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脾寒草2022-10-07 18:48:56
中药材“脾寒草”。出处:《中国药植图鉴》。生境分布:生于路边荒野。分布华东各地。原形态:一年或二年生草本,全体具细软毛。茎直立,或下部略偃伏,高10~30厘米。自基部分枝,枝斜上。叶对生,卵圆形或三角状卵圆形,长1~1.5厘米,宽5~8毫米,边缘具钝锯齿,基部圆形,下部叶具极短的柄,上部叶无柄。穗形总状花序,疏松;花柄短,长约1.5毫米;苞片互生,倒披针形或……...
查看详情 >> -
脓见愁2022-10-07 18:48:56
中药材“脓见愁”。别名:黄花母、黄花雾、黄花草。出处:《广西中草药》。生境分布:生于村旁或田野、疏林下,分布华南。原形态:小灌木,直立或披散,杖被极短星状毛。叶卵形、近圆形或倒卵形,长2~5厘米,宽1~2厘米。顶端钝或渐尖,基部楔形,上面疏被星状毛,下面灰白色,密被短星状毛,边缘具浅锯齿;叶柄长约2~5毫米,被星状绵毛;托叶钻形,约与叶柄等长,疏被毛;花单生……...
查看详情 >> -
腰骨藤2022-10-07 18:48:55
中药材“腰骨藤”。别名:羊角藤、勾临链、犁田公藤。生境分布:福建、广东、广西、云南。功能主治:祛风,除湿,止痛。主治风湿痛。别名:钓连石。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150950m的山地疏林中,常生于低丘陵山坡灌木丛中或路旁。 资源分布:分布于福建、广东、海南、广西、云南等地。原形态:木质藤本,长达8m。全株具乳汁,仅幼枝有时被短柔毛,其余几无毛。叶对生,卵……...
查看详情 >> -
腐巴2022-10-07 18:48:55
中药材“腐巴”。别名:锅炙(《药性考》),豆腐锅巴(《慈航活人书》)。出处:《纲目拾遗》。功能主治:治翻胃,痢疾,血虚淋浊,肠风下血,血风疮。 ①《药性考》:...
查看详情 >> -
脆蛇2022-10-07 18:48:54
中药材“脆蛇”。别名:碎蛇、银蛇。炮制:放入瓦缸中用酒醉死,或放在锅内用微火烧死,取出将头朝内,尾朝外,盘成圆盘状,以竹签插住,即时微火炕干。性味:甘、咸,温。功能主治:祛风除湿,舒筋活络。用于风湿疼痛,头晕目眩。用法用量:每次3~5钱,干品研末,开水冲服,亦可泡酒服。别名:金蛇(《本草拾遗》),地鲜、蝎蛇(《岭表录异》),银蛇(《开宝本草》),金星地鳝(《……...
查看详情 >> -
胶质鼠尾草2022-10-07 18:48:54
中药材“胶质鼠尾草”。出处:始载于《中国植物志》。生境分布:分布于醛、青海。原形态:多年生草本,高100125cm。全株被有下部扁平的节毛。叶对生;叶柄比叶片长或等长;叶片卵状长圆形,密被短柔毛;在花序分枝基部的苞叶比茎叶小,长24cm,椭圆形或长圆形,先端长渐法,基部心形或楔形,边具牙齿,具短柄或无柄。轮伞花序,每轮6花,由1012轮组成顶生总状花序;苞片……...
查看详情 >> -
胡颓子叶2022-10-07 18:48:53
中药材“胡颓子叶”。别名:蒲颓叶(《中藏经》)。出处:《本草拾遗》。性味:《纲目》:...
查看详情 >> -
胭木2022-10-07 18:48:53
中药材“胭木”。生境分布:广西、贵州、云南。功能主治:解毒消肿。主治蛇咬伤。用法用量:外用鲜品捣烂敷患处。备注:叶可制蓝色染料。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2001500m的山地沟谷密林中或山脚潮湿疏林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广西、贵州、云南等地。原形态:乔木,高达15m。全株具乳汁;小枝苍白色至褐色,被短柔毛,具皮孔。叶对生;叶柄长310mm,密被短柔毛;叶……...
查看详情 >> -
腐婢2022-10-07 18:48:52
中药材“腐婢”。出处:《本草经集注》。生境分布:生长于山地、路边。分布安徽、浙江、江苏、江西、湖北、湖南、四川、贵州、福建、广东、广西等地。原形态:豆腐木,又名:满山香、小退赤、知时木、早禾柴、黑毛列、臭常山、铁箍散、臭联胆、狐臭树、追风散、凉粉叶、早禾树子、六月冻、豆腐柴、观音柴、糊拌子、臭茶、虱麻柴、土常山、小青树。 落叶灌木,高2~6米。嫩枝有多细胞的……...
查看详情 >> -
脉果漆2022-10-07 18:48:52
中药材“脉果漆”。别名:泌脂藤、大飞天蜈蚣、退黄藤、肥力漆、红根叶、追风藤。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石山灌木丛或密林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广东、广西、贵州、云南等地。原形态:利黄藤 攀援状木质藤本。小枝紫褐色,无毛或近于无毛。叶互生,奇数羽状复叶,有小叶1115,叶轴和叶柄上面具槽;小叶对生,叶柄长38mm叶片长圆或椭圆状长圆形,长49.5cm,宽1.54c……...
查看详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