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泥鳅滑液2022-10-07 19:06:19
中药材“泥鳅滑液”。出处:《四川中药志》。功能主治:治小便不通,热琳,痈肿。复方:①治小便不通和热淋:泥鳅身上撒以白糖,使粘液与白糖混和,去泥鳅用其涎,兑冷开水一盅服。(《四川中药志》) ②治痈:泥鳅十余条,清水洗净,用砂糖半碗许搅拌,腻滑涎即出,鳅死,去鳅,用此糖糊涂布,一日三、四次。(《动植物民间药》) ③治中耳炎:用碗盛取泥鳅滴下之滑液,滴耳内,干则再……...
查看详情 >> -
浆包藤2022-10-07 19:06:18
中药材“浆包藤”。别名:大果链珠藤。生境分布:云南。性味:苦、涩,平。有小毒。注意:孕妇忌服。功能主治:清热解毒。主治疟疾。用法用量:1~2钱,用酒少量,泡1刻钟后,水煎服,或加胡椒(或草果)为引,水煎服,每日1剂。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1950m的山地密林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云南南部。原形态:木质藤本,枝直径4mm,节间长414cm,直径约2mm,……...
查看详情 >> -
泽藓2022-10-07 19:06:18
中药材“泽藓”。别名:阴阳草、旱青苔(陕西)。出处:始载于《新华本草纲要》。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沼泽地、潮湿草原或流水、滴水石上。春季至秋季习见。 资源分布:分布于东北、华北、西北、华东、中南、西南等地。原形态:植物体密集丛生,黄绿色,有光泽,色艳。茎高58cm,顶端具轮状茁生枝。叶直倾,基部阔卵状或心形,渐上成狭长尖,下部具纵褶,叶缘内卷,具疣突构成的……...
查看详情 >> -
洋虫2022-10-07 19:06:17
中药材“洋虫”。别名:九龙虫(《纲目拾遗》)。出处:《药性考》。生境分布:分布菲律宾、越南、印度尼西亚、南太平洋菲吉群岛及我国海南。江苏、浙江、福建、广东等地有饲养。原形态:身体长椭圆形,长6毫米,暗黑色,有光泽,触角、口器、足红黑色。头散布颇密的小刻点,前端有横洼,两僻有小窝。眼颇大。触角粗,4~10节宽过于长,末节略较窄,较长,几乎呈圆形。前胸短,宽过于……...
查看详情 >> -
浙江过路黄2022-10-07 19:06:17
中药材“浙江过路黄”。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山坡阴处草丛或灌丛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浙江西南部。原形态:多年生匍匐草本。茎长可达30cm,下部节上生根,与叶柄。花梗及花萼一同密被铁锈色多细胞柔毛及少数无柄腺体;分枝上升,长可达20cm,节间长14.5cm。叶对生;叶柄比叶片短;叶片阔卵形,稀近圆形,长530mm,宽327mm,先端钝或近圆形,基部截形,有时……...
查看详情 >> -
洋金花2022-10-07 19:06:16
中药材“洋金花”。别名:曼陀罗、羊惊花、山茄花、风茄花、枫茄花、醉仙桃、大麻子花、广东闹羊花、大喇叭花、金盘托荔枝、假荔枝。性状:本品多皱缩成条状,完整者长9~15cm。花萼呈筒状,长为花冠的2/5,灰绿色或灰黄色,先端5裂,基部具纵脉纹5条,表面微有茸毛;花冠呈喇叭状,淡黄色或黄棕色,先端5浅裂,裂片有短尖,短尖下有明显的纵脉纹3条,两裂片之间微凹;雄蕊5……...
查看详情 >> -
洋草果2022-10-07 19:06:16
中药材“洋草果”。生境分布:生态环境:喜生于碱土了上。 资源分布:我国华南至西南均有栽培。原产澳大利亚。原形态:大乔木,高约25m。树皮平滑,暗灰色,片状脱落;嫩枝圆形,最嫩部分略有棱。幼态叶对生;叶片阔披针形,长69cm,宽2.54cm;成熟叶互生;叶柄长1.52.5cm,纤细;叶片薄革质,狭披针形至披针形,长630cm,宽12cm,稍弯曲,两面有黑色腺点……...
查看详情 >> -
洋蓍草2022-10-07 19:06:15
中药材“洋蓍草”。别名:锯草(《中国药植图鉴》),蜈蚣蒿、一苗蒿(《陕西中草药》)。出处:《中国药植图鉴》。生境分布:生于河岸砂质或石质地带.分布东北、华北等地。原形态:多年生草本。茎单一,高35~50厘米,被白柔毛。根出叶有短柄,茎生叶无柄,互生,长圆形至长圆状线形,长达15厘米,宽达3厘米,2~3回羽状分裂,裂片细小,先端尖。头状花序排列呈伞房状,总苞倒……...
查看详情 >> -
浙江铃子香2022-10-07 19:06:15
中药材“浙江铃子香”。生境分布:浙江、安徽。性味:辛、温。功能主治:散风寒,通经络。 外感风寒,咳嗽,食积。全草配方用,用量3~5钱。 筋骨酸痛。鲜根5~6钱,水煎,黄酒、红糖冲服。别名:铃子三七。出处:始载于《中国植物志》。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山坡、林缘草丛中稍阴湿处。 资源分布:分布于安徽、浙江和江西等地。原形态:多年生草本植物,高约60cm。具根茎……...
查看详情 >> -
浙地黄2022-10-07 19:06:14
中药材“浙地黄”。别名:鲜生地。生境分布:浙江。性味:甘、苦,寒。功能主治:清热,凉血。 鼻衄,热病口干。0.4~1两。 并外用治中耳炎:鲜生地捣汁滴耳。别名:紫花地黄、鲜生地、蜜糖罐、野鲜地黄、天芥菜、秦氏地黄黄。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山坡、路旁草丛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安徽、浙江。原形态:天目地黄 多年生草本,高3060cm。全析被多细胞长柔毛。根茎肉……...
查看详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