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荚蒾2022-10-07 18:45:52

    中药材“荚蒾”。别名:酸汤杆、苦柴子。性味:枝、叶:酸,微寒。 根:辛、涩,微寒。功能主治:枝、叶:清热解毒,疏风解表。用于疔疮发热,风热感冒;外用治过敏性皮炎。 根:祛瘀消肿。用于淋巴结炎(丝虫病引起),跌打损伤。用法用量:枝、叶:0.5~1两;外用适量,煎水温洗患处。根:0.5~1两,水煎或水酒各半煎服。别名:檕迷、挈檀(陆玑《诗疏》),羿先(《唐本草》……...

    查看详情 >>
  • 荔枝壳2022-10-07 18:45:52

    中药材“荔枝壳”。出处:《本草蒙筌》。性状:干燥的外果皮,呈不规则的开裂,表面赤褐色,有多数小瘤状突起,内面光滑,深棕色。薄革质而脆。化学成分:含多酚氧化酶。功能主治:治痢疾,血崩,湿疹。 ①《纲目》:...

    查看详情 >>
  • 荚果蕨贯众2022-10-07 18:45:51

    中药材“荚果蕨贯众”。别名:野鸡膀子、小叶贯众。生境分布:生于林下或山谷阴湿处。产于东北、华北及陕西、四川、西藏。原形态:多年生草本,高达lm。叶簇生,二型,营养叶矩圆倒披针形,长45~90cm,宽14~25cm,二回羽状深裂,下部有10多对羽片,向下逐渐缩小成耳状,叶柄短;孢子叶较短,叶柄较长,一回羽状,羽片向下反卷成有节的荚果状,盖住孢子囊群。性状:本品……...

    查看详情 >>
  • 荚囊蕨2022-10-07 18:45:50

    中药材“荚囊蕨”。别名:篦子草、天鹅抱蛋、锯草、梳子草、铁蕨萁。出处:始载于《中国高等植物图鉴》。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5001800m的干旱石灰岩壁上。 资源分布:分布台湾、湖北、湖南、广西、四川、贵州等地。原形态:植株高2560cm。根茎粗短,横卧斜生,密被栗棕色、披针形鳞片。叶近簇生,二型;营养叶的柄长315cm,禾秆色;叶片披针形,厚革质,长2……...

    查看详情 >>
  • 荠菜子2022-10-07 18:45:50

    中药材“荠菜子”。别名:蒫、荠实(《尔雅》),菥蓂子(《食性本草》),蒫实(《纲目》),粽子(《东北药植志》)。出处:《千金·食治》。生境分布:全国大部分地区均产。性状:干燥的种子细小,长约0.8毫米,棕褐色,以放大镜观察,呈扁长形,一端钝圆,一端略狭而有白色种脐,两面有长环形的沟,形成中央长形隆起。化学成分:果实的绿色果皮中含香叶木甙。种子含脂肪油22.5……...

    查看详情 >>
  • 荔枝藤2022-10-07 18:45:49

    中药材“荔枝藤”。别名:红叶藤、红叶秋树、牛见愁(《广州植物志》),牛栓藤(《广西植物名录》)。出处:《陆川本草》。生境分布:生于山坡干燥地方或灌木丛中,攀援树上。分布广西、广东、云南等地。原形态:多分枝藤本,无毛。长达2米。羽状复叶,小叶通常11~17,稀有5~9,近革质,卵状长圆形,长1.5~4厘米。宽8~15毫米,基部阔楔形,常偏斜,先端渐尖钝,两面均……...

    查看详情 >>
  • 荚蒾根2022-10-07 18:45:49

    中药材“荚蒾根”。原形态:荚蒾 落叶灌木,高达3m。树皮灰褐色;科长芽由2对鳞片包被;嫩枝被星状毛。叶对生;叶柄长1015cm;叶宽倒卵形、倒卵形或宽卵形,长310cm,宽26cm;叶宽倒卵形、倒卵形或宽卵形,长310cm,宽26cm,先端急尖或渐尖,基部宽楔形,近圆形或近心形,边缘具三角状锯齿,上面疏被短柔毛或星状毛,下面有黄色小腺点并被星状毛,脉上毛尤密……...

    查看详情 >>
  • 荔枝草2022-10-07 18:45:48

    中药材“荔枝草”。别名:荠宁、雪见草、雪里青、癞子草、癞团草、癞疙宝草、蛤蟆草、猪婆草。性味:苦、辛,凉。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利尿消肿,凉血止血。用于扁桃体炎,肺结核咯血,支气管炎,腹水肿胀,肾炎水肿,崩漏,便血,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外用治痈肿,痔疮肿痛,乳腺炎,阴道炎。用法用量:0.5~1两。外用适量,鲜品捣烂外敷,或煎水洗。别名:水羊耳(《生草药性备要》)……...

    查看详情 >>
  • 荜茇根2022-10-07 18:45:48

    中药材“荜茇根”。别名:荜拨没(《本草拾遗》)。出处:《本草拾遗》。化学成分:根含胡椒碱、荜茇明碱、荜茇明宁碱。茎含荜茇明碱。药理作用:荜茇明碱有明显降低狗血压的作用,阿托品及抗组织胺药对其降压作用没有影响。于第二颈椎处横切脊髓后,降压作用仍然保持。对呼吸的频率及深度均无影响。对兔和大鼠回肠可抑制其张力和收缩力最后麻痹,洗去药物可以恢复。胡椒碱的药理见...

    查看详情 >>
  • 荞麦2022-10-07 18:45:47

    中药材“荞麦”。别名:花麦、三角麦。性味:甘、平,寒。功能主治:茎叶:降压,止血。适用于高血压,毛细血管脆弱性出血,防治中风,视网膜出血,肺出血。 种子:健胃,收敛。用于止虚汗。炒香研末,外用收敛止汗,消炎。别名:乌麦、荍麦(《日用本草》),花荞、甜养(《纲目》),荞子(《草木便方》)。出处:《千金·食治》。生境分布:全国各地都有分布和栽培。本植物的茎叶(养……...

    查看详情 >>