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荭草2022-10-07 18:45:33
中药材“荭草”。性味:辛,温。有小毒。功能主治:祛风利湿,活血止痛。用于风湿性关节炎。用法用量:0.5~1两。别名:游龙(《诗经》),茏古(《尔雅》),红草(《尔雅·郭璞注》),天蓼、石龙(《别录》),茏鼓(《唐本草》),水荭、大蓼(《本草拾遗》),荭蓼(《汉英韵府》),大毛蓼(《植物学大辞典》),东方蓼(《中国药植志》),水蓬稞(《东北药植志》),九节龙、……...
查看详情 >> -
芫青2022-10-07 18:47:58
中药材“芫青”。别名:芫青、青娘子、青娘虫、相思虫、青虫。出处:始载于《中国药用动物志》。生境分布:生态环境:成虫常成群食害里生豆科植物,有假死性。 资源分布:广泛分布于全国各地。原形态:绿芫青,体绿色与蓝绿色,有光泽。体长1220mm。头略呈三角形,与身体垂直,头顶中央有一条纵沟纹,额与头顶间的中央有一红斑。复眼肾形,触角念珠,末节末端尖锐。前胸背板光滑,……...
查看详情 >> -
红景天2022-10-07 18:52:50
中药材“红景天”。性味:甘、涩,寒。功能主治:清肺止咳,止血,止带。用于肺热咳嗽,咯血,白带;外用治跌打损伤,烧烫伤。用法用量:1~3钱;外用适量。别名:扫罗玛尔布(藏名)。出处:《西藏常用中草药》。生境分布:生于高山岩石处。分布西藏等地。原形态:多年生草本,高10~20厘米。根粗壮,圆锥形,肉质,褐黄色,根颈部具多数须根。根茎短,粗壮,圆柱形,被多数覆瓦状……...
查看详情 >> -
竹兰草2022-10-07 18:55:10
中药材“竹兰草”。别名:小棕乡。出处:始载于《海南药植志》。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25003300m的山坡草地上。 资源分布:分布于湖南、四川、云南、西藏。原形态:条叶角盘兰,多年生草本,高1535cm。块茎长圆形,长11.5cm。茎稍纤细,近直立,下部具34枚叶。叶狭,条形,或条状披针形,长510cm,宽36mm,先端急尖或渐尖,基部渐狭抱茎。总状花……...
查看详情 >> -
盾翅藤2022-10-07 18:57:34
中药材“盾翅藤”。别名:吼盖贯(傣语)。生境分布:云南。性味:涩,凉。功能主治:消炎利尿,清热排石。 尿道感染,泌尿系结石:1~2两。 风湿骨痛,产后体虚,食欲不振:0.5~1两。别名:吼盖贯(傣名)。出处:《云南思茅中草药选》。生境分布:生林边灌丛中。分布云南。原形态:木质藤本,枝被丁字毛。叶对生,纸质或薄革质,倒卵状心形,长宽几相等,约8~10厘米,先端……...
查看详情 >> -
疔毒草2022-10-07 18:59:51
中药材“疔毒草”。别名:亚尔母堂(藏名)。出处:《吉林中草药》。生境分布:生于草地及固定沙丘向阳处。分布东北及四川等地。原形态:多年生草本,无地上茎。根茎粗短,生数条黄白色较粗的须状根。叶簇生,具长柄;叶片圆肾形,掌状3~5全裂,裂片再羽状深裂,终裂片线形。花淡紫堇色;萼片5,宿存,覆瓦状排裂;花瓣5,多不等大,最下者常大而有距。蒴果成熟后裂成3瓣。花期6~……...
查看详情 >> -
狮子七2022-10-07 19:02:09
中药材“狮子七”。别名:狮子头、狮子草、九头狮子七、涩疙疸。性味:涩,温。注意:孕妇禁服。功能主治:止血化瘀,调经,固涩。用于跌打损伤,腰痛,吐血,崩漏,月经不调,白带,痢疾。用法用量:1~2钱。别名:涩疙瘩。出处:《陕西中草药》。生境分布:生于山地多石草地。分布云南、四川、陕西至新疆,东至河北。原形态:多年生草本,高30~40厘米。根状茎粗壮,块状而多分叉……...
查看详情 >> -
灌木蒲桃2022-10-07 19:04:26
中药材“灌木蒲桃”。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低海拔疏林或荒地上。 资源分布:分布于广西、贵州、云南等地。原形态:簇花蒲桃 乔木,高达12m。嫩枝压扁或有槽,干后暗褐色,老枝灰白色。叶对生;叶柄长11.5cm;叶片薄革质,狭椭圆形至椭圆形,长913cm,宽3.55.5cm,先端渐尖,基部阔楔形或略圆,上面干后褐色,发亮,多腺点,下面红褐色,多腺点;羽状脉多而密……...
查看详情 >> -
河豚2022-10-07 19:06:48
中药材“河豚”。别名:赤鲑(《山海经》),鯸鮧鱼(《金匮要略》),鯸鲐(《吴都赋》),鲑鱼(《山海经》郭璞传),鹕夷鱼、嗔鱼、规鱼(《本草拾遗》),鰄鱼、吹肚鱼、鰗鮧(《日华子本草》),河鲀鱼(《日用本草》),气泡鱼(《纲目》),胡夷鱼(《纲目拾遗》)。出处:《日华子本草》。原形态:①弓斑东方鲀 为鲀科较习见的种类。体亚圆筒形,前部钝圆,尾部渐细。体长约10……...
查看详情 >> -
毒鱼藤2022-10-07 19:09:03
中药材“毒鱼藤”。别名:白药根、雷公藤蹄(《岭南草药志》)。出处:《福建民间草药》。生境分布:生于半荫蔽的疏林中或溪畔的灌丛中。分布广东、广西、云南等地。原形态:攀援灌木。茎有纵,纹和皮孔,嫩枝被柔毛。单数羽状复叶,互生;小叶9~11,倒卵形、卵形或长椭圆形,长5~16厘米,宽3~6.5厘米,先端钝圆或微凹,基部楔形或钝,上面无毛,下面被黄色或褐色柔毛。总状……...
查看详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