屎苓、猪茯苓、野猪粪

  1. 朱苓
  2. 猪屎苓
  3. 豨苓
  4. 地乌桃
  5. 野猪食
  6. 猪茯苓
  7. 粉猪苓
  8. 豕橐
  9. 豕零
  10. 野猪粪
  11. 猳猪屎
  12. 司马彪

猪苓的种植和炮制

来源

为多孔菌科真菌猪苓的菌核。南方全年皆采,北方以夏、秋两季为多。挖出后去掉泥砂,晒干。放干燥通风处。猪苓隐生于地下,地上无苗,寻找较困难。据河北经验,凡生长猪苓的地方,其土壤肥沃,发黑,雨水渗透也快,小雨后地面仍显干燥。

【原形态】

菌核呈长形块状或不规则块状,有的呈关状,稍扁,表面凹凸不平,棕黑色或黑褐色,有皱纹及窟状突起;断面呈白色或淡褐色,半木质化,较轻。子实体从地下菌核内生出,常多数合生,菌柄基部相连或多分枝,形成一丛菌盖,伞形成伞状半圆形,直径达15厘米以上。菌盖肉质,干后硬而脆,圆形,宽1~8厘米,中部脐状,表面浅褐色至红褐色。菌肉薄,白色。菌管与菌肉同色,与菌柄呈延生;管口多角形。孢子在显微镜下呈卵圆形。

生长在山林中柞树、枫树、桦树、槭树、橡树的根上,性喜松软凸起不易长草的土壤中,雨季常在凸起处生有一茎多头蘑菇状的子实体。

猪苓隐生于地下,地上无苗,寻找较困难。据河北经验,凡生长猪苓的地方,其土壤肥沃,发黑,雨水渗透也快,小雨后地面仍显干燥。

【生境分布】

分布河北、河南、安徽、浙江、福建、湖南、湖北、四川、贵州、云南、山西、陕西、甘肃、青海、内蒙古及东北等地。主产于陕西、河南、河北、四川、云南。甘肃、青海、辽宁、吉林、黑龙江、内蒙古、湖北等地亦产。陕西、云南产量较大,陕西产者质量最佳。

性味

甘淡;平

炮制

洗净泥砂,润软切片,晾干。

《雷公炮炙论》:凡采得猪苓,用铜刀削上粗皮一重,薄切,下东流水浸一夜,至明漉出,细切,以升麻叶对蒸一日,出,去升麻叶令净,晒干用。

性状

菌核呈不规则块状、条形、类圆形或扁块状,有的有分枝,长5~25cm,直径2~6cm。表面黑色、灰黑色或棕黑色,皱缩或有瘤状突起。体轻,质硬,断面类白色或黄白色,略呈颗粒状。气微,味淡。以个大、外皮黑色、断面色白、体较重者为佳。

猪苓的效果

功效

为多孔菌科真菌猪苓的菌核。 主治小便不利,水肿胀满,脚气,泄泻,淋、浊,带下。

经脉

脾经;肾经;肺经;膀胱经

主治

利尿渗湿。治小便不利,水肿胀满,脚气,泄泻,淋、浊,带下。

  • ①《本经》:主痃疟,利水道。
  • ②《药性论》:解伤寒温疫大热,发汗,主肿胀,满腹急痛。
  • ③《珍珠囊》:渗泄,止渴,又治淋肿。
  • ④《医学启源》:大燥除湿。《主治秘要》云,去心懊憹。
  • ⑤《医学入门》:治中暑消渴。
  • ⑥《纲目》:开腠理,治淋、肿、脚气,白浊、带下,妊娠子淋,小便不利。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0~15g;或入丸、散。

注意禁忌

无水湿者忌服。

  • ①《医学启源》:猪苓淡渗,大燥亡津液,无湿证勿服。
  • ②《医学入门》:有湿症而肾虚者忌。
  • ③《得配本草》:目昏、无湿而渴,二者禁用。

猪苓的药方

  • ①治脉浮发热,渴欲饮水,小便不利:猪苓(去皮)、茯苓、泽泻、阿胶、滑石(碎)各一两。上五味以水四升,先煮四味,取二升,去滓,纳阿胶烊消,温服七合,日三服。(《伤寒论》猪苓汤)
  • ②治妊娠从脚上至腹肿,小便不利,微渴引饮:猪苓五两,末,以熟水服方寸匕,日三服。(《子母秘录》)
  • ③治痃疟不分新久:猪苓一两,茯苓五钱,柴胡四钱,半夏三钱,甘草一钱,生姜三片,大枣二枚。水三碗,煎一碗。未发前服,渣再煎,发后服。(《方脉家宝》)
  • ④治肠胃寒湿,濡泻无度,嗜卧不食:猪苓(去黑皮)半两,肉豆蔻(去壳,炮)二枚,黄柏(去粗皮,炙)一分。上三味捣罗为末,米饮和丸,如绿豆大,每服十丸,食前熟水下。(《圣济总录》猪苓丸)
  • ⑤治子淋:猪苓五两。捣筛,以白汤三合,和方寸匕为一服,渐至二匕,日三夜二,尽,不瘥,宜转下之,服甘遂散。(《小品方》)
  • ⑥ 治年壮气盛,梦遗白浊:半夏一两,猪苓一两。上半夏锉如豆大,猪苓为末。先将半夏炒令黄色,不令焦,地上去火毒半日,取半夏为末;以一半猪苓末调匀和丸, 如桐子大,更用余猪苓末拌丸,使干,入不油砂瓶中养之。每服四十丸,空心温酒盐汤下,于申未间冷酒下。(《济生方》猪苓丸)
  • ⑦治呕吐而病在膈上,思水者:猪苓、茯苓、白术各等分。上三味,杵为散,饮服方寸匕,日三服。(《金匮要略》猪苓散)
  • ⑧伤寒口渴。用猪苓、茯苓、泽泻、滑石、阿胶各一两,加水四升,煮成二升。每服七合。一天服三次。此方名猪苓汤。
  • ⑨通身肿满,小便不利。用猪苓五两,研为还想,每服一匙,熟水送下。一天服三次。
  • ⑩妊娠肿渴(郐、腹皆肿,小便不利)。治方同上。
  • ⑾治妊娠自脚上至腹肿,小便不利,微渴引饮 猪苓五两,末。以熟水服方寸匕,日三服。(《子母秘录》)
  • ⑿治热淋,尿急,尿频,尿道痛 猪苓、萹蓄、车前子各9g,木通6g。水煎服,日服2次。(《中国药用真菌》)
  • ⒀治妊娠小便不通,脐下硬痛 猪苓、木通、桑白皮(锉)各一两。上粗捣筛。每服三钱匕,水一盏,入灯心(灯心草)同煎至七分去滓,食前温服。(《普济方》猪苓汤)
  • ⒁治肝硬化腹水 鲤鱼一条(重500~2000g),猪苓、大腹皮、防己、泽泻各9g。剖开鱼腹,除掉内脏,洗净。将以上四味药研末装入鱼腹内,煮熟,去药渣,食鱼喝汤。(《中国药用真菌》)
  • ⒂治年壮气盛,梦遗白浊 半夏一两,猪苓一两。上半夏锉如豆大,猪苓为末,先将半夏炒令黄色,不令焦,地上去火毒半日。取半夏为末,以一半猪苓末调匀和丸,如桐子大,更用余猪苓末拌丸,使干,入不油砂瓶中养之。每服四十丸,空心温酒盐汤下,于申未间冷酒下。(《济生方》猪苓丸)
  • ⒃治呕吐而病在膈上,思水者 猪苓、茯苓、白术各等分。上三味,杵为散,饮服方寸匕,日三服。(《金匮要略》猪苓散)
猜你喜欢:
  • 麻黄【发散风寒药】
  • 荆芥【发散风寒药】
  • 防风【发散风寒药】
  • 葱须【发散风寒药】
  • 鹅不食草【发散风寒药】
  • 标签:

    咬字典百科 » 猪苓【利水消肿药】
    免责声明:本文由网友提供互联网分享,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