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臭樟2022-10-07 18:48:40

    中药材“臭樟”。别名:樟木果、朋麻醒[傣]、樟脑树。性味:辛,温。功能主治:祛风散寒,理气止痛。用于感冒,中暑,支气管炎,食滞气胀,胃痛,腹泻胀痛,风湿关节痛。用法用量:全株0.5~1两,水煎或泡酒服。果实常用量2~3钱。别名:白樟、香樟。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山地常绿阔叶林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四川南部及西南部、贵州南部、云南中部及北部、西藏东南部。原形……...

    查看详情 >>
  • 良藤2022-10-07 18:48:39

    中药材“良藤”。别名:滚天龙、山豆根。性味:苦,寒。功能主治:清热,理气,止痛。用于急性胃肠炎,消化不良,中暑腹痛,胃痛。用法用量:3~5钱,水煎服,或干粉0.5~1钱,开水冲服。别名:隔山消、金线风。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灌丛或林缘,稀生于林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等地。原形态:四川轮环藤 草质藤本,有时老茎稍变木质,除苞……...

    查看详情 >>
  • 臭茉莉2022-10-07 18:48:39

    中药材“臭茉莉”。别名:臭屎茉莉、山茉莉、大髻婆、过墙风、臭朱桐、臭牡丹[广西]。性味:苦,平。功能主治:祛风利湿,化痰止咳,活血消肿。根:风湿性关节炎,脚气水肿,白带,支气管炎。叶:外用治湿疹,皮肤搔痒。用法用量:根2~5钱;叶外用适量,煎水洗患处。别名:臭矢茉莉(《岭南采药录》),蜻蜓叶、老虎草、小将军、大髻婆、过墙风、冬地梅。出处:《生草药性备要》。生……...

    查看详情 >>
  • 臭菘叶2022-10-07 18:48:38

    中药材“臭菘叶”。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300m以下的潮湿针叶林或混交林下,常于沼泽地区成大片生长。 资源分布:分布于东北黑龙江、松花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原形态:臭菘,宿根草本。根茎粗壮,直径达7cm。叶基生;叶柄长1020cm;叶片长2040cm,宽1535cm,先端渐狭或钝圆。花序柄外围鳞叶长1040cm,花序柄长320cm,粗l1.2cm;佛焰苞基……...

    查看详情 >>
  • 艾实2022-10-07 18:48:38

    中药材“艾实”。别名:艾子(《食疗本草》)。出处:《药性论》。原形态:植物形态详...

    查看详情 >>
  • 艾叶2022-10-07 18:48:37

    中药材“艾叶”。别名:艾、艾蒿、家艾。性状:本品多皱缩、破碎,有短柄。完整叶片展平后呈卵状椭圆形,羽状深裂,裂片椭圆状披针形,边缘有不规则的粗锯齿,上表面灰绿色或深黄绿色,有稀疏的柔毛及腺点;下表面密生灰白色绒毛。质柔软。气清香,味苦。贮藏:置阴凉干燥处。炮制:醋艾炭(艾叶炭):取净艾叶,在锅内炒至大部分成焦黑色,喷米醋,拌匀后取出稍筛;也可喷洒清水扑灭火星……...

    查看详情 >>
  • 臭黄荆2022-10-07 18:48:37

    中药材“臭黄荆”。别名:斑鸠站、斑鹊子、短柄腐卑。性味:苦,凉。功能主治:根:清热利湿,解毒。用于痢疾,疟疾,风热头痛,肾炎水肿,痔疮,脱肛。 叶:解毒消肿。外用治疮疡肿毒。用法用量:根1~2两;叶外用适量,鲜品捣烂敷患处。别名:斑鹊子。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5001000m的山坡林中或林缘。 资源分布:分布于江西、湖北、四川、贵州。原形态:臭黄荆,灌……...

    查看详情 >>
  • 臭牡丹根2022-10-07 18:48:36

    中药材“臭牡丹根”。别名:臭枫根(《植物名实图考》)。出处:《植物名实图考》。性味:辛苦,温。 ①《分类草药性》:...

    查看详情 >>
  • 臭菘2022-10-07 18:48:36

    中药材“臭菘”。别名:黑瞎子白菜。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300m以下的潮湿针叶林或混交林下,常于沼泽地区成大片生长。 资源分布:分布于东北黑龙江、松花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原形态:臭菘,宿根草本。根茎粗壮,直径达7cm。叶基生;叶柄长1020cm;叶片长2040cm,宽1535cm,先端渐狭或钝圆。花序柄外围鳞叶长1040cm,花序柄长320cm,粗l1.……...

    查看详情 >>
  • 臭草2022-10-07 18:48:35

    中药材“臭草”。别名:臭艾(《广西中药志》),小香草(《广西植物名录》),荆芥七(《广西中草药》)。出处:《生草药性备要》。生境分布:我国南部多有栽培。原形态:芸香(《晋成公子安集》) 多年生草本,高可达1米,有强烈气味。基部木质化,全株无毛,有腺点。叶互生,2~3回羽状复叶,全裂至深裂,长5~15厘米,裂片倒卵状长圆形、倒卵形或匙形,长1~2厘米,全缘或微……...

    查看详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