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粗榧枝叶2022-10-07 18:54:29

    中药材“粗榧枝叶”。生境分布:生态环境:分布于长江流域以南至广东、广西,西至甘肃、陕西、河南、四川、云南、贵州等地。 资源分布:分布于长江流域以南至广东、广西,西至甘肃、陕西、河南、四川、云南、贵州等地。原形态:灌木或小乔木,高达15m。树皮灰色或灰褐色,裂成薄片状脱落。叶条形,排成2列,长25cm,宽约3mm,上部渐窄,先端渐尖或微凸尖,基部近圆形,质地较……...

    查看详情 >>
  • 米皮糠2022-10-07 18:54:29

    中药材“米皮糠”。别名:春杵头细糠(《别录》),谷白皮(《千金翼方》),细糠(《圣惠方》),杵头糠(《圣济总录》),米秕(汪颖《食物本草》),米糠(《验方新编》)。出处:《纲目》。化学成分:含油,油中含三萜烯酵网魏酸酯,通称谷维醇。其中包括环木菠萝烯醇、24甲基环木菠萝烷醇、环木菠萝烷醇、胆甾醇、三甲基甾醇、二氢γ谷甾醇,二氢β谷甾醇、β谷甾醇,菜油甾醇、豆……...

    查看详情 >>
  • 米饭花果2022-10-07 18:54:28

    中药材“米饭花果”。出处:《贵州民间药物》。生境分布:多生于灌木林中。分布江苏、安徽、浙江、福建、湖南、湖北、贵州、云南等地。原形态:米饭花(《植物名实图考》),又名:珍珠花(《植物名实图考》),夏菠、羊豆饭、小三条筋子树。 常绿灌木,高可达2米,平滑无毛。叶互生,倒卵状披针形,或卵状椭圆形,长5~8厘米,宽1.2~2.5厘米,先端渐尖,基部稍圆或阔楔形,边……...

    查看详情 >>
  • 粗叶木叶2022-10-07 18:54:28

    中药材“粗叶木叶”。原形态:灌木,高13m。小枝圆柱形,幼嫩部分被短绒毛。叶对生;叶柄长610mm;托叶小,三角形,顶端芒尖,长约3mm;叶片薄革质,长圆形或长圆状披针形,长1218(25)cm,宽2.56cm;先端渐尖,基部阔楔形或钝,下面被短绒毛。花35朵成束生于叶腋;花无柄;萼简钟形,长34mm,被绒毛,先端4裂,裂片卵形,下弯,边缘内卷;花冠白色或稍……...

    查看详情 >>
  • 米面蓊叶2022-10-07 18:54:27

    中药材“米面蓊叶”。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7001800m的林下或灌丛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山西、陕西、甘肃、安徽、河南、湖北、四川等地。原形态:灌木,高12.5m。多分枝,枝多少被微柔毛,幼嫩时有棱或有条纹。叶对生,薄膜质,近无柄;下部枝的叶呈阔卵形,上部枝的叶呈披针形,长39cm,宽1.52.5cm,先端尾状渐尖(基生枝上的叶尖常具红色鳞片),基部……...

    查看详情 >>
  • 粉苞苣2022-10-07 18:54:27

    中药材“粉苞苣”。别名:杂赤咸巴[西藏]。性味:苦,微寒。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止痛。用于黄疸型肝炎,结膜炎,疖肿。用法用量:2~4钱。别名:细叶苦菜(《广西植物名录》),杂赤咸包(藏名)。出处:《西藏常用中草药》。生境分布:生于田野、路旁。分布西藏,广西、浙江等地。原形态:多年生草本,高10~20厘米。茎直立,基部分枝呈簇生状。叶互生,披针形,长5~8厘米,……...

    查看详情 >>
  • 粉叶地锦2022-10-07 18:54:26

    中药材“粉叶地锦”。别名:细母猪藤(《贵州药植目录》)。出处:《浙江天目山药植志》。生境分布:常攀附墙壁、岩石或乔木上。分布我国东部及西南各省。原形态:落叶攀援藤本。幼枝有4~6棱脊;嫩叶带紫色,卷须3~5分枝,末端具吸盘。掌状复叶互生;小叶5,狭椭圆形至椭圆形,长3~6厘米,宽1.5~2.5厘米,先端长渐尖,基部楔形,边缘中部以上有疏锯齿,下面带粉白色,无……...

    查看详情 >>
  • 米碎花根2022-10-07 18:54:25

    中药材“米碎花根”。别名:梅养东。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荒山草地、村旁、河岸及灌丛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江西、福建、台湾、湖南、广东、广西、贵州等地。原形态:米碎花 小灌木,高达1.5m。嫩枝有2棱,与顶芽均有短柔毛。单叶互生;叶柄长23mm;叶片薄革质,倒卵形或倒卵状椭圆形,长25.5cm,宽12cm,先端短尖,基部渐狭,边缘密生细锯齿。花单性,雌雄异株……...

    查看详情 >>
  • 粗棕竹根2022-10-07 18:54:25

    中药材“粗棕竹根”。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山坡林下。 资源分布:分布于广西西南部。原形态:粗棕竹,丛生灌木,高约2m,或更高。茎圆柱形,有节,直径约2cm。叶通常掌状4深裂;叶柄长 1533cm,两面凸圆;裂片宽披针形至被针形,长2025cm,宽2.54.5cm,具34条肋脉,先端短渐尖,具尖出,仅边缘具细锯齿;先端有三角形的小戟突;叶鞘纤维褐色,纤细,交……...

    查看详情 >>
  • 米碎花2022-10-07 18:54:24

    中药材“米碎花”。别名:虾辣眼。性味:甘、淡,微涩,凉。功能主治:清热解毒,除湿敛疮。用于预防流行性感冒;外用治烧烫伤,脓泡疮。用法用量:0.5~1两。外用适量煎水洗或研粉麻油调搽患处。别名:梅养东(侗名)。出处:《贵州草药》。生境分布:生于山坡路旁。分布云南、贵州,江西、湖南、福建、广东、广西、台湾等地。原形态:灌木,高1~3米。嫩枝略有棱,被黄褐色短柔毛……...

    查看详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