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荩草2022-10-07 18:45:34

    中药材“荩草”。别名:绿竹、马耳草、马耳朵草、中亚荩草。生境分布:全国各地。化学成分:含马耳草素arthraxin C21H16O9。性味:苦,平。功能主治:清热,降逆,止咳平喘,解毒,袪风湿。主治肝炎,久咳气喘,咽喉炎,口腔炎,鼻炎,淋巴腺炎,乳腺炎。外用治疥癣,皮肤瘙痒,痈疖。用法用量:0.5~1两,水煎服。外用荩草2两,水煎外洗。别名:菉竹(《诗经》)……...

    查看详情 >>
  • 芦竹根2022-10-07 18:47:59

    中药材“芦竹根”。别名:芦荻头(《岭南采药录》),楼梯杆(《四川中药志》)。出处:《四川中药志》。生境分布:生于溪旁及屋边较潮湿而深厚的土壤上。分布西南、华南及江苏、浙江、湖南等地。产四川。原形态:芦竹,又名:荻芦竹(《本草汇言》),绿竹(《分类草药性》)。 多年生草本。具根茎,须根粗壮。秆直立,高2~6米,径1~1.5厘米,常具分枝。叶鞘较节间为长,无毛或……...

    查看详情 >>
  • 羊脬2022-10-07 18:50:22

    中药材“羊脬”。别名:羊胞(《千金方》)。出处:《纲目》。原形态:动物形态详...

    查看详情 >>
  • 红子根2022-10-07 18:52:51

    中药材“红子根”。出处:《分类草药性》。性味:《四川中药志》:...

    查看详情 >>
  • 窿缘桉叶2022-10-07 18:55:10

    中药材“窿缘桉叶”。出处:《广西中药志》。生境分布:广西、广东有栽培。产广西、广东等地。原形态:窿缘桉,又名:小叶桉、风吹柳。 乔木。树皮灰褐色,粗糙而有裂纹,常呈片状脱落。叶狭披针形,长8~15厘米,有时更长,稍呈镰状而渐尖,下部的常卵形,稍厚,侧脉多数,边脉稍离叶缘。伞形花序腋生或侧生,有花3~8朵;萼筒半球形,宽约4毫米,帽状体半球形或圆锥状,长约为萼……...

    查看详情 >>
  • 盾果草2022-10-07 18:57:34

    中药材“盾果草”。别名:盾形草。性味:苦,凉。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消肿。用于痈疖疔疮,菌痢,肠炎。用法用量:全草鲜品1两或干品3~5钱,水煎服。外用适量,鲜品捣烂敷患处。别名:黑骨风、铺墙草、盾形草、野生地、猫条干。出处:始载于《中国高等植物图鉴》。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山坡草地、路旁或石砾堆、灌丛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陕西、甘肃、江苏、安徽、浙江、江西、……...

    查看详情 >>
  • 瘿花香茶菜2022-10-07 18:59:52

    中药材“瘿花香茶菜”。别名:八厘麻、八棱麻、野苏、野紫苏、白野紫苏、野藿香。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旷山 坡。 资源分布:分布于四川南部、贵州西北部及东北部。原形态:瘿花香茶菜,直立草本,高0.61.2m。根多数,纤维状。茎下部半木质,钝四棱形,具四深槽,常带紫色,具条纹,密被短柔毛。叶对生;叶柄长0.55cm,密被短柔毛;叶片宽卵圆形或近圆形,向两端变小,……...

    查看详情 >>
  • 狭叶瓦韦2022-10-07 19:02:09

    中药材“狭叶瓦韦”。出处:始载于《浙江天目山药用植物志》。生境分布:生态环境:附生于林中树干上或岩石上。 资源分布:分布于陕西、甘肃、安徽、浙江、河南、湖北、四川等地。原形态:植株高1020cm。根茎细长,横生,密被黑褐色、筛孔细密、边缘有细齿的卵状钻形鳞片。叶近生或疏生;叶柄长12cm,禾秆色,基部被鳞片,向上光滑;叶片软革质,上面光滑,下面少被鳞片,狭线……...

    查看详情 >>
  • 漆大姑2022-10-07 19:04:27

    中药材“漆大姑”。别名:毛漆、毛七哥(《陆川本草》),毛七公、大毛七、算盘子、野南瓜(《南宁市药物志》),漆大伯(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杨漆姑婆(《南方主要有毒植物》),藤篮果(《云南中草药》),痒树棵(《云南中草药选》)。出处:《岭南采药录》。生境分布:生于山野间。分布广东、广西等地。原形态:灌木,多分枝,枝密被黄色、扩展的粗毛。叶互生,卵形或卵状……...

    查看详情 >>
  • 母猪藤根2022-10-07 19:09:04

    中药材“母猪藤根”。出处:《陕西中草药》。性味:辛,凉,有毒。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治肺痈,疮疖。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1.5钱;内服时忌酒。外用:捣敷。别名:三叶乌蔹莓。出处:出自《陕西中草药志》。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6001350m的山谷沟边及山坡灌丛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西南及陕西、甘肃、湖北、湖南等地。原形态:车索藤 草质藤本。茎有纵条纹;……...

    查看详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