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竹砂仁2022-10-07 18:54:51
中药材“竹砂仁”。别名:竹果、竹红菌、竹花、竹生小肉座菌。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箭竹的节间或近节处。 资源分布:分布于云南、四川、西藏等地。原形态:子座近半球形。新鲜时粉红色或浅肉色,较松柔,干后变为灰黄色或红褐色,较坚硬,表面有不规则的喙状突起,内部粉红色至深红色,直径0.71.5(2)cm。子囊壳单列,埋生于子座的外围,壳壁透明无色,子囊壳(62070……...
查看详情 >> -
笔罗子2022-10-07 18:54:50
中药材“笔罗子”。别名:野枇杷、粗糠柴。生境分布:浙江、福建、台湾、广东、广西。性味:酸,平。功能主治:解毒,利水,消肿。主治水肿腹胀,无名肿毒,蛇咬伤。用法用量:1~3钱。外用鲜根皮适量,捣烂敷患处。别名:野枇杷(《中国树木分类学》),粗糠柴、花木香(《中国经济植物志》),山枇杷、毛鼻良(《湖南民间药物资料》)。出处:《湖南民间药物资料》。生境分布:生于山……...
查看详情 >> -
筋藤2022-10-07 18:54:50
中药材“筋藤”。别名:三托藤、坎香藤、香藤、藤满山香、九牛藤、骚羊果。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250400m的山地疏林下或山谷、水沟旁。 资源分布:分布于广东、广西等地。原形态:攀援灌木。具乳汁,全株无毛;小枝与老枝均柔弱,老枝圆柱形,节间长约2.5cm,小枝直径1.5mm或更细,稍具棱角和条纹。叶对生或3叶轮生;叶柄长47mm;叶片嫩时膜质,老时纸质或……...
查看详情 >> -
管南香2022-10-07 18:54:49
中药材“管南香”。别名:萝卜防己、大叶马兜铃、圆叶马兜铃、金银袋、大叶山总管。性味:甘、苦,凉。功能主治:清热解毒,理气止痛,凉血止血。用于急性胃肠炎,胃、十二指肠溃疡,咽喉炎,肺结核,跌打损伤;外用治外伤出血,痈疮肿毒。用法用量:干粉0.5~1钱;外用适量,干粉撒撒伤处,或用鲜根捣烂敷患处。别名:大百解薯、圆叶山总管、大总管(《广西中草药》),萝卜防己(《……...
查看详情 >> -
筋骨散2022-10-07 18:54:49
中药材“筋骨散”。性味:苦、微辛,微温。功能主治:祛风湿,强筋骨,止痛。用于脉管炎,风湿性关节炎,筋骨疼痛,腰痛,胃痛,吐血。用法用量:0.5~1两,水煎服。除吐血外,尚可泡酒服。别名:接骨散。生境分布:生态环境: 1.生于海拔1600m左右的山坡丛林中。 2.生于海拔13001500m的地区。 资源分布: 1.分布于云南南部。 2. 分面于云南。原形态:1……...
查看详情 >> -
竹黄2022-10-07 18:54:48
中药材“竹黄”。别名:淡竹黄、竹三七、血三七、竹参。性味:淡,平。注意:孕妇及高血压患者禁服;服药期间忌食萝卜、酸辣。功能主治:祛风除湿,活血舒经,止咳。用于风湿痹痛,四肢麻木,小儿百日咳,白带过多。有谓尚可治胃病。用法用量:2~3钱。别名:天竺黄、竹膏(《开宝本草》),天竹黄(《本草衍义》),竹糖(《伪药条辨》)。出处:《纲目》。生境分布:主产云南、广东、……...
查看详情 >> -
竻慈姑2022-10-07 18:54:47
中药材“竻慈姑”。别名:天河芋(《岭南采药录》),刺芋(《广州植物志》),水竻钩(《陆川本草》),勒蒙、竻芋、竻藕(《南宁市药物志》)。出处:《岭南采药录》。生境分布:生于阴湿山谷、泽地、池塘。分布广东、广西等地。产广东、广西等地。原形态:有刺草本。根茎圆柱形,径约2.5厘米,有结节及硬刺,旁生侧根。叶革质,长15~45厘米,幼时戟形或箭形,而有阔或狭的基生……...
查看详情 >> -
箬叶2022-10-07 18:54:47
中药材“箬叶”。别名:辽叶(《纲目》)。出处:《纲目》。生境分布:分布长江流域等地。原形态:箬竹,又名:篃竹。 秆高约75厘米。直径4~5毫米,圆筒形或顶端节间稍扁平,节间长2.5~5厘米,中空极小;秆环殊少隆起乃至不可触知;箨鞘长20~25厘米,宿存性,枯萎后呈暗草黄色,稀具小横脉,故局部地呈方格子状,无毛,惟下部边缘具柔软之褐色纤毛,呈流苏状,至于为下方……...
查看详情 >> -
竹(鼠留)子牙2022-10-07 18:54:46
中药材“竹(鼠留)子牙”。别名:竹鼠。出处:出自《陕西中草药》。生境分布:生态环境:栖息于山坡竹林的洞穴中营地下生活夜晚活动,喜食竹子的地下茎,也吃竹笋及其他植物的果实和种子。 资源分布:分布于陕西、甘肃、福建、湖北、广东、广西、四川、云南等地。原形态:竹鼠,体形粗壮,呈圆筒形。成兽体长一般小于38cm,尾长67cm,体重500800g。头部钝圆,吻较大,眼……...
查看详情 >> -
算盘子根2022-10-07 18:54:46
中药材“算盘子根”。出处:《植物名实图考》。原形态:植物形态详...
查看详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