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测试2022-10-07 19:06:08
中药材“测试”。出处:出自《中国药植图鉴》。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低海拔地区田野、荒地。 资源分布:分布于我国华北及其以南至台湾、广东、海南等地。原形态:白花菜 一年生直立分枝草本,高约1m。常被腺毛。叶为37小叶的掌状复叶,叶柄长27cm,小叶柄长24mm;小叶倒卵状椭圆形、倒披针形或菱形,先端渐尖、急尖、钝形或圆形,基部楔形至渐狭延成小叶柄,边缘有细锯……...
查看详情 >> -
海人草2022-10-07 19:06:07
中药材“海人草”。别名:鹧鸪菜、海仁草。化学成分:有效成分为一种含氮的海人草酸(digenicacid,C10H15O4N),另外含有多量粘液质以及甘油酸钠、甘露糖醇等。药理作用:海人草酸对肠道寄生虫的作用是能溶解和分离其肠道上皮,同时使运动肌麻痹而瘫痪,能抑制肌肉中脱氢酶的作用而抑制呼吸,使虫排出。性味:咸,凉。功能主治:驱虫。用于...
查看详情 >> -
海南蒟2022-10-07 19:06:07
中药材“海南蒟”。别名:山胡椒。性味:辛,热。功能主治:祛风除湿,健胃止痛。用于风湿关节痛,消化不良,胃痛,腹胀;外用治慢性溃疡,湿疹。用法用量:3~5钱,水煎或浸酒服;外用适量,煎水洗患处。别名:山胡椒。出处:《海南岛常用中草药手册》。生境分布:生于山沟、疏林或山谷林下湿润处。分布广西、广东等地。原形态:草质或木质藤本。枝干时黄绿色,有细条纹。单叶互生,薄……...
查看详情 >> -
浮小麦2022-10-07 19:06:06
中药材“浮小麦”。性味:甘,凉。功能主治:止虚汗,养心安神。用于体虚多汗,脏躁症。用法用量:3~5钱。生用或炒香用。别名:浮水麦(《本草蒙筌》),浮麦(《纲目》)。出处:《本草汇言》。生境分布:全国大部分地区多有生产。原形态:植物形态详...
查看详情 >> -
浮海石2022-10-07 19:06:06
中药材“浮海石”。别名:浮石、石花、海石、水泡石、海浮石、浮水石、羊肝石。出处:出自《本草从新》。生境分布:生态环境:1. 2.为太平洋两岸很普通的品种,但群体的外形、个虫及卵室的结构等均异很大。常附着于海藻、贝壳、珊瑚岩礁上,或水螅虫小枝及多毛类的栖管上。 资源分布:1.我国分布于南部沿海。 2.我国自山东半岛、江苏、浙江、福建、广东、海南及西沙、中沙、南……...
查看详情 >> -
海参内脏2022-10-07 19:06:05
中药材“海参内脏”。别名:海参肠。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活时体色变异很大,多为橄榄绿灰色,并间有灰黄、浅褐及浓绿等色的斑点或斑纹,肉刺末端有的带红色。多栖息于潮间带珊瑚礁旁或岩石下,大形个体多在海水较深处。产卵季节在6月下旬。 资源分布:我国分布于海南及雷州半岛、西沙群岛等沿岸浅海。原形态:1.刺参,体呈圆柱状,一般长2040cm,宽36cm,背面隆起,具4……...
查看详情 >> -
海岛苎麻叶2022-10-07 19:06:04
中药材“海岛苎麻叶”。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山地疏灌丛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广东、广西等地。原形态:多年生直立草本。叶对生;叶柄长达6cm;叶片狭卵形、宽披针形或披针形,长821cm,宽2.58cm,两面有稀疏伏毛或近无毛。圆锥花序有10条分枝;雌雄同株或异株,被稀疏伏毛;退化雄蕊先端无短尖头,雄花的花被4,椭圆形,下部合生,……...
查看详情 >> -
海仙人掌2022-10-07 19:06:03
中药材“海仙人掌”。别名:刺棒。生境分布:生态环境:栖息于波浪平静的泥沙质海底,以柄部插入泥沙中入夜群体伸展海底平面上,隐约发出磷光,遇刺激时磷光可增强。 资源分布:我国黄海及东海沿岸均有分布。原形态:海仙人掌,群体呈棒状,灰白色或淡肉色,下部有长柄。一般长约15cm以上,当群体收缩时,长度可至10cm以下;伸展时即可增至数倍,主体周围不规则地单生许多水螅体……...
查看详情 >> -
海仙花2022-10-07 19:06:01
中药材“海仙花”。别名:三台花、三台红花、楼台草、古木草。出处:本品载于清代《植物名实图考》,云:...
查看详情 >> -
海南地不容2022-10-07 19:05:59
中药材“海南地不容”。别名:金不换。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长于山地密林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海南省白沙、琼中、儋县。原形态:海南地不容 多年生藤本。块根球形或不规则球形,露于地面。老茎稍木质化,枝粗,有直沟槽,枝、叶含淡黄色或白色液汁,全株无毛。叶互生;叶柄粗,通常与叶片近等长或稍短,盾状着生;叶片三角状圆形,长和宽均1016cm,有时较小,先端短渐尖,基部……...
查看详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